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大帐内的暗流涌动,并未因袁绍的一纸军令而平息,反而在战前最后时刻,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先锋之争。
按照部署,公孙瓒与曹操同为前锋,共同迎战吕布。但“前锋”也分主次,谁打头阵,谁为策应,这里面大有讲究。打头阵的,风险最大,但若能挫敌锐气,功劳也最大;策应的,相对安全,但容易沦为看客,功劳簿上靠后站。
这本该由盟主袁绍一言而决的小事,却因为各方势力的暗中角力,变得复杂起来。
第二天清晨,点将聚兵之前,袁绍的中军帐内,再次聚集了核心将领。议题很明确:确定前锋的主攻序列。
公孙瓒性子急,率先出列,抱拳道:“盟主!我‘白马义从’乃天下精锐,愿为先锋,直捣吕布中军!”
他话音未落,曹操便踏前一步,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盟主!吕布骁勇,非比寻常。操麾下虽无幽燕铁骑之盛,然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猛将,士卒用命,愿为前驱,以挫敌锋!”
两人几乎同时请战,互不相让。帐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支持公孙瓒的将领(如部分幽州系)认为,“白马义从”名头响亮,骑兵突击力强,适合打头阵。而支持曹操的将领(如部分兖州、豫州系)则认为,曹操用兵谨慎,麾下将领均衡,更适合应对吕布这种级别的对手。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袁绍坐在主位,捻着胡须,面露难色,目光在公孙瓒和曹操之间逡巡,迟迟不肯决断。他既想倚重公孙瓒的骑兵锐气,又不想过分削弱曹操的势力(毕竟曹操是他制衡其他诸侯的重要力量),还想看看双方背后的支持者态度。
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了:“呵呵,二位将军争先恐后,真乃我军楷模啊!” 众人看去,正是后将军袁术。他摇着扇子(大冷天摇扇子,也是没谁了),慢悠悠地说:“不过嘛,吕布凶猛,万一这头阵没打好,挫了我军锐气,这责任……谁来负啊?”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挑拨,暗指谁打头阵谁倒霉,输了还要背锅。
袁绍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站在公孙瓒身后的赵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战当前,还在为这点虚名扯皮,真是令人心寒!他见主公公孙瓒脸色涨红,又要争辩,生怕局面僵持不下,误了战机,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也顾不得身份高低,猛地踏出一步,朗声道:
“盟主!诸位将军!末将有一言!”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个年轻的牙门将军身上。
袁绍抬了抬眼皮:“哦?赵将军有何高见?”
赵云抱拳环视一周,声音清晰有力:“末将以为,吕布虽勇,然我军士气正盛,公孙将军与曹将军皆乃当世豪杰,无论谁为先锋,皆有破敌之能!然当务之急,乃速定决策,齐心破敌!而非在此空耗时辰,徒令敌军耻笑!”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袁绍,语气转为恳切:“盟主!末将愿请命,率本部一曲人马,为大军前部哨探,先行接战,试探吕布虚实!若其势大,我便诱敌深入;若其可击,我便燃起烽火,请二位将军大军掩杀!如此,既可探明敌情,又不至因先锋之争延误战机!请盟主定夺!”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
赵云此举,等于是把最危险、最不讨好的“炮灰”任务揽到了自己身上!哨探接战,直面吕布兵锋,九死一生!而且功劳簿上,这通常是记不上什么大功的。
公孙瓒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露出复杂之色,有感动,有担忧,也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这个主将还要部下出来解围)。
曹操则是深深看了赵云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激赏。
袁术等人则是一副看傻子的表情。
袁绍也愣住了,他没想到赵云会主动站出来扛下这个烫手山芋。这确实是个打破僵局的办法。他沉吟片刻,看向公孙瓒和曹操:“伯珪,孟德,赵将军此议,你二人以为如何?”
公孙瓒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赵云在为自己解围,也是当前最好的办法,沉声道:“子龙勇略可嘉,末将赞同!”
曹操也拱手道:“赵将军胆识过人,操亦无异议!愿与伯珪兄紧随其后,以为策应!”
僵局瞬间打破!
袁绍松了口气,当即拍板:“好!既然如此,就命牙门将军赵云,率本部精锐,为大军前部哨探,遇敌接战,见机行事!公孙瓒、曹操二部,紧随其后,伺机破敌!其余各部,依令策应!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 众将齐声应诺。
军议散去,公孙瓒拉住赵云,低声道:“子龙,你……何必如此冒险!”
赵云坦然一笑:“主公,战机稍纵即逝,岂能因小利而误大事?末将自有分寸。”
曹操走过赵云身边时,也特意停下脚步,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子龙,真壮士也!操,拭目以待!” 眼神中充满了认可和期待。
回到营中,赵云立刻召集部下,宣布军令。当士兵们听说要第一个去面对吕布时,脸上都露出了紧张之色,但看到主将赵云镇定自若、信心满满的样子,又渐渐安下心来。
“弟兄们!”赵云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怕不怕?”
“不怕!” 众人齐声吼道,声音却有些发虚。
“说实话!”赵云笑了,“我也怕!”
众人一愣。
“但是!”赵云声音陡然提高,“怕有用吗?吕布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咱们越怕,他越嚣张!咱们今天就去会会他,看看这天下第一,是不是三头六臂!记住,我们的任务不是死拼,是试探!是给后面的大军当眼睛!打不过,咱们就跑!但要把看到的情报,活着带回来!这才是大功一件!明白吗?”
“明白!” 这次的声音,踏实了许多。
赵云成功的将“送死任务”转化为了“侦察重任”,提升了士气。
午后,阳光偏西。联军大营辕门洞开。
赵云白袍白马,手持长枪,一马当先。身后,五百精锐骑士肃然列队,鸦雀无声,只有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公孙瓒、曹操率领主力,在其后不远处列阵。更远处,是各路诸侯心思各异的策应部队。
赵云回头望了一眼连绵的联军营寨,又看了看身后这群即将随他赴死的兄弟,最后目光坚定地投向远处尘头大起的方向——那里,吕布的军团正滚滚而来。
他深吸一口气,举枪向前,声如洪钟:
“出发!”
五百骑,如同离弦之箭,义无反顾地射向了那片死亡沙场。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惨烈战斗,拉开了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