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庆衡坐在龙椅上,脸色难看,他本想拖延,却架不住朝臣们纷纷附议。如今他无生育能力,这孩子确实是他唯一的希望,只能咬着牙,取了个名字:“就叫萧瑾吧。瑾者,美玉也,愿他日后能成栋梁之材。”
“陛下英明!” 朝臣们齐声跪拜,朝堂上正直的大臣多数都是丞相一脉的。王梦瑶在后宫中听到消息,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
萧瑾、萧庆衡…… 这父子俩的命运,从今日起,便由她来掌控。萧庆衡以为这孩子是他的希望,却不知,这孩子将会是亲手送他下地狱的人。而她,王梦瑶,将会带着儿子,一步步夺回属于原主的一切,让这西周的江山,彻底换个主人。
萧庆衡的日子,早已被无尽的痛苦与偏执吞噬。每日早晚那半个时辰的剧痛,如同附骨之蛆,啃噬着他的血肉。不举的隐疾,断了他再诞子嗣的可能。喜怒无常的脾气,更是让身边人避之不及,他身边的宫女、太监已经换了好多。
不过半年多光景,他便肉眼可见地苍老下去,原本乌黑的头发添了大半银丝,眼角的皱纹深如沟壑,身形消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足足二十岁。
这份煎熬,终究扭曲了他最后的理智。他开始疯魔般地认为,王梦瑶是徐之夏生前最痛恨的人,若是杀了她,说不定他的 “仙女” 在天庭便能安心,甚至会感念他的诚意,许他日后同登仙界。
可他这荒唐的念头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便已踏入了王梦瑶布下的计划。深夜,福伯趁着大太监给萧庆衡送安神汤的机会,悄无声息地将一粒 “小药丸” 混入汤中。这药丸无色无味,服下后会模拟心疾发作的症状,任谁也查不出破绽。
清晨,养心殿的大太监如往常般前来伺候,却发现萧庆衡早已没了气息,脸色平静得仿佛只是睡着了。太医院的太医们匆匆赶来,切脉、翻看眼睑,折腾了大半日,最终只能得出结论:“陛下乃心疾猝发,无力回天。”
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皇宫,李皇后强忍着悲痛,以六宫之主的身份站出来,与礼部共同操办葬礼。朝堂之上,因萧庆衡仅有萧瑾一子,群臣毫无异议地推举尚在襁褓中的萧瑾为太子,太子登基,名正言顺,无人敢有半分质疑。
三日后,萧庆衡的葬礼如期举行。王梦瑶早已安排好福伯,趁着众人忙碌之际,在盖棺时用一床厚重的被褥换走了萧庆衡的尸体。送灵柩前往皇陵后,另一边,李丞相则让人悄悄将徐之夏的棺椁从 “帝王陵” 移到了普通嫔妃的葬区,这对生前妄图合葬的男女,终究还是被拆得彻底。
王梦瑶站在宫墙上,看着远去的灵柩,眼底没有半分波澜。萧庆衡这种渣男,根本不配与贤良的李皇后同葬。至于徐之夏,更不该玷污皇陵的清净。
她早已吩咐福伯,将萧庆衡的尸体带去乱葬岗挫骨扬灰。这对作恶多端的男女,就该在十八层地狱里 “永结同心”,永世不得超生。
晚上,她让福伯把孙公公送去了地府,这样的恶奴怎么可能留着。
一个月后,年仅七个月的萧瑾正式登基,尊李皇后为 “母后皇太后”,尊王梦瑶为 “圣母皇太后”。登基大典上,王梦瑶抱着襁褓中的萧瑾,端坐在龙椅上。
为避嫌,她特意戴上了一层薄纱,遮住了大半容颜。当群臣跪拜,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时,她嘴角终于露出了一抹真切的笑容。这笑容里,有复仇的快意,有对未来的笃定,更有对原主与王家满门的告慰。
朝局稳定后,王梦瑶以 “圣母皇太后” 的身份临朝听政。她第一道诏书,便是大赦天下:释放被萧庆衡冤入狱的太医与官员,召回因他报复而流放的臣子及家眷。此举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誉,连李丞相与王梦瑶的父亲王栋都暗自惊叹,这位看似柔弱的太后,竟有如此魄力与远见。
接着第二道诏书:任命李丞相、王栋、邵奇(原太傅)为辅政大臣。
此后,王梦瑶每日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清晨将萧瑾(小名平安)交给灵溪与奶娘照顾,便戴着面纱上朝理政。午后则带着奏折进入空间批改,空间内的时间流速与外界不同,她能以更快的速度处理政务,还能抽出时间研究改良农具与科举制度。
她深知,仅靠复仇无法稳固江山,唯有改革才能让西周国真正强大。她推出一系列新政:
1.农业改革:改良曲辕犁、龙骨水车等农具,派人四处兴修水利。废除贵族对土地的垄断,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2.科举革新:废除以往 “荐举制” 带来的任人唯亲,大力推广科举考试,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华便能入朝为官。
