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监造纸作坊的检验结果,如同一阵风,迅速吹遍了整个洛阳城的上层圈子。蔡琰和赵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赢得了与张让赌约的胜利,这消息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也让更多人拍手称快。
张让在众目睽睽之下颜面扫地,灰溜溜地回了宫,据说当天就在自己府里砸了好几件名贵的瓷器,气得连晚饭都没吃。他这次栽在一个“小女子”手里,成了洛阳官场私下里津津乐道的笑话。
而胜利者这边,则是另一番光景。
检验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宫里就来了天使(传旨的太监),不是张让的人,而是蹇硕派来的心腹。太监宣读了皇帝的口谕,大意是:蔡琰督导革新有功,少府监造纸成效显着,朕心甚慰。特赏赐蔡琰黄金百两,锦缎十匹,御笔亲题“巧夺天工”匾额一方;赏赐赵云白银五百两,以示嘉奖。并正式下旨,准“云琰纸坊”为“皇家用纸特供商”,少府监可按市价优先采购其纸张。
圣旨宣读完毕,整个“云琰纸坊”和少府监作坊都沸腾了!
“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赵云和蔡琰叩首领赏,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
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还有御笔匾额!“皇家特供商”!这赏赐和荣誉,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不仅是对他们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他们个人的巨大褒奖!意味着他们彻底在洛阳站稳了脚跟,再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小商贩了!
天使走后,赵云看着摆满桌子的黄澄澄的金元宝、白花花的银锭和光彩夺目的锦缎,还有那块沉甸甸、金灿灿的御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师姐!咱们……咱们发财了!”赵云拿起一锭金子,放在嘴里轻轻咬了一下(民间验金土法),留下一个浅浅的牙印,顿时咧开大嘴傻笑起来,“是真的!是真的金子!”
蔡琰也是心潮澎湃,但她比赵云冷静些,轻轻抚摸着那块“巧夺天工”的匾额,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不仅仅是财富和荣誉,更是对她和赵云这大半年来所有努力和付出的最高认可!是对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技艺的褒奖!
“赵师兄,这钱,我们不能乱花。”蔡琰平复了一下心情,正色道,“这笔赏赐,是我们立足洛阳的本钱。我们要用它来扩大工坊,改善工艺,招募更多的人手。”
“对!对!师姐你说得对!”赵云连连点头,兴奋地搓着手,“咱们把旁边的院子也租下来!多建几个浆池!再买几头健骡拉磨!对了,还得给作坊里的兄弟们发赏钱!这次多亏了大家伙齐心协力!”
说干就干!赵云立刻拿出部分银两,给少府监作坊里所有出力的工匠,按照贡献大小,发放了丰厚的奖金。工匠们拿到沉甸甸的赏银,个个喜笑颜开,对蔡琰和赵云更是死心塌地。
接着,他们又用一部分资金,租下了纸坊巷相邻的一个更大的院落,开始扩建工坊,添置新设备,并提高了工匠的工钱,招募了一批新的学徒。 “云琰纸坊”的规模和生产能力,瞬间上了一个大台阶!
那块御赐的“巧夺天工”金字匾额,被赵云恭恭敬敬地挂在了纸坊大门正上方。匾额一挂,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就生意兴隆的纸坊,现在更是门庭若市!不仅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就连许多原本观望的普通百姓,也慕名而来,想看看这“皇上都夸好”的纸,到底长啥样,顺便买上一点沾沾“皇气”。
“云琰纸”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但即便如此,依然是供不应求。 “皇家特供”这块金字招牌,比什么广告都管用!
就连之前那些跟着张让刁难他们的官员和商人,现在也换了一副嘴脸,纷纷上门道贺,递帖子,想跟他们拉关系、谈合作。赵云和蔡琰对此心知肚明,表面上客气应对,但心里都保持着警惕,知道这些人是趋炎附势,不可深交。
经此一役,蔡琰“才女”兼“技匠”的名声彻底传开了,甚至有人将她与古代的巧匠鲁班、蔡伦相提并论。而赵云“勇武护坊”的事迹也广为流传,人们都知道“云琰纸坊”有个武功高强、义气深重的赵管事,等闲地痞流氓再也不敢来招惹。
一天晚上,打烊之后,赵云和蔡琰坐在后院新修的凉亭里,看着天上皎洁的月亮,听着隔壁工坊里隐约传来的工匠们欢快的说笑声,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师姐,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苦尽甘来了?”赵云给蔡琰倒了一杯热茶,感慨道。
蔡琰接过茶杯,微微一笑:“赵师兄,这只是开始。树大招风,我们如今名声在外,更要谨言慎行。张让那边,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且,这洛阳城里的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
赵云点点头,收起笑容:“我明白,师姐。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咱们有钱有人有名声,还怕他不成?只要咱们行的正坐得直,造出的纸好,就不怕任何人!”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豪气。经过这一连串的磨砺,赵云已经不再是那个刚从常山出来的毛头小子,他变得更加沉稳、更有担当。
蔡琰看着赵云坚毅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安全感。她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身边这个人在,她就无所畏惧。
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那块熠熠生辉的“巧夺天工”匾额上,预示着“云琰纸坊”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