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程御史带着衙役气势汹汹而来,又在蹇硕的干预下悻悻而去,这突如其来的查封危机虽然暂时化解,但留给“云琰纸坊”的,却是一片狼藉和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氛围。
店外围观的人群散去后,纸坊内鸦雀无声。伙计们个个面如土色,眼神惶恐,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只是普通工匠和伙计,哪里见过这等阵仗?被御史台带着官兵上门查抄,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几个胆小的学徒,甚至已经开始偷偷抹眼泪,觉得这纸坊怕是要完了。
赵云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胸口剧烈起伏,刚才强压下去的怒火和后怕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发颤。他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跳:“卫仲道!这个王八蛋!我赵云不宰了你,誓不为人!”
蔡琰靠在柜台边,脸色苍白如纸,指尖冰凉。她比赵云想得更深。这次危机,表面上是卫仲道举报,程御史执行,但背后牵扯的势力恐怕远不止如此。程御史为何会轻易被卫家说动?蹇硕为何又恰好在关键时刻插手?这背后,是宦官集团内部(蹇硕与王谦?)的角力,还是有人想借机敲打他们?
“赵师兄,冷静!”蔡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现在不是发怒的时候。程御史虽然退了,但案子没撤,我们还在风口浪尖上。当务之急,是稳住人心,应对接下来的调查。”
她走到惊魂未定的伙计们面前,声音尽量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不必惊慌!方才大家也看到了,御史台无凭无据,奈何不了我们!我们‘云琰纸坊’行得正坐得直,不怕查!只要我们自己不乱,谁也打不倒我们!各司其职,工坊照常运转!”
她的话像定心丸一样,让慌乱的人们稍稍安定下来。是啊,东家那么厉害,连御史都顶回去了,应该没事吧?
安抚完伙计,蔡琰立刻和赵云回到后院书房,紧闭房门,紧急商议对策。
“师姐,接下来怎么办?程御史肯定还会来找麻烦!”赵云焦急地问。
蔡琰目光锐利,思路清晰:“程御史今日退去,一是碍于蹇硕的压力,二是我们据理力争,他手续上确有瑕疵。但他绝不会罢休。接下来,他必然会正式行文,要求我们提交所有账目文书,甚至传唤我们问话。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她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账目清理,滴水不漏。蔡琰亲自带领最可靠的账房先生,连夜核对整理所有账本,确保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有清晰来源和去向,尤其是与宫廷、少府监、各大府邸的往来账目,必须做到天衣无缝,经得起最严苛的审查。
第二,工艺合规,有据可查。将造纸所用原料的采购凭证、工匠的雇佣契约、工坊的安全规范等所有文件整理归档,证明纸坊经营完全合法合规。
第三,主动沟通,寻求外援。蔡琰立刻亲笔修书两封,一封给荀攸,一封给父亲蔡邕,将今日之事如实相告(略去蹇硕部分),陈明冤屈,请求他们在必要时主持公道。同时,也让赵云通过他的渠道,将消息透露给袁荧小姐。
第四,内部整肃,严防内鬼。经历此事,蔡琰更加确信纸坊内部有卫家的眼线。她让赵云暗中排查,揪出可能的内应,同时加强核心区域的戒备。
果然,第二天上午,程御史的正式公文就送到了纸坊,要求“云琰纸坊”在三日内,将近年所有账目、契约、货单等文书送至御史台备查,并要求掌柜蔡琰、赵云随时听候传唤。
这一次,程御史手续齐全,态度强硬,再无转圜余地。
蔡琰没有选择硬抗,她冷静地回复:遵命照办。但要求御史台出具详细的查账范围和清单,并派员在纸坊内指定区域查阅,以免原件遗失或被篡改。同时,她提出,查阅账目时,需有第三方见证(暗示可请尚书台或大理寺派员),以确保公允。
这一手,既表示了配合,又守住了底线,将调查置于相对公开的监督之下,避免了对方在账目上做手脚的可能。
程御史没想到蔡琰如此老练,只好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成了对“云琰纸坊”和蔡琰神经的严峻考验。御史台派来的书吏整天泡在纸坊的账房里,翻箱倒柜,刨根问底,态度倨傲,百般挑剔。蔡琰始终亲自作陪,应对各种刁钻问题,引经据典,对答如流,将每一笔账目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期间,程御史还亲自传唤了蔡琰和赵云两次,在御史大堂问话。气氛森严,如同审讯。程御史的问题极其尖锐,处处设陷,试图抓住把柄。
但蔡琰早有准备,她沉着冷静,逻辑清晰,所有回答都紧扣事实,不卑不亢。当程御史暗示纸坊利润过高、有盘剥之嫌时,蔡琰直接摊开成本明细,详细解释原料、人工、工艺的投入,证明利润合理;当被问及与少府监、宫中采购的关系时,她坦然出示所有合规的采购文书和契约,滴水不漏。
就连赵云,在蔡琰的事先叮嘱下,也压住了火气,问什么答什么,绝不多言,避免落入语言陷阱。
几次交锋下来,程御史非但没找到任何实质性的罪证,反而被蔡琰的才思和缜密驳得有些下不来台。他意识到,这个年轻女子,远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
而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外部的压力也开始显现。荀攸、蔡邕等人虽未直接干预,但他们的关切之意已通过某种渠道传递到了御史台。袁荧小姐甚至“恰好”在蔡琰被传唤时,“路过”御史台,与蔡琰“偶遇”,关切地询问了几句,其用意不言自明。
程御史感到有些骑虎难下了。卫家给的压力不小,但蔡琰这边准备充分,背景也越来越硬,再查下去,恐怕真要引火烧身了。
这场由卫仲道点燃的“官火”,在蔡琰的智慧和多方势力的暗中角力下,烧了几天,不但没烧垮“云琰纸坊”,反而有渐渐熄灭的趋势。
然而,蔡琰和赵云都清楚,危机远未过去。只要卫仲道这条毒蛇还在暗处,类似的麻烦就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