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拥抱持续了很久,久到林知意几乎要迷失在他温热的气息和有力的心跳声中。直到宿舍楼的熄灯预备铃远远传来,两人才像是被惊醒般,缓缓分开。
光线昏暗,彼此的表情都看不太真切,但那份萦绕在空气中的浓烈不舍与坚定,却清晰可感。
“我上去了。”林知意的声音还带着一点鼻音,轻声说。
“嗯。”陆辰屿点头,目光依旧胶着在她脸上,“早点休息。”
她转身,一步步走上台阶,这一次,脚步不再轻快,带着一丝沉重的眷恋。在进入大门前,她回头,看到他依旧站在原地,身形挺拔如松,在夜色中为她亮着一盏无声的灯。她用力朝他挥了挥手,用口型再次无声地说:“晚安。”
他看到了,也抬起手,朝她挥了挥。
回到宿舍,林知意靠在门后,心里像是被掏空了一块,又像是被什么更加沉重而温暖的东西填满了。为他高兴,也为自己难过,这两种情绪交织撕扯,让她一夜辗转难眠。
而陆辰屿,在回到空旷的实验室后,脸上最后一丝属于夜晚的柔和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严苛的冷静。他打开电脑,屏幕的冷光映亮他毫无表情的脸。分离已成定局,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沉溺于情绪,而是解决问题,将“异地恋”这个新的变量,纳入系统,并找到最优的应对策略。
他首先调出了星海科技AI研究院的实习详情和深城的地理、气候、生活成本数据,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分析模型。住宿条件(他需要稳定高速的网络)、通勤时间(必须最短路径)、周边生活设施……所有可能影响他实习期间效率和状态的变量都被他量化、加权、计算。
然后,他点开了与林知意的聊天记录和项目协作日志。他开始分析他们之间的沟通模式:高频时段(晚上送她回宿舍后)、常用话题(项目、日常分享、艺术与技术探讨)、沟通载体(文字、语音、图片)。他甚至统计了她发送消息的平均响应时间和他自己思考回复所需的时长。
基于这些“历史数据”,他开始起草一份名为《远程通信协议(草案)》的文档。里面没有甜言蜜语,只有极其务实的条款:
· 通信频率:每日至少一次视频通话,时长不低于15分钟(基于注意力集中度曲线分析)。文字信息异步处理,但保证当日回复。
· 内容共享:
· 技术层面:继续协同优化“星空模拟”功能,每周同步进度。
· 生活层面:强制每日分享至少一件非工作\/学习相关事件(旨在维持情感连接与信息同步)。
· 艺术层面:她可随时分享画作进度,他提供技术实现层面的反馈(如有)。
· 应急方案:如遇突发性失联(如设备故障、极端天气),启用备用通信渠道(电子邮件),并在恢复连接后第一时间说明情况。
这份文档读起来像一份冷冰冰的技术合作协议,但字里行间,全是他对于维持这段连接、对抗距离与时间的极致理性,甚至可以说是笨拙的执着。
完成《协议》草案后,他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他知道,再严密的协议,也无法完全替代真实的陪伴。他需要一些更“硬核”的东西,来填补那三个月的物理空白。
他的目光落在了林知意常用的那台、他送给她的平板电脑上。一个想法逐渐成形。
接下来的几天,陆辰屿进入了一种比完成毕业设计时更疯狂的“编码”状态。他向实习公司申请了延迟一周报到,理由是“处理重要的私人项目”。周屿看着他每天熬到深夜,对着电路图和代码,眼里布满了红血丝,忍不住劝他:“至于吗陆神?不就三个月嘛,眨眨眼就过去了。”
陆辰屿头也不抬,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至于。”
他要改造那台平板。不仅仅是软件层面的优化,是硬件层面的深度定制。他拆开了平板,小心翼翼地焊接上自己设计的小型模块,升级了无线通信芯片,编写底层的驱动和通信协议。他要实现的,是一个近乎科幻的功能——实时手写传输与共享画布。
也就是说,无论他们相隔多远,只要连接网络,林知意在这边用触控笔画下一笔,他在千里之外的设备上,几乎能同步看到笔迹的生成。他们可以在同一块“虚拟画布”上,她作画,他甚至可以在一旁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或添加简单的图形互动。
这不仅仅是通信,这是跨越空间的、实时的共同创造。
这个过程极其复杂,涉及到硬件的极限改造和超低延迟的网络传输优化。他遇到了无数技术难题,几次几乎要推翻重来。但他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
当最后一块外壳被重新装上,改造后的平板看起来与普通平板并无二致,但内部已经脱胎换骨。他进行了最后的测试——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监控程序,然后在平板上轻轻画下一道曲线。
电脑屏幕上,几乎没有任何延迟地,同步出现了那道流畅的线条。
成功了。
陆辰屿靠在椅背上,长长地、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连续熬夜的疲惫瞬间席卷而来,但看着屏幕上那同步的笔迹,一种巨大的成就感驱散了所有劳累。
在出发前往深城的前一晚,陆辰屿约林知意在图书馆老地方见面。他将改造好的平板递还给她。
“程序升级了一下。”他语气平常,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常规更新,“增加了一个实时协作模式。你打开‘星空模拟’,在设置里找到‘远程画布’,开启就行。”
林知意疑惑地接过平板,按照他的指示操作。当她开启“远程画布”功能,看到屏幕上出现的空白画布,以及角落显示着“设备已就绪”的状态时,她还没完全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永远不会挂断的电话。”陆辰屿看着她,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温柔,“想画什么的时候,就打开它。我那边,也能看到。”
林知意愣住了。她看着手里这台看似普通的平板,又抬头看看他眼下的淡青和眉宇间掩饰不住的疲惫,瞬间明白了他这几天在“处理重要的私人项目”究竟是什么。
一股巨大的暖流夹杂着酸涩,猛地冲上她的眼眶。她低下头,紧紧抱着平板,声音哽咽:“你……你熬夜就是为了这个?”
“嗯。”他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测试过了,延迟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没有说任何煽情的话,只是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为她搭建了一座跨越千山万水的桥。这座桥,由代码、电路和他不眠的夜晚铸成。
林知意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平板光滑的屏幕上。她抬起头,又哭又笑:“陆辰屿……你这个傻瓜……”
他伸出手,用指腹有些笨拙地擦去她的眼泪,低声说:“别哭。”
他将那份名为《远程通信协议(草案)》的文档也发给了她。“你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他说得极其自然,仿佛在讨论一个技术规范。
林知意点开文档,看着里面那些条理清晰、甚至有些刻板的条款,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这哪里是什么协议,这分明是他用理性逻辑,为她写下的、最浪漫的安全感。
她收起眼泪,用力点头:“好,我会遵守协议的。”
他看着她红肿的眼睛和坚定的眼神,心里那块因为分离而悬空的大石,似乎稍稍落下了一些。然而,当他回到实验室,最后一次检查行李,目光扫过桌上那盆林知意硬塞给他、让他带到深城去的、说是能防辐射的迷你仙人掌时,一种陌生的、类似于“近乡情怯”的焦虑感,悄然攫住了他。理论上,他已做好了所有能做的准备,但情感系统的模拟器,永远无法百分百还原真实环境的复杂性。这台即将进行首次远程独立运行的“恋爱系统”,其稳定性究竟如何,仍需等待时间和距离的真实检验。他唯一的底牌,是那个被他加密存储在云端、名为“LZY”的核心变量,其数据备份,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他改造好的平板里,与他一同奔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