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从未有过图谋不轨之心啊!”
李善长老泪纵横,心里想着要不要拿免死金牌来换全家性命。
“好了,起来吧,咱知道你们都是忠臣。”
天幕爆料越多,朱元璋越警惕这群兄弟,但现在没发生的,或是已发生的事,他都要好好斟酌怎么处理。
大开杀戒也得先把局面控制住了。
其他人心里戚戚,老朱除掉他们,肯定会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甭管手段粗不粗糙,老朱想杀他们轻而易举。
一个个提着心,都极力的想藏住尾巴,蓝玉的功劳这么大,都……
蓝玉的心情,无人可懂,哔了狗的朱重八……
小朱棣看看老爷子,又看看群臣,最后看向大哥,朱标把他头掰了回去。
这时候,看什么热闹?
“七十多岁还纳妾,造孽啊!”
“就是,他想向皇帝表忠心,除了祸害姑娘,就没别的办法了?”
“都快入土了,还想着那点儿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怪不得后世就喜欢看一个男人只爱妻子的故事。”
……
荣华富贵的日子可真好啊,都快死了还能纳妾。
怪不得那么多人要造反呢,谁不想封侯拜相。
虽然在皇帝手底下干活容易没命,但人家再苦也是享受过了的,不像他们,到死都在地里埋头干。
【明末崇祯的局面有多差?】
{说崇祯无能,可他煤山自缢时才三十三岁啊!
张居正三十三岁时,还没出新手村。
王阳明三十三岁时,还在偏远山区思考哲学。
历史上少年上位的皇帝有很多,但基本都是靠母族外戚庇护,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强如汉武帝刘彻,开始也是窦太后掌权,拉胯如朱祁镇,前期有张太皇太后和孙太后扶持,包括后来满清的康熙,上位时也有孝庄帮衬。
这才让他们有了足够成长时间和历练机会。
唯独崇祯,十七岁时,因兄长那句吾弟当为尧舜,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就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了他的肩上。
可明末的混乱局势,根本不是一个少年就能扛起来的。
再强的政治手段、处事智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磨砺。
可历史却没给朱由检任何喘息的机会。}
【明朝三大牛人,第一王阳明,第二于谦,第三就是张居正。
明朝276年,尾巴上的76年硬是张居正给续的。
刘彻人狠,奶奶、母亲、老婆的娘家都收拾一遍,儿子孙子都能下狠手。
一代妖后孙氏跟贾南风坐一桌。
天启的一句“吾弟当为尧舜”,崇祯把命都豁出去了。
如果崇祯不那么努力,大明兴许还能多活几年。
崇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骨气的普通人。
他平庸,因为他什么都不懂。
他勤政,但是好心办坏事。
再没有一个张居正力挽狂澜了。】
“大明如此,朕之罪也。”
各个时期的崇祯不由得掩面痛哭,这日子太特么苦了。
所有人都说他不行,是他的错,他不会用人,当不好大明皇帝,扛不起大明江山,现在天幕也说他越努力大明亡的越快。
他的心态彻底崩了……
他为什么勤政,坚持每日上朝,因为大明摇摇欲坠,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所以他夜不能寐!!!
他想要中兴大明,可奈何他给的信任一次次被辜负,他依赖朝臣,结果现实告诉他满朝奸佞,甚至找不出一个忠臣。
他站在这个位置,眼前是一片迷雾,看不清局势,也看不清朝堂人心,不断试错,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选了错误答案……
其他时空的天启朱由校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沉声道:“哭什么,你不会的皇兄都会教你。”
“臣弟辜负了皇兄的期望,是臣弟无能……皇兄一定要保重身体。”
朱由检不想哭,可一想到自己要担起大明江山,他只想哥哥长命百岁。
这个烂摊子太大了,他把握不住。
大明所有皇帝心情无比复杂,大明亡了,朱由检不是没努力,不是没给钱,也不是个蠢人,奈何现实就是空有心而无力。
这样一个末代君主,他们有什么能责怪他的呢,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极致,二十多岁就白了头……
晚年朱元璋杀心四起,却只能无奈叹气,他老朱也有无能为力的一天。
大明啊,是为了救汉人于水火建立的王朝,两百年后,百姓又被异族的铁蹄践踏,朱元璋的心在滴血!
永乐朱棣恨恨的看向北边,恨不得立马出兵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又难免觉得后世子孙不争气。
他开始想着,要不要让藩王参政,李世民的玄武门继承制还是有点用的,不然像崇祯只能依赖朝臣做事,毛用没有。
思来想去,看到朱高炽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心里正好憋着一口气发不出来,抡起鞋底打儿子,“老大,太孙身边那是不是有个孙氏?”
“爹,我回去说说瞻基,孙氏绝不能留。”
这孙氏难道是下一个贾南风?
张太皇太后看着孙氏,细细打量她为何会跟贾南风在一档,那可是个差点亡了汉族的妖后。
还有拉胯如朱祁镇,这说明,祁镇这个皇帝做得不好,她现在要不要把瞻墡叫回来……
“太皇太后,妾身冤枉……”孙氏泪如雨下,为自己叫屈。
病床上的朱瞻基,垂死病中惊坐起,拽住跪泣的孙氏,转头说道:“去请太后。”
“陛下……臣妾为人您最是清楚,妖后一词如何担当得起?”
孙氏哭得柔弱美丽,可朱瞻基怕自己动摇,撇过脸不再看,夫妻恩爱多年,他也舍不得就这么处置了她。
可,贾南风毁掉西晋,掀起八王之乱……
嘉靖朝的张居正无奈叹气,其他的清流和严党也都说不出话,他们争权夺利,但没有一个人是希望大明亡的。
他们都恨不得自己是在明末扶大厦之将倾。
特么的,他们的对手都太彪悍了,高拱是一个,还有张居正……
年幼的万历看向张居正,这位权臣的确做了很多,但“代天子理政”,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忍受的。
正如霍光,刘询在他死后清算一般,权臣一旦克制不住对权力的欲望,下场注定不会好。
他现在对先生感激又敬畏,他希望,跟先生的师徒之情不会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