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市追捕的警笛声尚未在夜色中远去,疗养院临时指挥室的灯光依旧亮如白昼。技术组的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银行流水数据正在快速滚动,键盘敲击声与打印机的嗡鸣交织,打破了深夜的沉寂。江澈奔赴边境追缉李伟的同时,林砚牵头对张诚的金融轨迹展开深度挖掘,试图从资金流中找到地下实验室与黑市交易的隐秘关联。
“张诚的公开银行账户很干净,工资收入稳定,没有大额收支记录,看起来和普通工薪族没区别。”负责金融调查的警员小李将打印好的流水单摊在桌上,指尖划过一行行小额转账记录,“但有个疑点,他工作十年,没房没车,银行存款只有不到五万元,这和他‘核心管理员’的身份不太匹配——疗养院的核心管理人员,福利待遇远不止这个水平。”
林砚拿起流水单,逐页翻阅,目光停留在每年年底的几笔“奖金”转账上:“这几笔奖金来自瀚海重工的关联公司,金额不大,但备注很模糊,只写着‘补贴’。而且转账账户都是短期存在的空壳公司,转账后很快就注销了,明显是刻意隐藏资金来源。”
他顿了顿,补充道:“张诚肯定有隐秘账户,用来存放参与地下实验室和黑市交易的非法所得。他之前向护士打听资金转移海外的方式,说明这些非法资金的数额不小,而且他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
技术组立刻启动隐秘账户排查程序,通过税务记录、水电缴费凭证、第三方支付平台流水等多维度数据交叉比对,终于在凌晨三点有了突破性发现。“找到了!”小李猛地拍下键盘,屏幕上弹出一个以张诚母亲名义开户的银行账户,“这个账户开户时间是五年前,正好是地下实验室启动后不久,开户银行在邻省一个偏远县城,平时很少有交易记录,但每年都会有几笔大额资金转入,转入账户全是境外匿名账户。”
屏幕上的账户流水清晰显示,该账户五年内累计入账高达1270万元,资金来源错综复杂,既有境内空壳公司的转账,也有加密货币兑换后的人民币入账,甚至有几笔来自东南亚赌场的“ winnings”转账——显然是黑市交易的洗钱渠道。更关键的是,每笔资金入账后,都会在短期内被拆分,转入多个不同的匿名账户,最终流向境外。
“看这笔交易记录。”小李指向2021年的一笔50万元转账,“转入方是一家名为‘盛通贸易’的公司,我们核查过,这家公司表面上做建材生意,实际上是暗网‘血色黎明’的境内洗钱通道,负责人已经在三年前潜逃海外,至今下落不明。”
林砚让技术组调取该账户与境外账户的交易明细,发现其中一个境外账户的交易对手,赫然是“蜂巢”基地被捣毁后查封的资金账户。“这些资金不仅是张诚的‘好处费’,更是地下实验室的运营资金和基因药物的交易回款。”林砚分析道,“张诚作为核心管理员,负责对接黑市交易的资金结算,他的隐秘账户相当于‘中转仓’,一边接收交易款,一边向海外转移资金,支撑顾维安的实验计划。”
进一步核查发现,该账户在李伟作案前一周,有一笔200万元的大额转账,收款方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离岸账户,转账备注为“货物尾款”。“这笔钱很可能是张诚准备转移的‘跑路资金’。”小李补充道,“但转账后第三天,这笔钱又被原路退回,退回备注是‘交易失败’,大概率是他还没找到安全的海外收款渠道,或者被对方察觉了异常。”
“不是交易失败,是被李伟察觉了。”林砚摇头,指尖点在退回交易的时间点上,“这笔钱退回的时间,正好是李伟开始在疗养院附近潜伏侦查的时间段。张诚想要卷款跑路,背叛顾维安的余党,这才是李伟急于杀他灭口的直接原因——他们不能让张诚把这笔巨额资金带走,更不能让他泄露资金转移的渠道。”
技术组顺着资金流向继续深挖,发现张诚的隐秘账户与多个黑市交易人员的账户有过间接关联,其中一个账户的持有人,正是之前在“蜂巢”基地被捕的武装人员。“这个武装人员负责基因药物的境内运输,他的账户曾多次收到张诚账户的‘运输费’转账。”小李汇报,“而且我们发现,这些转账的时间点,与五起连环凶案的案发时间有微妙的重合,每次案发后不久,都会有一笔资金转入该账户,可能是‘清理费’或‘封口费’。”
