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赵云和蔡琰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他们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荀攸的回音,一边暗中加强戒备,提防着随时可能到来的袭击。
然而,三天期限过去了,乱葬岗方向风平浪静,并没有出现“凤鸣”的人影。荀攸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反而更让人心慌意乱。
“师姐,你说……这‘凤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赵云握着铁枪,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像一头焦躁的困兽,“要打要杀,给个痛快话啊!这么吊着,忒难受了!”
蔡琰坐在灯下,眉头微蹙,仔细擦拭着手中的一张“云琰精笺”,纸张洁白的光泽映照着她沉静的侧脸。
“他们在等。”蔡琰缓缓开口,声音冷静,“等我们自乱阵脚,或者……等一个更好的时机。”
“更好的时机?”赵云不解。
“嗯。”蔡琰放下纸,目光深邃,“我们刚刚得到陛下赏赐,风头正盛。此时动手,目标太大,容易引火烧身。‘凤鸣’行事诡秘,不会如此鲁莽。他们在等热度过去,等我们放松警惕,或者……等我们遇到新的麻烦,无暇他顾之时。”
赵云恍然大悟,随即更加担忧:“那……那我们岂不是要一直提心吊胆下去?”
“恐惧,正是他们想要的。”蔡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洛阳城的万家灯火,“我们不能被恐惧支配。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住阵脚,壮大自身。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有资格和他们周旋。”
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赵师兄,既然‘凤鸣’按兵不动,那我们就利用这段时间,把我们的根基打得更牢!让他们不敢轻易动我们!”
赵云被蔡琰的镇定所感染,焦躁的心情也平复了不少。他重重点头:“师姐说得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先把自己整结实了再说!”
于是,两人暂时将“凤鸣”的威胁压在心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纸坊的扩张和发展中。
“云琰纸坊”如今是名副其实的“皇家特供”,金字招牌效应惊人。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不仅来自宫廷和各大衙门,还有许多豪门望族、书院学馆,甚至远方的州郡都派人前来采购。原来的小作坊,产能已经完全跟不上需求。
扩建势在必行!
赵云和蔡琰商量后,决定拿出皇帝赏赐的大部分金银,再加上这段时间赚取的利润,做三件大事:
第一,扩大生产规模。 他们买下了纸坊巷相邻的两处大院落,推倒围墙,连成一片,新建了更加宽敞的工坊、浆池、晒场和库房。又添置了大量的新工具和设备,光是大型石磨就增加了五套!
第二,招募和培养人手。 他们提高了工匠的待遇,从洛阳周边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造纸工匠,同时选拔了一批机灵的年轻人做学徒,由老师傅和阿牛等人带着,采用蔡琰制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培训,很快形成了一支高效的生产队伍。
第三,优化管理和渠道。 蔡琰借鉴了少府监的一些管理方法(去其糟粕),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质检、仓储和财务制度。赵云则主要负责对外联络和销售,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和客户网络,还雇了几个识文断字的伙计帮忙记账和接待。
短短一个多月,“云琰纸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只有几间屋子的家庭作坊,扩张成了拥有数十名工匠、占地广阔、分工明确、管理规范的大型工场!日产纸张量翻了好几番,质量却更加稳定。
财富也随之滚滚而来。虽然造纸成本因为规模扩大和原料价格上涨有所增加,但“云琰纸”的品牌效应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使得利润极其丰厚。每天入库的铜钱和银子,需要用大箱子来装!赵云甚至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库房的地基都要被钱压塌了。
暴富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还有社会地位的悄然提升。
以前,赵云和蔡琰虽然是纸坊东家,但在士大夫眼中,终究是“商贾之流”,地位不高。但现在不同了,“皇家特供”的身份,加上巨大的财富,让他们成了洛阳城里的“新贵”。
以前对他们爱答不理的一些中小官吏,现在见面都会客气地拱手叫一声“赵掌柜”、“蔡姑娘”。一些家道中落的士族子弟,甚至主动上门投递名帖,希望能谋个差事或者拉点赞助。连以前需要仰视的某些豪门管家,现在也会放下身段,来洽谈生意。
这种变化,让赵云感觉有些飘飘然,又有些别扭。
“师姐,你说这些人,变脸怎么比翻书还快?”一次,送走一位前来“拜会”的县丞后,赵云忍不住吐槽,“以前看咱们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现在倒好,称兄道弟的来了!”
蔡琰正在核对账目,头也不抬地说:“世态炎凉,本是常情。他们看重的,不是我们这个人,而是我们头上的‘光环’和口袋里的钱财。赵师兄不必在意,保持本心即可。”
赵云点点头:“这我晓得。就是觉得……这钱多了,事儿也多了,烦!”
的确,财富和名声也带来了新的烦恼。除了络绎不绝的访客,还有各种名目的“募捐”、“摊派”、“贺礼”也找上门来。今天这个衙门要修桥补路,明天那个行会要办庆典,后天又有某位大人过寿……都需要他们这些“新贵”表示表示。
虽然不胜其扰,但赵云和蔡琰都明白,这些都是人情世故,不能一概拒绝,否则容易得罪人。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该出的钱出一点,但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与此同时,纸坊的壮大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除了潜在的“凤鸣”和张让,洛阳城里其他几家大纸行对“云琰纸坊”的崛起更是羡慕嫉妒恨,明里暗里的竞争和排挤从未停止。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仿冒的“云琰纸”,质量低劣,试图鱼目混珠,败坏他们的名声。
赵云不得不抽出大量精力来打假和维权,经常要带着伙计去各个市集巡查,与那些售卖假货的奸商理论,甚至发生冲突。幸好他武功高强,等闲十来个人近不了身,加上“皇家特供”的名头确实唬人,一般的地痞无赖也不敢太过分。
总之,“云琰纸坊”在暴富中快速成长,但也陷入了更复杂的利益漩涡。赵云和蔡琰如同驾驶着一艘突然变大的船,在充满暗礁和风浪的商海中航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而那个始终隐藏在暗处的“凤鸣”,就像一条潜伏在深海中的巨鲨,不知何时会突然跃出,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愈发汹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