3.工商业扶持:降低商税,鼓励手工业发展,还专门设立 “市舶司”,规范对外贸易。
改革需要大量钱财,王梦瑶早已做好准备,她悄悄将当年 “盗” 来的、属于侯府与将军府的财物归还,还附上了大量银票。
王栋与王梦瑶的二舅舅(将军府代表)为表对新皇的支持,主动各捐献二十万两银票,作为改革专款。王梦瑶在朝堂上大力赞扬二人的义举,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效仿,改革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她也抽空修炼到渡劫,晚上她和灵溪悄悄去了上次渡雷劫的地方,这次可能是没有孩子的缘故,雷劫一点都没有打折扣,她用了两件法衣和两个防御阵盘才渡过雷劫,现在她已经是化神境界了。回宫后,进空间巩固修为。
交换系统也早开启了,她还是盘点十天交换一天,还是老样子,遇到顺眼的就交换,不顺眼的就拉黑。原来她还想照顾一下末世位面的交换者,没有想到是个无赖。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卖惨从王梦瑶这里骗去的物资不是拿去接济大家,而是坐地起价卖给其他幸存者。
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气人的是他用从王梦瑶这里骗去的粮食买女人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连12岁的小女孩他都下得去手。王梦瑶不知道,还是他的系统告诉莹莹的。后来王梦瑶直接把他屏蔽了,不知道他没有粮食会怎么样?反正这样的人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三个月后,王梦瑶的大舅舅(镇守边境的将军)回京述职,带来了三样改变西周国命运的作物,土豆、玉米、红薯。这些作物耐旱高产,尤其适合北方贫瘠之地。王梦瑶当即下令,先在京城周边试种,待收成稳定后,再在全国推广。
两年后,土豆、玉米、红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粮食产量翻了几番,百姓再也不用愁温饱。而兴修水利时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王梦瑶也想出了巧妙的解决办法:让地方富商捐款,捐款最多者可获得水利工程的命名权,还能将其名字刻在 “功德碑” 上,流传后世。
富商们为了光宗耀祖,纷纷慷慨解囊,仅用两年时间,全国的水利工程便全部完工,朝廷未花一分钱,只凭几块石碑与王梦瑶亲笔题写的匾额,便解决了难题。
此时的朝堂上,再也无人质疑王梦瑶的能力。而后宫之中,也一派和谐,李太后闲来无事,最喜欢做的便是给萧瑾缝制衣物,对这个 “养子” 的疼爱甚至超过了王梦瑶这个生母。
其他被封为太妃的嫔妃,起初还常去芙蓉殿看望萧瑾,王梦瑶怕她们打扰孩子,便教她们打麻将。从此,后宫的嫔妃们每日忙着组局打牌,再也没人来 “烦” 萧瑾。
萧瑾自小服用王梦瑶从空间中取出的 “启智丹” 与 “健体丹”,天资远超同龄人 ,九个月便能牙牙学语,十个月便能扶着东西走路。李太后每次陪他玩耍,都要弯腰扶着他,时间久了便腰酸背痛。王梦瑶见状,特意画出 “学步车” 的图纸,让内务府打造出来。有了学步车,萧瑾能自己四处走动,李太后也终于 “解放” 了腰肢,对王梦瑶更是感激不已。
站在皇宫的观景台上,看着下方生机勃勃的皇宫,听着远处传来的朝臣议事声,王梦瑶轻轻抚摸着腰间的玉佩,那是代表皇帝的身份龙佩。她知道,原主的仇已经报了,王家与将军府得以保全,萧瑾也在健康成长,西周国更是蒸蒸日上。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新帝萧瑾登基的第三个年头。这三年间,在王梦瑶的精心治理下,西周国一改往日的颓势:田间的土豆、玉米长势喜人,百姓仓廪充实。各地水利工程纵横交错,即便遇上天旱洪涝,也能从容应对。工商业更是蓬勃发展,京城里的商铺鳞次栉比,连西域的商队都频繁往来,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
而最让朝野瞩目的,莫过于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这是王梦瑶推行科举革新后,首次大规模开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