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疗养院的地下一层,空气潮湿而阴冷。走廊两侧的墙壁布满霉斑,脱落的墙皮露出斑驳的红砖,与地面瓷砖的缝隙中,还残留着未清理干净的灰尘与纤维——这里曾是陈景明掩盖实验痕迹的“伪装场”,而根据陆明提供的线索,墙壁之后,还藏着一个从未被发现的隐秘密室。
“所有人保持安静,探测期间禁止触碰墙体。”刑侦技术队队长老杨手持超声波探测仪,声音低沉。仪器的显示屏上,绿色的波形图实时跳动,通过向墙体发射高频超声波,分析反射信号来判断内部结构。这是寻找隐藏空间的核心手段,也是避免破坏墙体、保护内部物证的关键。
林砚站在走廊中央,目光扫过两侧的墙壁。根据陆明的供述,密室的入口伪装成普通墙体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红砖无缝衔接,仅通过墙体内部的钢结构控制开关。“陈景明擅长建筑伪装,密室的位置大概率在实验区与储物间之间的走廊,这里是监控盲区,且距离地下实验室最近,方便转移实验设备与数据。”
江澈则拿着强光手电,逐一照射墙壁的每一处细节。手电的光束在墙面上移动,当照到中间一段墙壁时,他忽然停下脚步:“这里的墙皮颜色比其他地方略深,而且砖缝的填充剂看起来更新。”他蹲下身,用指尖轻轻触碰砖缝,“填充剂的硬度与周围不同,像是后来重新修补过的。”
老杨立刻将超声波探测仪的探头对准这段墙壁,紧贴墙面缓慢移动。显示屏上的绿色波形图原本平稳,当探头移动到墙面中间位置时,波形突然出现剧烈波动,随后形成一段连续的“空白区”——这意味着墙体内部存在中空空间。
“深度检测,确认中空区域的大小与形状。”老杨调整探测仪的参数,将超声波频率提高至2.5mhz。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中空区域呈长方形,长约5米,宽约3米,高度与走廊一致,符合密室的典型结构。更关键的是,轮廓边缘出现了明显的“金属反射信号”,证明内部存在钢结构,与陆明描述的“钢结构控制开关”完全吻合。
“再用雷达探测仪交叉验证,避免误判。”老杨补充道。技术员小李手持地面穿透雷达仪,从走廊一端向另一端扫描。雷达波穿透墙体后,在显示屏上形成了三维立体图像:中空区域的一侧,有一个明显的凸起结构,直径约10厘米,位于墙面下方1.5米处——这极有可能是密室的控制开关。
“基本可以确定,这里就是密室入口。”老杨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墙体厚度约30厘米,内部中空区域的结构完整,没有发现坍塌风险。现在需要确定开关的具体位置,尝试打开密室,同时避免触发可能存在的销毁装置。”
江澈根据雷达探测的三维图像,找到了墙面下方的凸起位置。这处凸起被伪装成砖缝的一部分,表面覆盖着与周围一致的填充剂,若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分辨。他拿出多功能工具刀,小心翼翼地刮去表面的填充剂,露出一个圆形的金属按钮,按钮上刻着一个微小的“7”字——这是陈景明父亲的实验编号“731”的第一个数字,也是密室开关的关键标识。
“陆明说过,开关需要按特定顺序操作,结合实验编号‘731’。”林砚立刻反应过来,“先按‘7’,再按‘3’,最后按‘1’。但‘3’和‘1’的按钮在哪里?”
