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层,将河口镇新建的机械化训练场照得一片通明。四辆崭新的多功能步兵战车整齐排列在场地中央,迷彩涂装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这些钢铁巨兽配备着30毫米自动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宽大的后舱门显示着它们卓越的运兵能力。
林骁站在观摩台上,注视着场下正在进行最后装备检查的车组人员。经过连夜培训,首批步战车乘员已经基本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要领。
指挥官,一切准备就绪。周勇立正报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随时可以进行首次协同训练。
林骁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部队。除了四辆步战车,参加训练的还有一个坦克排和一个步兵连。这是红警军团首次尝试真正的步坦协同作战。
开始吧。
信号弹升空,训练正式开始。步战车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后舱门缓缓开启,全副武装的步兵迅速登车。
注意保持队形!步战车排长通过无线电指挥,一号车担任前锋,二、三号车左右护卫,四号车断后。
车队呈楔形队形驶出训练场,向着预设的演练区域前进。步兵们坐在宽敞的车舱内,透过射击孔观察着外部情况。与以往徒步行军不同,他们现在可以保存体力,直到接敌前才需要下车作战。
前方发现模拟敌军阵地!
一号步战车的炮手立即锁定目标,30毫米自动炮喷出火舌。炮弹精准命中远处的模拟工事,扬起漫天尘土。与此同时,其他步战车上的步兵迅速下车,在车体掩护下展开战斗队形。
步兵班向左翼迂回!步战车提供火力掩护!
训练场上的配合行云流水。步战车的自动炮持续压制火力,步兵则在装甲掩护下快速推进。当遇到坚固工事时,步战车发射的反坦克导弹瞬间将其摧毁。
林骁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战术细节。这种步坦协同的作战模式,在这个时空无疑是革命性的。步兵不再需要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步战车也不像坦克那样容易陷入步兵的近身攻击。
指挥官,看来训练效果很好。赵铁柱忍不住赞叹,有了这些步战车,我们的突击能力至少提升了两倍。
就在这时,训练场上出现了意外情况。一支模拟的敌军反坦克小组利用地形掩护,突然出现在步战车侧翼。
注意三点钟方向!反坦克手!
步战车排长临危不乱,立即下达指令:所有车辆释放烟雾弹!步兵班组清除威胁!
浓密的烟雾瞬间遮蔽了战场视线。步兵班组在烟雾掩护下迅速出击,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模拟的威胁。整个过程不到三十秒,展现了出色的应急反应能力。
漂亮!观摩台上响起一片赞叹。
训练持续了整个上午。各部队轮番上阵,不断磨合协同作战的细节。步战车与坦克的配合、步兵与装甲的协同、火力支援时机的把握...每一个环节都在反复演练中趋于完善。
正午时分,林骁决定进行最后一次综合演练。这次他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模拟夺取日军坚固阵地的全过程。
记住,步战车不是坦克,不要把它们当作突击炮使用。林骁在演练前特别强调,它们的价值在于机动性和多功能性。
演练开始。步战车搭载着步兵快速向阵地侧翼迂回,而坦克排则在正面发起佯攻。当注意力被坦克吸引时,步战车已经运动到最佳攻击位置。
全体下车!步战车提供火力支援!
步兵们迅速展开攻击队形,在步战车的精准火力掩护下向阵地发起冲击。30毫米自动炮的连射声与反坦克导弹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构筑起一道死亡的火力网。
仅仅十分钟,一个连级规模的敌军阵地就被彻底攻克。而参演部队的伤亡微乎其微。
演练结束!全体集合!
当部队重新在训练场上列队时,每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信。他们亲身体验到了新装备带来的战术革命。
同志们,今天的训练很成功。林骁对集合的部队讲话,但是要记住,真正的战场比训练场残酷百倍。日军不会站在原地等着我们去打。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一个通讯兵急匆匆地跑来:
指挥官,紧急军情!日军兵分两路,正在向河口镇推进!
指挥部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林骁立即带着军官们赶回作战室。
大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侦察情报。日军确实改变了战术,主力部队分成东西两路:东路一个联队沿大路正面推进,西路一个加强大队则试图从侧翼山区迂回。
看来日军是吃了亏,学聪明了。周勇分析道,他们想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
林骁凝视着地图,嘴角却露出一丝笑意:来得正好。我们刚练的新战术,正好拿他们试试手。
他立即开始部署:命令机械化步兵排立即进入战备状态。一团负责阻击东路日军,二团防守西路。三团作为预备队。
指挥官,要不要让新装备提前亮相?赵铁柱跃跃欲试地问。
林骁摇头,让日军先尝尝老战术的滋味。等他们以为摸清我们底细的时候,再给个惊喜。
新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各部队。河口镇再次进入战备状态,但与以往不同,这次战士们脸上少了几分紧张,多了几分期待。
步战车被隐蔽在预设阵地内,车组成员进行着最后的战前检查。步兵们仔细擦拭着武器,不时望向那些钢铁巨兽,眼中充满信心。
林骁站在观测所里,用望远镜观察着远方扬起的尘土。日军的两路大军如同两条毒蛇,正向着河口镇扑来。
但这一次,红警军团已经准备好了新的猎蛇手段。步坦协同的钢铁洪流,即将在这个战场上展现出真正的威力。
当夕阳开始西沉时,东路日军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视野尽头。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