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如来大殿后。
弥勒佛:“哈哈哈……”
孙悟空:“弥勒佛祖,你笑什么?”
弥勒佛:“我笑你们取了无字真经,这回可要多加小心呢。”
唐僧:“多谢弥勒佛祖指点。”
阿傩陀:“等一等,圣僧,刚才佛祖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不可轻传,这人事还是要的。”
唐僧:“这?”
“悟净,把紫金钵盂拿来。”
悟净:“师傅,这可……”
唐僧:“去吧。”
唐僧:“尊者,这紫金钵盂乃唐王所赠,今转送尊者,聊表寸心,待弟子回朝奏明唐王,再相厚谢……”
阿傩陀拿到一旁细细看品相。
八戒:“这是紫金的,唐王赐的宝贝,敲,敲什么敲……”
唐僧:“悟空,看仔细了……”
悟空:“是。”
八戒:“没错,这回可都是真的了。”}
【李世民:要钱你早说啊,我直接让人去自提。
无字真经的意思就是,回去自己写,佛祖给你授权了,你写啥,啥就是真经。
那就写:正儿八经。
弥勒佛笑唐僧不懂真经,无字才是真经,过程加光环已经够用了。
回去拿白纸书,随便讲就是真经,想讲什么就是什么,有字的只是帮别人传达。
无字碑:这我熟。】
吴承恩:“……是这个意思吗?”
不管是不是,现在也得是,刚写一半的吴承恩醍醐灌顶,开始续写后面的内容。
后世看问题角度确实刁钻,又给其他小说家提供了素材。
这波狂赚!
李世民无奈扶额,他这个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不是不想把印度纳入版图。
而是大唐跟印度被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中间还夹着个独立的吐蕃。
再说,印度环境湿热、瘴疠横行,不适合中原居民长期驻守,打下来治理难度更大。
以夷制夷,才是上上策。
宋真宗一扫之前的郁气,打算在泰山封禅后,将道教置于宗教首位。
而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正式将道教列为国教,禁止佛教活动,甚至将道教经典纳入国家祭祀体系。 ?
他要用道教的清静无为,淡化佛教影响,形成宗教治国体系。
看到无字碑的武则天:“……瞎扯倒还真有几分道理。”
如果不是知道后世是在讽刺佛教,她都以为这是在阴阳怪气自己。
她借佛教为自己登基制造舆论,僧人薛怀义等人编撰的《大云经疏》与弥勒信仰结合,自称是弥勒佛转世,宣扬女身为帝的思想。
还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在政治学说上对抗李唐的道教。
这怎么不算她讲什么就是什么呢?
“无字的是真经,那有字的是什么?”
“佛门富得流油,大家去烧香拜佛都要捐香油钱给佛祖塑金身。”
“可能佛祖说的经不可轻传,是因为大家不会珍惜白得的东西吧。”
“所以我们不捐香油钱,就没法体现我们的感恩之心吗?”
“后世好像更喜欢道教。”
……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百姓也渐渐明白,后世人不相信因果报应和来世幸福,他们更喜欢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等思想。
后世人对生活的态度那么自由随性,的确跟道家思想更为契合。
而刚经历战乱的百姓,更相信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后周世宗柴荣:我离千古一帝只差十四年,知道时间对我的含金量吗?】
后周郭荣极力压制自己的怒气,面无表情地扫视底下的众朝臣。
很好,除了赵匡胤一脸羞惭,没一个意外心虚的。
也不知道,宋朝史官在编纂史书时,有没有给他夹带私货。
赵匡胤心态稳得一批,他早就想过,自己要是篡位,会使什么手段。
想来想去,他应该不会对郭荣后人做什么,厚待封赏更利于统治。
郭荣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留他一命,只卸了他的兵权,迟迟没有处罚。
{有人问,如果我能再多活20年会怎样?
一句话,国史再无两宋,千古一帝柴荣!
说我口气大?
那我问你,宋太祖牛不牛?
他只是我麾下殿前都检,每次看我眼神纯洁的像个孩子。
老子在位六年的家底,足够支撑他一统天下,可以说,没我就没绵延两百多年的大宋国祚!
要武功,继位即亲征,直接干崩北汉,吓退契丹。
战后蜀,夺秦、风、成、阶四州。
摧南唐,割其淮南江北十四州,去帝号称国主,纳贡称臣。
北伐辽国,四十二天连克三州十七县,契丹望风而逃。
要不是突发疾病,我能提前四百年收回燕云十六州。}
后周之前朝代的皇帝:“……又一位马上天子死在征途?”
能够御驾亲征的马上天子本来就少,现在出现了一位文治武功都牛批的皇帝,却倒在了完成统一大业之前。
代入一下,是个皇帝都觉得窒息的程度。
壮志未酬身先死,这是怎样的遗憾?
燕云十六州甚至是大宋,乃至华夏的遗憾。
柴荣这一死,着实可惜。
大宋的皇帝们:“……整天看些打打杀杀的人物,天幕的杀心也太重了。”
搞钱啊,有了钱,还怕没有和平吗?
要是搞钱还不够,那就将人才培养出来,人多力量大……
【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柴荣。
柴荣?那是赵匡胤改的,人家到死都叫郭荣。
每次读史都不忍看郭威柴荣,真真乱世明主,如若不是壮年早逝,何愁不能统一华夏。
柴荣真是大雄主的气象,有点刘彻的感觉,可惜了。
如果他不死,赵匡胤不会反的。
赵匡胤:朕可是忠臣啊。
柴荣本来已经去收复燕云十六州,只可惜关键时刻他死了。
柴荣打造了一个强大清明的后周,赵匡胤在此基础上发光发热。
虚假的宋太祖:赵匡胤。
真正的宋太祖:柴荣。】
郭荣心梗了一下,柴荣这个名字,太让人不爽了。
他不是没想过有人会篡位,但他怀疑过其他人,真就没想过赵匡胤。
现在没有人比他的心情更复杂,更纠结,他该如何对待赵匡胤。
若自己还是英年早逝,主少国疑,皇位免不了发生动荡。
若是按照历史轨迹走,赵匡胤好像做的还行?
可赵匡胤这个大宋,好像不怎么样……
赵匡胤面色尴尬,被公开处刑就算了,大不了在同事面前社死。
谁还不知道谁,他篡位可少不了同事相助,就郭荣死后,孤儿寡母哪里压的下他们这群从五代十国打出来野心家。
赵匡胤等人一直在等,等郭荣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