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会议定下基调后,“星语者”后院那片被墨痕划为“星辉工坊”及飞船临时维修区的角落,便彻底沦为了一个充满激情、混乱与……各种意外声响的“技术风暴中心”。墨痕如同一个被上紧了发条的机关人,几乎将所有醒着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对“星梭一号”那雄心勃勃的“2.0”升级计划之中。
原本还算宽敞的后院,此刻已经被各种奇形怪状的材料、闪烁着不同光芒的能量核心半成品、以及写满了复杂公式和结构草图、几乎铺满每一寸地面的玉板所占据。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熔炼后的焦糊味、灵能焊剂特有的刺鼻气息、以及某种……仿佛电路过载后产生的淡淡臭氧味。这里不像一个工坊,更像是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小型爆炸的炼金实验室。
墨痕本人,则彻底抛弃了以往那还算整洁的形象。他穿着一身沾满了油污和不明灼烧痕迹的工装,头发如同被闪电劈过的鸟窝,眼圈深重,但那双眼睛里却燃烧着近乎狂热的火焰。他嘴里永远在念念有词,不是计算着能量回路的负载参数,就是在推演某种新型材料的应力结构,偶尔还会因为某个突如其来的灵感而猛地一拍大腿,吓得旁边正在打盹的星璇一个激灵。
他的“飞船2.0”计划书,如果司文星看到,一定会为其逻辑的跳跃性和大胆程度而推上三次眼镜。这份计划涵盖了从最基础的结构强化,到最前沿的能量应用尝试,其核心目标,是将“星梭一号”从一艘勉强能用的老旧探险船,升级为一艘足以应对“高威胁未知星域探索”的真正堡垒。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尤其是在墨痕这种灵感爆棚但有时会忽略细节的技术宅手中。
难题一:“活性记忆金属”的绒毛危机
墨痕从星辰书院的一些前沿理论典籍中,看到了一种关于“活性记忆金属”的设想。这种理论上存在的金属,在受到损伤后,可以通过注入特定频率和属性的能量,激发其内部“记忆”,实现自我修复。这简直是飞船外壳材料的终极梦想!
虽然真正的“活性记忆金属”只存在于假想中,但墨痕从某个专门出售奇物材料的商人那里,花大价钱淘来了一种据说是从某个古老机械文明遗迹中出土的、“具有一定能量响应和形态微调能力”的未知合金碎片。他如获至宝,决定将其应用于飞船外壳最关键部位的强化和自修复试验。
经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逆向工程和能量频率匹配,墨痕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万星城模拟),开始了第一次小范围实际测试。他小心翼翼地切下了一小块飞船侧舷受损区域的旧装甲,将那枚闪烁着暗淡银灰色光泽的未知合金薄片镶嵌上去,然后连接上他自制的、结构复杂得让人眼晕的能量激发装置。
“频率校准……能量注入……百分之十……百分之三十……”墨痕紧盯着监测法阵上跳动的数据,呼吸急促。当能量注入达到理论值的百分之六十五时,那合金薄片果然开始发生变化!它如同有生命的黏液般,缓缓蠕动着,与周围的飞船外壳开始融合,边缘模糊,仿佛真的要“生长”修复在一起!
“成功了!我就知道我是天才!”墨痕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然而,喜悦仅仅持续了不到三息。或许是过于激动导致手抖,或许是那个二手淘来的能量核心输出不稳,能量频率突然发生了一个极其细微的、连精密法阵都险些无法捕捉的偏移。
下一刻,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那块正在“愈合”的合金薄片,并没有如预期般平整地融入船体,反而其表面猛地凸起,然后……生长出了一层细密、柔软、并且呈现出一种诡异粉红色的……绒毛?!
这绒毛还在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节奏,轻轻摇曳、摆动,仿佛在感知着周围的环境。在月光(模拟)和工坊内部昏暗的灵光灯照耀下,这块长满粉色绒毛的飞船外壳,显得格外突兀和……令人毛骨悚然。
恰在此时,阿土端着一大盘刚刚出炉、香气四溢的、据说是她从某个兽人部落小吃摊学来的“岩烤星兽肋排”,蹦蹦跳跳地来给废寝忘食的墨痕送夜宵。
“墨痕哥哥!吃饭啦!今天有好吃的……”阿土欢快的声音戛然而止。
她的目光,瞬间被那块在飞船上轻轻摇曳的粉色绒毛所吸引。小脸上的笑容僵住,嘴巴微微张开,手里的餐盘差点脱手。
“啊——!!!”一声堪比高阶音波攻击的尖叫划破了后院的宁静,“飞船……飞船长毛了!!还是粉色的!!”
墨痕被这声尖叫吓得一个趔趄,差点把旁边的能量激发装置撞翻。他手忙脚乱地切断能量供应,看着那块依旧在微微摆动、仿佛在向他打招呼的粉色绒毛区域,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别……别慌!这只是……只是能量频率匹配上的一点小小偏差!对,微小偏差!”墨痕强作镇定,试图挽回自己作为技术专家的颜面,“这说明这种材料的确具有活性!只是……只是它的‘记忆’可能有点……呃,特别。”
阿土惊魂未定,指着那块绒毛,声音都在发颤:“特……特别?它看起来好像……好像还会动!墨痕哥哥,你的飞船是不是要变成活的星兽了?”
