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当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收到来自京城、盖着六皇子私印的信函。
得知国子监名额已定,开春便可入京报到时,心中的激动与感慨难以言表。
“廷霄哥……不,现在是六皇子殿下了,这动作也太快了!”
王富贵捏着信纸,又是兴奋又是唏嘘,“这才多久?国子监的名额啊!说弄就弄到了!这里面的艰难,怕是比我们想的还要多。”
陈耀祖目光沉静,心中却同样波澜起伏。
他深知廷霄哥在京城必是步步惊心,能如此迅速办成此事,不知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这份情谊,我们须得牢记。既有了这机会,便绝不能辜负。”
既已决定前往京城,行程便需规划。
算算日子,离年关已不足四月,若想赶在年前抵达京城安顿,他们需得提前出发。
这意味着,今年的团圆年,他们将在远离亲人的异乡度过,下一次归来,恐怕要等到明年秋闱乡试之后了。
当陈耀祖三人向书院提出退学申请时,果然在教习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尤其是素来最看重陈耀祖的许教习,听闻消息,先是愕然,随即须发皆张,勃然大怒:
“胡闹!简直是胡闹!”许教习拍案而起,痛心疾首。
“赵廷霄走了,老夫已是痛失一良材!如今连你陈耀祖也要走?
还有你,王富贵!姚宗胜!你们可知,再有半年,书院便有内部选拔,以你三人之才,必能获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进修!
此时离去,前功尽弃矣!你们……你们真是气煞老夫!”
他气得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恨不得拿起戒尺狠狠敲打这几个“不肖学生”的脑袋。
陈耀祖三人垂手恭立,待许教习怒气稍平,才由陈耀祖上前一步,深深一揖,恭敬道:
“教习息怒。学生等并非不愿留下,实是……已获准入京,进入国子监进学。机会难得,不敢延误,故而……”
“国子监”三字如同有魔力般,瞬间让许教习满腹的训斥卡在了喉咙里。
他猛地停下脚步,瞪大眼睛看着三人,脸上怒容未消,却已掺杂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你……你们说什么?国子监?!”
“是。”陈耀祖肯定地点头。
许教习沉默了。
鸿儒书院虽是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声名显赫。
但国子监乃国家最高学府,汇聚天下英才与硕学大儒。
其资源、平台、前景,确非书院所能比拟。
学生能有此际遇,乃是天大的造化,他身为师长,纵然万般不舍,又岂能因一己之私而阻拦学生前程?
良久,他长长叹了口气,脸上的怒容化为复杂的欣慰与落寞,挥了挥手,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罢了,罢了……国子监……那是更好的去处。
雏鹰终要离巢,搏击长空。老夫……祝你们前程似锦,只望你们莫要忘了在鸿儒书院所学,莫要忘了读书人的初心与本分。”
“学生谨记教习教诲!”三人齐声应道,再次向这位严苛却真心为他们好的师长,行了一个庄重无比的大礼。
收拾行囊时,听到风声的孙清浩急匆匆赶来,他看着正在打包书籍的陈耀祖。
眼神复杂,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陈耀祖,你……真的要走?”
陈耀祖停下动作,看向这位亦敌亦友的同窗,点了点头:“嗯,京城,国子监。”
孙清浩攥紧了拳头,脸上满是不甘与怅然。
最强的对手即将远去,他仿佛失去了一座时刻鞭策自己前进的山峰,心中空落落的。
陈耀祖看出他的失落,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一贯的从容与一丝激励:
“孙兄,何必作此儿女之态?我不过是先去一步。你在此地,更不可有丝毫松懈。
否则,待我在国子监听名师授课,览群书精要,他日重逢,你怕是连我的背影都望不见了。”
这话果然有效,孙清浩眼中瞬间重新燃起斗志,他梗着脖子道:
“哼!休要得意!国子监又如何?我孙清浩未必就比你差!你且在京城等着,总有一天,我定会出现于京城,到时候自有一番较量!”
“拭目以待。”陈耀祖笑道。
孙清浩虽斗志重燃,但仍觉遗憾,他提议道:
“你们这一走,悄无声息也太不够意思。同窗近四载,好歹……也该正式告个别吧?”
陈耀祖也觉得有理,与王富贵、姚宗胜一合计,便决定由他们三人做东,在自家山下的火锅店设宴。
邀请所有同窗以及教导过他们的诸位教习,既是聚餐,也是告别。
消息一出,整个班级都轰动了。惊讶、羡慕、不舍的情绪交织。
但同窗之谊深厚,众人纷纷响应。
陈耀祖三人又亲自去邀请了书院里所有教导过他们的教习,连几位平日交好的高年级学长也一并请了。
众人听闻他们竟是去国子监,无论心中作何想,面上都给予了极大的祝福,无人推辞。
毕竟,谁能保证未来不会与这几位前程远大的同窗在京城重逢呢?
陈耀祖早已提前派人下山通知了父母。
陈大勇和张小花听闻儿子和两位侄子的同窗、夫子们都要来,又是为儿子高兴,又是忙得脚不沾地。
当即决定当晚不再接待外客,全力准备这场盛宴。
张小花带着店员们里外打扫,陈大勇则亲自去市场采购最新鲜、最丰盛的食材,势必要让这场告别宴办得风风光光。
王富贵和姚宗胜更是坚持:“耀祖兄,这次是我们三人共同宴请,费用必须平摊!你可不能独揽!”
陈耀祖拗不过他们,只得笑着应下,心中却知,以他爹娘的性子,断不会收这两位“相当于干儿子”的银钱。
散学的钟声响起,鸿儒书院的山道上出现了一道奇景。
教习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浩浩荡荡近百名学子,如同一条蜿蜒的人龙,谈笑着向山下涌去。
教习们看着这群即将暂时分别的“野猴子”。
嘴里虽还习惯性地唠叨着“成何体统”、“注意仪态”,但眼底深处,却都藏着不易察觉的欣慰与不舍。
德高望重的山长虽因年迈未至,却也亲笔为三人写了祝语,字字珠玑,勉励他们“志存高远,学究天人”。
来到山下陈家的火锅店,只见灯火通明,香气四溢。
陈大勇和张小花早已带着训练有素的店员们在门口热情迎候。
“陈叔!婶子!”
“叨扰伯父伯母了!”
学子们大部分都是店里的常客,与陈大勇夫妇相熟,此刻更是嘴甜如蜜,纷纷上前行礼问好。
陈大勇和张小花何曾见过这等阵仗?被这群未来可能的“官老爷”们如此尊敬,笑得合不拢嘴,连声招呼:
“不叨扰,不叨扰!诸位夫子、同学们快里面请!耀祖,快招呼大家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