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帐的军事会议不欢而散,或者说,是达成了一种貌合神离、各怀鬼胎的“共识”。袁绍最终拍板,以公孙瓒、曹操两部为前锋,迎战吕布,其余各部策应。命令是下达了,但联军大营内部,却并未因此同仇敌忾,反而涌动着更加诡谲的暗流。
赵云回到自己的牙门将军营寨,立刻召集手下军官,传达军令,部署备战。士卒们听说要打吕布,既紧张又兴奋,磨刀霍霍,士气高昂。但赵云的心头,却笼罩着一层阴霾。他回想起刚才帐中诸将的言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果然,没过多久,各种小道消息和怪象就接踵而至。
怪象一:粮草调配“卡壳”
赵云派人去军需官那里申领军粮、箭矢,准备明日出征。谁知军需官却推三阻四,说什么“各部都在申领,库存不足,需按序调配”,要赵云“稍安勿躁,明日再议”。前锋明日就要出战,粮草今日不到位?这简直是笑话!严纲那边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明显是有人暗中作梗,想给公孙瓒和曹操使绊子!
怪象二:策应部队“磨洋工”
按照部署,袁术、韩馥等部应前出至预定位置,为前锋掠阵。但探马来报,这些部队行动迟缓,磨磨蹭蹭,走一步看三步,营地安扎得离主战场老远,摆明了是想保存实力,隔岸观火。
怪象三:流言蜚语“乱军心”
营中开始流传一些动摇军心的言论:
“听说了吗?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上次那个赵云能跑掉纯属运气!”
“是啊,公孙瓒和曹操想抢头功,让他们去打头阵好了,咱们何必去拼命?”
“就是,打赢了是盟主的功劳,打输了损的是咱们自家兵马!”
这些流言,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从哪些人的营地里传出来的。
赵云嗅到了浓浓的阴谋味道。他去找严纲商议,严纲也是一脸愤懑:“子龙,你也看到了?这哪里是联军,分明是一盘散沙!有人巴不得咱们和吕布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利!”
“严兄,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赵云皱眉问道。
严纲叹了口气:“主公已去向袁绍申诉了。但恐怕……效果有限。为今之计,只能靠我们自己!明日出战,务必谨慎,步步为营,切不可孤军深入!我已派人严密监视两翼,防止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正说话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来拜访。刘备面色凝重:“伯珪兄,子龙,严将军,备观今日之局,恐明日之战,凶险异常。袁公路(袁术)等人,恐非可靠臂助。我部人马虽少,愿与二位将军并肩作战,以为呼应!”
刘备的雪中送炭,让赵云和严纲十分感动。张飞更是气得哇哇大叫:“气死俺老张了!一群窝囊废!打仗不出力,尽在后面搞小动作!明日让俺老张打头阵,捅他吕布一万个透明窟窿!”
关羽抚须道:“三弟稍安勿躁。敌军势大,尤需谨慎。我等兄弟三人,明日当紧随公孙将军左右,以备不测。”
有了刘关张的支持,赵云心中稍安。至少,在明日的战场上,还有可以托付后背的战友。
傍晚,赵云巡视营房,检查军备,鼓舞士气。他站在点将台上,对麾下将士朗声道:“弟兄们!明日之战,敌将是天下闻名的吕布!我知道,有人害怕,有人心里打鼓!这很正常!”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但是!我更知道,你们是幽燕的好汉!是‘白马义从’的精英!咱们当兵吃粮,为的是什么?是保家卫国!是建功立业!不是来看别人脸色的!吕布再厉害,也是一个脑袋两条胳膊,挨了刀照样会死!咱们的刀快不快?枪利不利?”
“快!利!” 士卒们被他的豪情感染,齐声怒吼。
“好!”赵云声如洪钟,“别人靠不住,咱们就靠自己!靠身边的兄弟!记住你们身边的人!明天,你的命,可能就交在他手里!我的后背,也交给你们!咱们拧成一股绳,让天下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士气瞬间被点燃,战意冲天!
安抚好士卒,赵云回到军帐,仔细擦拭着自己的长枪和盔甲。他知道,明天的战斗,将异常残酷。不仅要面对吕布这样的绝世猛将,还要提防来自“自己人”的冷箭。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
“这就是……天下大势吗?”赵云喃喃自语。他想起在洛阳纸坊时,虽然也有勾心斗角,但至少目标明确,对手清晰。而在这里,敌人和朋友之间的界限,是如此模糊。勇武和谋略,在复杂的人心和政治面前,似乎显得有些单薄。
然而,这种迷茫只持续了一瞬。他握紧手中的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如何,仗总要打!路总要往前走!我赵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后悔!明日,便用我手中这杆枪,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他吹熄油灯,和衣而卧。帐外,月色清冷,战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联军大营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吞噬着光明,也孕育着风暴。而赵云,即将投身于这风暴的最中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