江澈继续刮去周围的填充剂,果然在“7”字按钮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找到了刻有“3”和“1”的金属按钮,三个按钮呈三角形排列,间距约20厘米,均被填充剂完美伪装。“找到了,三个按钮都在这里。”
老杨立刻连接便携式防爆检测仪,对按钮周围进行检测:“未检测到爆炸物残留,也没有发现电子触发信号,暂时排除销毁装置的可能。但操作时仍需谨慎,缓慢按压,避免损坏内部机械结构。”
江澈深吸一口气,按照“7-3-1”的顺序,先轻轻按下“7”字按钮。只听墙体内部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哒”声,显示屏上的超声波波形出现小幅波动,证明开关已部分激活。随后,他按下“3”字按钮,墙体内部再次传来机械转动的声音,最后按下“1”字按钮时,墙壁突然轻微震动,中间的一段墙体缓缓向内凹陷,随后向一侧平移,露出一个漆黑的入口。
一股浓烈的霉味与化学试剂的气味从入口处涌出,呛得人忍不住咳嗽。江澈立刻打开强光手电,向密室内部照射:里面的空间与探测结果一致,地面铺着防滑瓷砖,墙角堆放着几个密封的金属箱,中间的操作台上,摆放着一台老式的服务器与几个加密硬盘——这正是陆明所说的“存放核心实验数据与证据的密室”。
“所有人穿戴防护装备,依次进入,禁止随意移动物品。”老杨率先走进密室,手持环境检测仪进行检测,“空气质量达标,无有毒气体残留,可以安全进入。”
林砚与江澈随后进入密室,手电的光束照亮了每一个角落。江澈走到墙角的金属箱旁,打开其中一个箱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数十支密封的Y-327试剂,标签上标注着生产日期与纯度等级,都是五年前的早期实验品。“这些是陈景明最初的实验样本,上面的生产记录可以证明他早就在进行非法实验。”
林砚则走到操作台前,仔细观察那台老式服务器。服务器的外壳布满灰尘,但接口处却很干净,显然是被频繁使用过。“这台服务器应该存储着最核心的实验数据,包括Y-327的完整研发方案、人体实验的原始记录,以及陈景明与海外组织的通讯记录。”
技术员小李立刻连接数据线,尝试读取服务器中的数据。“服务器设置了多重密码保护,但我们可以通过之前获取的‘731’密钥尝试破解。”小李快速敲击键盘,屏幕上的密码输入框不断跳动,几分钟后,屏幕突然亮起,显示“密码正确,正在加载数据”。
江澈拿起操作台上的加密硬盘,放入便携式硬盘读取器:“这些硬盘里的内容,很可能是陈景明来不及转移的关键证据,包括受害者的完整档案与实验失败的案例记录。”
就在此时,林砚的目光被操作台下的一个隐秘角落吸引。那里藏着一个小小的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照片与信件——照片上是年轻时的陈景明与一位中年男子,两人站在实验室前合影,中年男子的胸前佩戴着瀚海重工的工作证,上面的编号正是“731”;信件则是陈景明的父亲写给儿子的,内容中提到了“基因增强实验的终极目标”“为人类进化铺路”等疯狂的想法,也揭露了瀚海重工早期的非法实验计划。
“这些照片与信件,是证明陈景明犯罪动机的关键证据。”林砚的声音有些沉重,“他的父亲就是瀚海重工早期非法实验的参与者,而他继承了父亲的‘实验执念’,将其推向了更极端的地步,最终沦为罪犯。”
江澈看着信件上的内容,心中的逻辑链彻底完整:“陈景明的犯罪不是偶然,而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加上自身对基因技术的偏执,再利用瀚海重工的资源与医疗腐败官员的庇护,才构建起这个覆盖全球的犯罪网络。这个密室里的证据,就是摧毁整个网络的最后一块拼图。”
此时,技术员小李传来消息:“服务器与硬盘的数据正在同步拷贝,预计半小时后完成。所有数据均加密存储,符合司法证据标准。”
老杨则对密室进行了全面搜查,确认没有遗漏的物证与隐藏的危险:“密室内部没有发现销毁装置,所有物证保存完好,可以全部提取。”
江澈拿起那叠照片与信件,小心翼翼地放入证物袋:“这些证据,将与之前的财务记录、实验日志、痕检结果整合,形成无可辩驳的完整证据链。陈景明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林砚望着密室中堆放的实验数据与试剂,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从六芒星谜案的爆发,到疗养院诡影的浮现,从纳米级dNA的突破,到隐藏密室的发现,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与危险,但所有的努力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现在,该让陈景明为他的罪行付出代价了。”林砚的声音坚定有力,目光望向非洲的方向——那里,针对陈景明核心实验基地的总攻,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