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博被捕后,技术组从其电脑硬盘中破解出一份加密文档,名为《「血色黎明」交易准则V3.0》。这份文档详细规定了暗网平台的交易流程、定价体系、安全协议,尤其对基因数据、实验体信息的交易规则做出了明确界定,彻底揭开了这个非法交易网络的运作核心——基因资源已成为被明码标价的“商品”,而背后是对生命伦理的彻底漠视。
“这份准则的制定者非常专业,既考虑了交易的隐蔽性,又建立了一套‘信用体系’,确保买卖双方的利益交换。”技术组负责人指着文档首页,“平台采用‘双盲认证’机制,买卖双方互不透露真实身份,通过平台生成的临时代号进行沟通,交易资金通过加密虚拟货币结算,平台抽取15%的佣金,这也是‘血色黎明’能长期存续的关键。”
文档将交易标的分为三大类,每类都有明确的定价标准:第一类是基因药物(以Y-327为核心),普通型每克5万元,增强型每克10万元,定制型(根据买家需求调整基因靶点)每克最低20万元;第二类是纳米芯片及控制程序,基础监控型每套20万元,神经控制型每套50万元,配套的远程操控系统单独定价80万元;第三类是基因数据及实验体信息,这也是定价最复杂、利润最高的品类。
“基因数据的定价按‘完整度’和‘稀缺性’分级。”技术人员展开具体条款,“基础级(单一基因片段,如体能增强相关序列)每条10万元;进阶级(完整基因图谱,无疾病缺陷)每套500万元;稀缺级(特殊突变基因,如抗辐射、快速自愈相关)每套1000万-5000万元;终极级(实验体完整数据,含药物反应、基因改造全过程记录)每套1亿元起,上不封顶。”
更令人发指的是,文档中明确列出了“实验体信息交易规则”:“活体实验体按状态分级,‘稳定型’(无严重副作用,可继续实验)每具5000万元;‘数据型’(即将报废,仅剩余数据价值)每具1000万元;‘器官型’(特定器官经基因改造,具备特殊功能)单个器官定价200万-1000万元,具体按功能稀缺性调整。交易需签订‘免责协议’,买家需自行承担实验体运输、看管及后续处理的风险。”
文档还规定了严格的“安全交易流程”:第一步,买家通过平台提交需求及资金证明,平台审核后生成临时代号;第二步,卖家提交标的样本(药物小样、基因数据片段、实验体照片),平台进行真实性核验;第三步,双方通过加密通讯确认交易细节,资金转入平台托管账户;第四步,卖家通过“暗线物流”(多为跨国走私集团、私人安保公司)交付标的,买家确认无误后,平台划转资金;第五步,交易完成后72小时内,自动删除所有交易记录,确保不留痕迹。
“为了防止交易泄露,平台还设置了‘背叛惩罚机制’。”技术组负责人调出相关条款,“若买卖双方任何一方泄露交易信息,平台将启动‘清理程序’,向全球余党发布追杀令,同时冻结所有关联账户。文档中还附了17个‘背叛者’的处理案例,都是因泄露信息或恶意违约被灭口,手段极其残忍。”
通过对文档的深度解析,技术组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血色黎明”的基因数据交易存在“定向供应”机制,核心买家集中在三类群体——国际恐怖组织(如“黑蝎”)、跨国犯罪集团、部分国家的地下科研机构。其中,与顾维安合作最密切的,是一个代号“灯塔”的境外科研机构,长期采购实验体完整数据和Y-327定制型试剂,仅去年的交易额就高达3.2亿美元。
“‘灯塔’机构的交易记录中,多次提到‘基因库扩容’‘改造士兵优化方案’,与顾维安的‘终极计划’高度吻合。”林砚分析道,“这说明顾维安的基因改造士兵计划,并非孤军奋战,背后有境外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而‘血色黎明’就是他们的核心交易渠道。”
更关键的是,文档中提到了“数据验证官”制度——为确保基因数据的真实性,平台会安排专业人员对标的进行核验,而境内的“数据验证官”正是张宏博。“这解释了张宏博的核心作用,他不仅是境内交易总协调人,还是基因数据的‘把关人’。”林砚补充道,“他利用疗养院副院长的身份,接触实验体数据,验证其真实性后,再上传至暗网平台,为交易提供‘信用背书’。”
