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县城头,那面暗红色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但旗帜之下,弥漫的不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
指挥部里,气氛凝重。
“司令,确认了。”刘顺将一份破译的电文放在桌上,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日军驻东北关东军下属,第3师团先头部队,已从奉天开拔,正向我们这边运动。预计五到七天内,其先锋联队即可抵达我外围区域。”
第3师团。
甲种师团。日军精锐中的精锐。满编兵力超过两万五千人,配备完整的炮兵、骑兵、工兵联队,战斗力绝非之前那些守备联队可比。
指挥部内的几名红警军官,脸色都严肃了起来。
这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林骁的目光扫过电文,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反而露出一丝早有预料的神色。
“打了小的,来了老的。很正常。”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以河源县城为核心的控制区已经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传我命令。”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第一,收缩外围兵力。放弃部分边缘村镇哨所,将主力集中于河源县城及周边五个核心村镇,形成犄角之势。我们要攥紧拳头,而不是把五指摊开。”
“明白!”一名军官立刻记录。
“第二,即刻起,以河源县城为中心,构筑环形核心防御圈。工程师全部出动,动员所有可用民兵劳力。”
林骁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河源县城外围的几个关键制高点和交通要道上。
“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优先构筑十五座强化型机枪碉堡!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面装甲加厚,射界必须形成无死角交叉!”
“第三,防空力量倍增。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两个防空炮兵排,将主要防空阵地前出,布置在这几个山头,形成梯次防空网。我要确保鬼子的飞机,来多少,栽多少!”
“是!”负责防空的军官大声应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火花。更多的防空炮,意味着更广阔的安全空域。
“第四,所有作战单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弹药配给加倍,后勤保障必须跟上!告诉后勤处,金属和石油的储备,只能多,不能少!”
“是!”
一道道命令,清晰、迅速、有条不紊地下达。
整个红警控制机器,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命令下达的当天下午,河源县城外围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轰隆隆!
犀牛坦克和多功能步兵车巡逻的间隙,一辆辆由工程师改装、民兵驾驶的卡车,满载着水泥、沙石、钢筋,轰鸣着驶向各个预设阵地。
“快!快!把水泥卸这边!”
“钢筋!需要更多的钢筋!”
“地基再挖深半米!”
民兵们在红警工程师的指挥下,挥汗如雨,喊着号子,将一根根粗壮的钢筋打入地下,将一袋袋水泥混合成混凝土,浇筑进模板之中。
工程师们手持先进的焊接和切割工具,蓝色的电弧闪烁,金属构件被迅速拼接、加固。他们的效率远超常人,往往一个下午就能完成一座碉堡的主体结构。
与此同时,通往附近山头的道路上,防空炮兵们指挥着牵引车,将一门门沉重的高射炮拉上预设阵地。
炮管被高高扬起,直指苍穹。雷达和观测设备被快速架设起来。士兵们熟练地构筑着炮兵掩体和弹药存放点。
汗水、尘土、金属的碰撞声、引擎的轰鸣声、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充满力量感和紧迫感的备战图景。
城内的百姓们,看着这支如同钢铁洪流般的军队高效地运转,看着那一座座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坚固工事,看着那直指天空的密集炮管,心中的不安渐渐被一种强烈的安全感所取代。
“有红警老爷在,小鬼子来再多也不怕!”
“对!看看这阵势!看看这碉堡!小鬼子来了就是送死!”
民心,在钢铁的支撑下,变得空前凝聚。
林骁在刘顺和几名军官的陪同下,亲自视察防御工事的进展。
他走到一座几乎完工的强化碉堡前,厚实的混凝土墙体,狭长的射击孔,以及内部已经架设好的、供防空炮平射使用的加固基座,都让他微微点头。
“司令,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三天,所有预设工事都能完工。”负责工程的工程师汇报,语气充满自信。
“很好。”林骁拍了拍冰冷的混凝土墙体,“这是我们给鬼子师团准备的第一份见面礼。”
就在他视察期间,通讯兵快步跑了过来。
“报告司令!同时收到三份加密电报!”
“念。”
“第一份,来自少帅部。询问我部是否确认遭遇日军师团级部队,并表示‘关切’,询问是否需要‘战术指导’或‘必要时的转移协助’。”
林骁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回电:确认遭遇日军第3师团。我部已做好万全准备,誓与阵地共存亡。感谢少帅好意,指导与转移就不必了。”
“第二份,来自重庆方面。电文内容……主要是询问战况,并强调‘全国瞩目’,望我部‘谨慎行事,保全实力’,同时隐晦提及,若能‘合作’,可提供部分‘紧缺物资’。”
“回电:战况明朗,我军必胜。合作事宜,待此战结束后再议。红警军团,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掣肘。”
“第三份,来自延安。电文简短:‘已知敌情,需协助否?情报共享,敌后袭扰,皆可配合。’”
林骁的目光在第三份电文上停留了片刻。
“回电:感谢。若有需要,定当开口。眼下,静候鬼子前来便是。”
三方势力,态度迥异。
少帅的“关切”带着犹豫和一丝保存实力的算计。
重庆的“合作”充满了政治交换的味道。
唯有延安,直接提出了最实在的支援方式——情报和袭扰。
刘顺在一旁低声道:“司令,延安那边……倒是实在。”
林骁看向远方正在构筑的钢铁防线,语气平淡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
“无论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无关紧要。”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依靠任何外援,而是用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
“告诉所有人。”
“这片土地上,谁说了算!”
他的话语,随着秋风,传遍整个忙碌的工地。
所有听到这句话的士兵和民兵,都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手中的动作更加有力。
钢铁的意志,在无声中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