最终,这块“活泼过头”的合金薄片被墨痕用最高功率的灵能切割器,连同一大块“被感染”的船体外壳一起切了下来,密封在一个厚重的铅匣子里,深埋在了工坊角落的杂物堆最底层,并贴上了“高危!勿动!尤其不能让阿土看到!”的标签。第一次“自修复外壳”试验,以飞船局部“长毛”的滑稽结局宣告失败。
难题二:导航AI的“寻厕之旅”
外壳改造受挫,墨痕并未气馁,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飞船的“大脑”——星界导航系统。现有的导航系统基于万星城发布的通用星图,精度尚可,但应对复杂星域,尤其是可能存在空间褶皱、引力陷阱的未知区域,就显得力不从心。
他决心开发一套更智能、更强大的辅助导航算法。为此,他几乎掏空了司文星数据库里所有关于星象学、空间几何、引力模型的基础数据,并结合了自己对星辰书院那些古老星图的理解,开始编写一套极其复杂的、他称之为“星璇之眼”的导航逻辑。
数日的闭关编码后,墨痕顶着更加浓重的黑眼圈,将新版算法载入了飞船导航核心,准备进行一次简单的城内定位测试。
“启动‘星璇之眼’1.0版自检程序。”墨痕坐在主控椅上,充满期待地下令。
导航屏幕亮起,无数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过。几秒钟后,一个温和但略显呆板的电子音响起(这是墨痕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特意设置的):“‘星璇之眼’已启动,正在初始化……正在校准传感器……正在建立万星城局部空间模型……校准完成。您好,船长,请问目的地是?”
墨痕想了想,随口说道:“定位团队成员苏岩的当前位置。”他想测试一下系统对生命体征和能量特征的追踪能力。
导航屏幕上的光点闪烁了几下,电子音再次响起:“已锁定目标能量特征。分析路径中……路径规划完成。最优路线:沿当前泊位出口右转,直行三百米后进入第三悬浮通道,持续前行一点五公里,抵达目的地——万星城第七区公共清洁与排泄物处理中心,G入口。”
墨痕:“???”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等等!你再说一遍目的地是哪里?”
电子音毫无波澜地重复:“万星城第七区公共清洁与排泄物处理中心,G入口。根据目标能量特征残留分析,苏岩先生于两个时辰前曾途经该设施附近,系统判定其为潜在目的地。请问是否开始导航?”
“导航你个星尘大头鬼!”墨痕差点一口老血喷在控制台上,“那是他路过!路过!谁会把公共厕所当目的地啊?!你的逻辑判断呢?!”
显然,他编写的算法过于复杂,在处理“生命体移动意图”这类模糊信息时,产生了灾难性的误判,简单地将其最近出现的、具有明确“功能标识”的地点当成了目标。
就在墨痕手忙脚乱地试图中断这令人尴尬的导航时,工坊的门被推开,司文星走了进来,他是来送一份关于新型护盾能量分配的最新计算模型的。
一进门,司文星就听到了导航AI那孜孜不倦的、引导飞船前往公共厕所的电子音,以及墨痕气急败坏的吼叫。
司文星推了推眼镜,毫无表情地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如同幻影般在几个关键接口上点过,瞬间调出了底层指令界面。他无视了墨痕那套花里胡哨的“星璇之眼”界面,直接切入核心数据流,在不到三息的时间内,就定位到了导致逻辑混乱的那几行冗余且冲突的判定代码,并干净利落地将其删除、重置。
导航屏幕上的路径光点瞬间消失,电子音恢复了平静:“导航系统待机中。”
墨痕看着司文星那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烟火气的操作,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只能悻悻地嘟囔:“……暴力破解,毫无技术美感。”
司文星放下计算模型玉板,平静地看了墨痕一眼,留下一句:“建议在部署复杂算法前,进行更充分的边界条件测试与逻辑排障。尤其是,避免让AI学习阿土的美食探索路径数据,那会严重干扰其对于‘重要地点’的优先级判断。”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墨痕:“……”
稳步的进展与知识的渴求
尽管笑料百出,挫折不断,但在墨痕近乎偏执的努力下,以及司文星偶尔“冷酷无情”的技术支援下,“星梭一号”的改造计划,确实在磕磕绊绊中向前推进。
能量核心的冗余设计和散热系统得到了优化,虽然过程伴随着几次小规模的能量逸散,差点把工坊的屋顶掀飞,但最终飞船的能量利用效率提升了接近一成。护盾发生器更换了更高效的能量导流符文板,虽然第一次启动时因为过载而喷了墨痕一脸黑灰,但护盾的生成速度和稳定性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苏岩来看进度时,看到的正是墨痕顶着一头乱发,脸上还有未擦干净的黑灰,正对着一堆冒着青烟、散发着焦糊味的零件咬牙切齿,嘴里反复念叨着:“不对!能量回路在这里会产生谐波干扰……材料耐受性也不够……知识!我需要更多的知识!书院那些老古董的记载还是太保守了,我需要更前沿的,更……大胆的理论!”
看着工坊内一片狼藉,却又隐隐透露出新生的蓬勃气息,苏岩没有打扰陷入沉思的墨痕。他知道,这些看似滑稽的失败,正是墨痕和“星梭一号”一起蜕变、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爆炸,每一次逻辑错误,都在为最终那艘能够承载他们梦想、穿越未知险阻的“飞船2.0”积累着宝贵的经验。
他悄然放下几瓶司文星调配的、能够快速恢复精神力和修复轻微灼伤的药剂,转身离开了。留给墨痕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折腾,去失败,去创造。
而在那堆冒烟的零件旁,一张被揉皱又展平的设计图上,一个结合了古老符文与现代能量结构、外形更加流线、装甲更加厚重、隐约带着一丝星璇那般矫健与威严的飞船轮廓,已然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