王梦瑶跟着附和,心里却明白,这 “顺利” 背后,多亏了空间里的宝贝帮忙,以后再也不拿出来了,免得麻烦。
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头攒动,三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瓶摆在展厅中央,旁边还贴着修复前的照片成了全场焦点。不少专家学者围着展柜,对修复工艺赞不绝口,还有几个外国游客拉着翻译,询问修复细节,直夸中国的文物修复技术神奇。
王梦瑶站在一旁,看着自己参与修复的文物备受瞩目,心里满是成就感。可她还没高兴多久,博物馆馆长就把她和孙教授叫到了办公室。馆长一脸严肃,指着桌上一份文件说:“省里有个紧急任务,下个月有一场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对方指定要我们馆送几件精品文物过去展览,这三件瓷瓶也在名单里。
但交流地点在国外,运输和展览过程中的安保、保存条件都得格外注意,你们俩牵头,和安保、后勤部门一起,尽快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孙教授接过文件,眉头拧成了个 “川” 字:“馆长,这难度不小啊。瓷瓶刚修复完,长途运输怕有闪失,而且国外的气候、温湿度和我们这儿不一样,得准备特殊的展柜和保存设备……”
馆长点点头:“我知道困难多,但这是上级的指示,也是宣传我们馆修复成果的好机会,你们一定要全力以赴。经费已经拨下来了,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做好准备工作。”
从馆长办公室出来,王梦瑶和孙教授立刻投入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他们先联系了国内顶尖的文物运输公司,拿着瓷瓶的受损修复报告和尺寸数据反复沟通。
不仅要求使用恒温恒湿的专用运输车,全程将温度控制在 18-25c、湿度稳定在 50%-65%,还敲定 “三层防护包装方案”:内层用无酸棉细致包裹瓷瓶口沿、底足等易损部位,中层嵌入量身定制的泡沫模具固定瓶身,外层再套上抗摔抗压的金属运输箱,杜绝运输途中的位移风险。
随后对接文物展柜厂家时,两人更是逐项确认细节:展柜需加装双重防震缓冲层,底层垫防滑硅胶、四周贴柔性防撞条,还得配备实时温湿度监测屏和自动调节系统,一旦参数超标立刻报警。
王梦瑶还特意叮嘱,展柜玻璃要用防眩光超白玻璃,既避免强光损伤釉面,又不影响参观者看清纹饰。
还好,其他两件参展文物就没有这些要求,不然还真累人。忙完这些,王梦瑶却悄悄松了口气,其实她空间里还剩少量星际纳米修复剂和修仙界的炼器矿石粉末,之前修复瓷瓶时用了些,剩下的她再不敢轻易动用。上次高老对釉面修复效果的追问还让她心有余悸,这些特殊材料要是暴露,根本没法解释来源。如今按专业流程筹备,虽多费些功夫,却能彻底藏好秘密,反而更让她安心。
最后她和孙教授、老张一起整理修复档案,把 “胎体酥化忌剧烈震动”、“补色釉面忌高温高湿” 等注意事项逐一标注,打算交接时同步给运输、展览团队,确保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在筹备过程中,孙教授这段时间几乎在运输制作材料的工厂和博物馆之间来回跑,白天盯着做运输的箱子,晚上还要熬夜查资料、调整方案,连饭都常常忘了吃。
这天早上刚到修复室,他就脸色发白地扶着桌子,没过一会儿就开始腹痛腹泻,被同事紧急送医后,诊断是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过度劳累引发的急性肠胃炎,得住院调理几天。
修复组里其他同事这方面经验不足,很多关键环节还得王梦瑶这个半个师傅亲自把关。她白天在博物馆和加工厂协调各方事务,晚上还要研究国外展览场地的资料,常常忙到凌晨才进空间睡觉。
好不容易到了出发那天,王梦瑶和几个同事全程护送着三件瓷瓶前往机场。办理托运手续时,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拿着检测仪器,里里外外检查了三层包装 。从内层无酸棉的贴合度,到中层泡沫模具的固定性,再到外层金属箱的密封锁扣,确认每个细节都符合文物运输标准,才在交接单上签字。
工作人员刚将运输箱放上检查传送带,安检员就指着屏幕示意:“箱子角落有个小型金属异物,需要确认一下。” 王梦瑶心里一紧,连忙和运输公司的人一起说明:“这里面是文物青花瓷,用的是定制泡沫模具固定,可能是模具上的小零件松动了。”
按规定流程,工作人员戴着无粉手套,在安检员和文物保护专员的共同监督下逐层拆开外层金属箱和中层防震泡沫。没拆多久,就看到一枚米粒大小的银色螺丝钉卡在泡沫缝隙里。原来这是固定泡沫外形模具的微型螺丝,运输途中受轻微震动松脱,刚好卡在 x 光机难精准判断 “是否为文物配件” 的角度,才需要开箱确认。
看清是螺丝后,安检员笑着在记录单上标注 “无害金属配件”,一场虚惊就此结束。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一行人终于抵达国外展览城市。当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早已推着恒温恒湿转运车等候,到了展览厅,双方拿着文物清单逐一核对瓷瓶外观、尺寸,还现场检测了胎体稳定性,确认无任何磕碰后,才将瓷瓶平稳移入提前调试好的展柜。柜内温度稳定在 22c,湿度控制在 58%,实时监测屏上的数据纹丝不动。
展览开幕当天,现场来了不少当地政要和文化名人。王梦瑶站在展厅一角,看着参观者们在瓷瓶前驻足惊叹,心里满是成就感。
这时,一位金发碧眼的文物学者带着翻译走过来,笑着竖起大拇指:“miss, these blue-and-white porcelains are incredibl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rack on the belly is almost invisible. could you share more about the reinforcement process?”(小姐,这些青花瓷太不可思议了!瓶腹裂痕的修复几乎看不出痕迹,能多讲讲胎体加固的过程吗?)
王梦瑶用流利的英语,结合修复档案里的记录,细致介绍了流程:“we first used a diluted desalination agent to soak the body repeatedly over the course of a week to remove the salt left by seawater, then injected a professional ceramic consolidant into the cracks, before wrapping it with sterile gauze to let it solidify slowly. the key was to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solidant to avoid damaging the brittle body.”(我们先用药剂反复浸泡胎体脱盐,再往裂痕里注入专业陶瓷加固剂,裹上无菌纱布让它缓慢固化,关键是把控好加固剂浓度,避免损伤酥化的胎体)
学者听得频频点头,还拿出笔记本记录,感慨道:“the precision of chinese cultural relic restoration is really admirable!”(中国文物修复的精细度真让人佩服)。
交流结束后,王梦瑶又绕着五个展柜走了一圈,确认温湿度监测正常,安保人员按既定路线巡逻,才彻底放下心来。接下来的半个月,展览每天人气满满,有带着孩子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家庭,还有高校师生组团来做研究。
王梦瑶还和病愈赶来的孙教授一起,办了一场修复知识分享会,当然是孙教授主讲,王梦瑶同声翻译。用拆解模型和修复前后对比图,直观讲解 “靖海号” 青花瓷的修复难点,全场座无虚席。
整个展览期间没出任何岔子:运输时的防震层稳稳抵御了路面颠簸,展柜的自动调节系统在某天室外湿度骤升时,迅速将柜内湿度拉回安全范围,连一次设备预警都没有。
到了闭幕仪式那天,当地博物馆馆长在致辞里特意提到:“these three blue-and-white porcelains are not only cultural relics but also a bridge for cultural exchanges. the perfect restoration and safe exhibition let us se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chinese team.”(这三件青花瓷不仅是文物,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完美的修复与安全的展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团队的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