更令人震惊的是,账户流水显示,张诚曾在一年前向一家境外生物科技公司转账80万元,该公司表面上从事基因检测技术研发,实则是顾维安获取实验设备和原材料的渠道。“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个化名,真实身份是顾维安的远房亲戚,负责为地下实验室采购受管制的生物试剂和精密仪器。”技术组负责人补充道,“我们已经将该公司的信息同步给国际刑警,正在追查其实际运营地址。”
林砚让技术组将张诚的隐秘账户与之前查获的暗网“血色黎明”交易记录进行比对,发现有17笔资金往来与基因药物Y-327的交易记录完全吻合。“交易金额从1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按照Y-327的黑市价格(每克5万元)推算,这些交易涉及的药物总量超过2公斤,足以支撑多次小规模实验或黑市流通。”小李解释道,“而且交易对象遍布全球,包括欧洲、东南亚和南美地区,说明顾维安的基因药物交易网络已经形成规模。”
就在这时,负责核查李伟金融轨迹的小组传来重要线索:李伟离职后,名下没有任何公开银行账户,但他的前妻在半年前收到过一笔50万元的匿名转账,转账账户正是张诚的隐秘账户。“这笔钱是‘安家费’,也是‘封口费’。”林砚立刻做出判断,“李伟作为核心余党,负责执行‘清理’任务,张诚通过隐秘账户向他支付报酬,同时也是在确保他的家人不会泄露信息。这进一步证明,李伟的行动是受顾维安余党指挥,而且他与张诚早有勾结。”
技术组还发现,张诚的隐秘账户在最近一个月有过多次小额查询,查询Ip地址分别来自疗养院、邻市网吧和一家酒店。“这些查询应该是张诚在测试账户安全性,或者查询资金转移的进度。”小李分析道,“尤其是邻市网吧的Ip地址,与李伟作案后通讯的信号源在同一区域,说明张诚可能提前与李伟有过接触,或者两人在同一区域活动过。”
林砚将所有资金线索整理成脉络图:瀚海重工“731项目”→ 地下实验室研发Y-327→ 张诚对接暗网“血色黎明”→ 黑市交易回款进入隐秘账户→ 资金拆分后转入海外→ 支撑“蜂巢”基地实验与余党运作。而张诚试图独吞200万元跑路,成为打破这条资金链的导火索,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这些资金流水是铁证,不仅能证明张诚参与非法交易的罪行,更能顺藤摸瓜,挖出黑市交易的整个网络。”林砚将资金脉络图发送给江澈,同时下令,“立刻将张诚隐秘账户的所有交易记录、转账对手信息整理成证据,同步给国际刑警和税务部门,冻结所有关联账户;继续深挖离岸账户和境外生物科技公司的背景,找到资金链的终端;另外,重点排查李伟前妻的行踪,她可能知道李伟的藏身之处或联系方式。”
天快亮时,技术组从张诚的隐秘账户交易记录中,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每笔大额交易完成后,张诚都会向一个境内手机号发送一条简短的短信,内容是一串数字编码。“这个手机号没有实名登记,归属地是邻市,而且在李伟作案后就停机了。”小李汇报,“我们尝试恢复该手机号的通讯记录,发现它曾多次与东南亚的匿名号码通话,其中就包括张诚死前联系的那个号码。”
“这个手机号的使用者,很可能是顾维安余党在境内的联络人,负责传递交易确认信息。”林砚眼神凝重,“数字编码应该是交易暗号,对应不同的交易批次和金额。李伟杀死张诚后,不仅拿走了黑色笔记本,很可能也获取了这个联络人的信息,他现在很可能正通过这个联络人,寻求境外的藏身之处和资金支持。”
晨曦透过窗户照进指挥室,桌上的资金流水单已经堆成了小山。张诚的隐秘账户,就像一扇被撬开的暗门,不仅揭露了他贪婪背叛的真面目,更将地下实验室与黑市交易的资金链条完整呈现。而这条链条的另一端,连接着顾维安散落全球的余党和尚未被摧毁的交易网络,专项小组的追查,又多了一条直指核心的线索。
林砚拿起手机,给江澈发去一条信息:“资金链已查明,李伟大概率持有联络人信息,追查其前妻行踪,或许能找到突破口。疗养院这边,我们继续深挖‘3-7-9’秘密通道,双线并行,务必将余党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