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这份义薄云天的情义感动了上苍,也许是梁师傅自身强大的求生意志和身体素质创造了奇迹,在经过多次惊心动魄的手术后,梁师傅竟然顽强地挺了过来,并且逐渐恢复了意识。
出院,只是漫长康复的开始。医生坦言,以梁师傅的体质和受伤情况,想要恢复到接近常人的状态,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持续康复训练,这依然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面对韩建平要继续承担所有费用的坚持,苏醒后逐渐恢复思维的梁师傅,和妻子进行了一次深夜长谈。梁家家训,世代习武,讲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本分,以德服人乃真乐,以德挟人实为耻”。见义勇为,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绝非换取回报的筹码。他们看到韩建平的公司规模不大,行业竞争激烈,经营本就不易,这次为了救他,已是伤筋动骨。这份恩情,太重了,他们不能再坦然接受经济上的无限支撑,那会成为彼此心理上的负担。
于是,梁师傅夫妇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郑重地认下了那个被救的小男孩为义子,并承诺,等梁师傅身体允许,就正式收他为徒,传授梁家武术。他们用这种结成“亲戚”的方式,婉转而坚定地表达了不再接受韩建平经济资助的意愿。情,他们领了,并且用另一种更长久的方式(师徒如父子)来延续和回报;但经济上的依赖,必须就此打住。他们要凭自己的力量,走接下来的康复之路。
这件事,当时为了不影响远在外地求学的梁栩嫣,父母一直瞒着她,只说是父亲生了场大病,已无大碍。直到那年寒假,梁栩嫣回到家,看到记忆中如山般伟岸的父亲变得消瘦、需要人搀扶走路,说话也有些含糊不清时,才在母亲的哭诉中知道了全部真相。
看着父母虽然清苦却异常坚定的眼神,看着家里明显拮据了许多的境况,梁栩嫣一夜之间仿佛长大了许多。她没有哭泣,没有抱怨,而是异常冷静地做出了决定。她向学校领导详细说明了家庭情况,申请了为期两年的休学。学校了解了梁师傅见义勇为的事迹和梁家的风骨后,特事特办,不仅批准了休学,还寄来了六万元钱,其中包括她本应获得的四年全额奖学金的一部分,以及系里师生自发的捐款。
这笔钱,对当时的梁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梁栩嫣用这笔钱,支付了父亲一部分的康复费用,也支撑起了自己休学期间在武陵的生活。她开始四处找兼职,导购员、健身房教练……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她继承了父亲的坚韧和母亲的柔韧,默默扛起了生活压下来的重担。
此刻,梁栩嫣洗好最后一个碗,擦干手,望着窗外邙山区的万家灯火。父亲的康复在缓慢而积极地进行着,韩叔叔(韩建平)一家也时常走动,那个认下的义弟更是活泼可爱。生活虽然不易,但总归是充满了希望。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平静。过去的磨难没有击垮这个家,反而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而她,梁栩嫣,会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路,坚强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