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绝对是天选之子!
朱棣这货就是命好,好几次都是妖风救他。
灵璧之战人家徐辉祖打得好好的,结果被调回去了。来自老天的垂青和对手的助攻,朱棣想输都难。
徐辉祖是朱棣小舅子,朱允炆不敢用啊。
李景隆那货可从小跟着朱棣一起长大的,朱允炆怎么就敢用?
朱棣都要到南京城了,徐增寿被朱允炆亲手挥剑斩杀在左顺门下,而城巷另一端,徐增寿的亲哥哥徐辉祖正率残部与燕军厮杀……
所以说,朱允炆那脑子,得亏他没赢,不然小明都撑不过二百年。
朱棣是徐达的女婿,还教他打仗,大明的军事集团谁没跟朱棣打过交道?
一代被朱元璋杀完了,二代跟朱棣的关系可不孬。
哈哈哈,所以朱允炆也没得选啊,看谁都像奸细。】
洪武朝的武将们真的想问朱元璋,他到底怎么想的?
就朱允炆削藩的操作,还有逼朱棣造反,认真的吗?
朱棣这个燕王可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战绩,他们就算不给朱棣面子,也得给徐达这个面。
徐达:“……”
麻了,麻了。
他的两个儿子,站两个立场。
这叫他怎么说?
这两兄弟的作为,没有对不对之分,只有选择不同,立场也不同。
算了,还是不说他们了,如果朱元璋让他去打朱棣,他大概率也只会放那么一点小水。
朱允炆对朝中的武将那是怨念满满,果然,他打压武将没错。
这些人对自己就不服,全都站到朱棣那头去了。
徐增寿吗?
朱棣都打到南京城了,自己才发现徐增寿是内奸?
朱允炆不由得自问,难道自己真是天幕所说的傻子?
“这皇帝……没有自己人吗?”
“就是,打虎亲兄弟,跟这燕王打的,不是他岳父的同僚,就是他的小舅子或兄弟,这怎么打呀?”
“你们没看吗?他爷爷帮他把那些武将全杀了,就为了让他能够守住家业。”
“这爷爷又是怎么想的,帮手全没了,来了个更大的对手,还是自己的叔叔……”
“所以说,人家两叔侄打来打去的,都是人一家人的事,那些官员不掺和就是这样,谁赢了听谁的。”
“那也不怪人家造反,是我被逼到死路,宁愿多带几个人下去,也不能像那几个王爷一样被皇帝说废就废了,凭什么?”
“爷爷一死,侄子就把叔叔踢出家门讨饭吃,是有些无情了。”
“这有啥,那些个大家族争家产都打得头破血流的,叔叔吃侄子绝户的事难道还少吗?”
“我们村多的是父母出事,叔叔把家产占了,还把侄子侄女卖给人牙子的人。”
“你们哪个村的,族长都不管管的吗?”
“族长想管,几次警告没用,孩子被卖了,村里人去找都找不到了,早就被卖得远远的了。”
……
各朝代的百姓觉得这两叔侄打的仗有点意思,虽然他们不懂那个皇帝爷爷的想法,但他们知道叔叔为啥要打侄子啊。
而且,叔叔可是看着侄子长大的人,兄弟阋墙和手足相残,这种戏文里才有的情节,让他们看得欲罢不能。
{公元1402年5月,朱棣率师抵达长江北岸的南京龙江驿,朱允炆无力抵抗,只得下罪己诏,并听方孝孺的建议,派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以割地为条件,要求停战议和,但没有成功。
同时朱允炆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朱棣的北平正是幽州,朱允炆卖了朱元璋还不够,还要卖地?
崽卖爷田不心疼。
朱元璋收复燕云十六州,名垂千古,可是能把大宋踩在脚下狠狠嘲讽的,朱允炆是想搞个小南明出来?
朱棣:就差一步,咱就登顶了,你现在叫我回头?
建文三傻说明了书生误国。】
庆成郡主?
洪武朝众人想了想,难不成是庆阳公主?
“嘶……”
众人一言难尽的看向朱元璋,这都什么跟什么?
不说庆阳公主是朱棣的堂姐,单说朱允炆将人家降为郡主,还让人帮你去谈判,你这……
着实有些无耻了。
而且,割地?
朱棣靖难到这个时候,你有个毛的优势跟人家谈判?
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他们虽然用一年多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但这不是朱允炆那崽子割地的理由啊,关键是他没有这个能力收回,他凭什么割地?
马皇后觉得老朱晚年真的是头脑发昏,不中用了。
朱允炆他的脑子,真的正常吗?