在文档的附录中,技术人员还发现了一份“核心客户名单”,标注着各买家的代号、需求偏好及交易记录。其中,“灯塔”机构的需求记录显示,他们近期正在寻求“抗药性基因序列”和“长期存活实验体数据”,而这正是苏晚晴所具备的——她作为存活五年的实验体,体内的基因序列和药物反应数据,对“灯塔”机构极具价值,这也是余党急于灭口的重要原因。
“这份交易准则是核心证据,不仅揭露了‘血色黎明’的运作模式,还证明了顾维安的实验网络与境外势力的勾结,以及基因数据交易的非法性和危害性。”林砚将文档备份后,同步给上级部门和国际刑警,“请求根据准则中的交易流程和客户名单,联合全球警方,对‘血色黎明’的服务器集群、虚拟货币账户、暗线物流渠道展开全面打击;重点追查‘灯塔’机构的真实身份和所在地,切断顾维安的技术和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江澈在榕城对苏晚晴进行了详细询问,进一步确认了基因数据交易的细节。“陈景明每年都会以‘随访’的名义,抽取我的血液样本,还会记录我的身体状态,当时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现在才明白,他是在收集我的数据,准备卖给境外机构。”苏晚晴回忆道,“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打电话,说‘S-47的数据很稳定,能卖个好价钱’,当时我还不知道S-47是我的编号。”
苏晚晴还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陈景明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加密的硬盘,他从不允许任何人碰,每次用完都会锁在保险柜里。我猜那个硬盘里,存储着所有实验体的完整数据,包括基因序列、药物反应、纳米芯片控制记录等,很可能已经上传到了‘血色黎明’平台。”
技术组立刻对陈景明的办公室和住所进行二次搜查,最终在其私人保险柜的夹层中,找到了一枚加密硬盘。经过三天的破解,硬盘内的内容被成功提取——里面不仅有37名实验体的完整基因数据和实验记录,还有与“灯塔”机构的交易明细,甚至包含了Y-327试剂的核心配方和纳米芯片的控制程序源代码。
“这枚硬盘是压垮顾维安实验网络的最后一根稻草!”技术组负责人兴奋地说,“有了这些数据,我们不仅能彻底摧毁‘血色黎明’的基因数据交易,还能研发Y-327的解毒剂,破解纳米芯片的控制程序,甚至能反向追踪‘灯塔’机构的技术漏洞,找到其藏身之处。”
林砚将硬盘数据同步给江澈:“已找到实验体完整数据硬盘,包含Y-327配方和纳米芯片源代码。苏晚晴的基因数据已被陈景明上传至‘血色黎明’,‘灯塔’机构仍在试图获取她的活体数据,余党的追杀风险并未解除。请继续加强对苏晚晴的保护,同时协调科研机构,利用硬盘数据研发解毒剂。”
江澈回复:“收到。已将苏晚晴转移至安全屋,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身体监测。榕城警方已全面排查余党残余势力,确保安全屋周边的绝对安全。解毒剂研发的相关数据,已同步给指定科研机构,他们表示会全力攻坚。”
暗网“血色黎明”的交易规则被彻底揭开,基因数据的黑色交易链条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份沾满鲜血的交易准则,不仅记录着罪犯的贪婪与残忍,更敲响了基因技术伦理的警钟。专项小组知道,接下来的任务,不仅是打击犯罪,还要守护基因技术的底线,防止其成为危害人类的工具。
而随着“灯塔”机构的线索浮现,这场跨国犯罪的斗争,已从境内延伸至全球。林砚站在临时指挥室的大屏幕前,看着“血色黎明”的交易网络图,心中坚定了信念:无论犯罪网络多么隐蔽,无论背后的势力多么强大,他们都将一查到底,彻底摧毁这个危害全球的非法交易网络,还世界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