当皇帝这么为所欲为,他以为别人就该对他俯首称臣,无论他如何对人家,别人都要感恩戴德的为他出生入死?
还有,割地是一个皇帝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耻辱,他……
“妹子……”
看着马皇后那眼里明晃晃的质疑,他就心肝发颤。
那燕云十六州可丢失了四百多年啊,是大宋一辈子的耻辱,他要早知道朱允炆是这种人,绝不可能选他做继承人的。
现在是知道了结果,反推回去他朱元璋就是看错了人。
那当时,他也没想到朱允炆这么废,撑不起这担子呀。
这太平盛世,正是朱允炆能放开手脚大干特干的好局面,结果他搞个杀藩……
怪谁?
怪我咯?
“爹……是儿子的错,生出了这个不孝子……”
朱标觉得自己今天的命太苦了,朱允炆怎么能作到这个地步。
敌人还没打上门呢,就要割地了。
而且,朱棣形势大好,再进一步就到南京了,怎么可能放弃统一天下,而跟你分江而治。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废物,但没想到,竟无能到这种地步。
现在就能被撺掇着割地,以后……
“标儿,不怪你,怪咱,咱没教好,咱看错了人。”
朱元璋不想承认,可事实如此,他不得不承认了。
晚年朱元璋起身打了朱允炆一巴掌,面色发寒,目光冷冽,语气冰冷,“你居然还想搞个南明出来,大宋丢了燕云十六州,被骂了多少年,老子刚把地收回来,你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就敢把燕云十六州让出去?”
“你削藩,我理解你想大权在握,你错信奸臣,我理解你手段稚嫩,可你割地,咱是万万不能理解……”
“天幕说的没错,你做皇帝,大明哪里能挺过二百年,说不定跟秦朝一般二世而亡。”
“你这脑袋长脖子上是干什么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就没点出息吗?”
六年教导,心思全都白费了。
他亲手设计的完美继承,却让大明陷入了一场腥风血雨中,他愧对大明百姓啊。
他的那些兄弟……
这难道就是报应吗?
可即便是报应,他也……
“皇爷爷,我……我不知道,孙儿日后一定不会犯此大错,求您原谅孙儿。”
“孙儿一定听从您的教导,绝不做那等傻事,做个好皇帝……”
朱允炆跪在朱元璋的榻旁痛哭流涕,请求朱元璋原谅他的冲动鲁莽,这都是奸臣误我啊。
朱元璋闭了闭眼,挥挥手,“你退下吧。”
他真怕自己忍不住想攮死他。
自己这把老骨头,可得等着老四回来,不能被气死了。
永乐朱棣叹了口气,他这侄儿,脑袋着实不伶俐。
明明,在老爷子面前表现得很好啊,不然也不会有个仁孝的名声,老爷子也不至于大开杀戒为他铺路。
怎么一遇到大是大非,就乱了套呢。
也幸好他是个蠢的,不然他靖难还真没可能成功。
康熙看到这里的时候,对着胤禛怒目而视,踏马的,他儿子也割地了。
朱允炆没割成功,他儿子可是真的把祖宗的发源地给割出去了。
胤禛低着头接受众人的视线洗礼,各位兄弟都知道自己在老四手底下不是被囚,就是被贬,对他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人家朱元璋收复燕云十六州名垂千古,他胤禛丢失贝加尔湖,可真是把大清的脸丢到国外去了。
众大臣:看吧,我们就说,当时没选择胤禛,自有我们的道理。
若是不能做个开疆拓土的雄主,做个无功无过的守成之君也成,他们做臣子的,最怕的就是这种想要做出大功绩,不懂又乱指挥的君王。
他们的工作很难展开啊,听听,胤禛指挥打仗,修园子,赈灾等等事,难道朝中无人劝阻?
不可能。
可他一意孤行的做这些荒唐事,说明了什么?
隆科多和年羹尧的下场早已告诉了他们答案。
此时,隆科多的心情最为复杂,毕竟,那贝加尔湖是有机会收回来的,那么,名垂千古的人……
唉,一切都是命。
“那个皇帝要割地?”
“天幕说的燕云十六州,是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十六个州,那燕王的封地就是幽州,造反后相当于一半的燕云之地都在他手里了。”
“我们大宋一直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努力了快三百年都没成功,大明收回来了,结果这皇帝还让出去?”
“让给叔叔也算自己人,还是那个大明的地界。”
“这都什么鬼话,这叔侄两可是敌人,割地就是割地,还说什么自己人。”
“国家的领土怎么能割出去,让出去再想拿回来就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