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黑狼大汗的秘密盟约,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北疆错综复杂的棋局中炸响。
只是这雷声暂时只回荡在凌薇与乌尔干等少数人心中。
凌薇深知,盟约的墨迹未干,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她必须让这份盟约产生实际价值,同时牢牢掌控主动权,避免沦为黑狼部单纯的粮草供应者和打手。
她的策略,核心在于《孙子兵法》所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她要让江南苏氏扶持的阿古拉叛军,陷入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的困境。
凌薇命令侯三手下的情报人员,在草原上精心散播数条真假掺半的流言。
一条指向黑狼大汗,称其已与某个“中原神秘势力”,隐去隐鳞谷名号,达成密约,获得了大量援助,不日即将发动反攻。
另一条则指向阿古拉军中的江南来人,暗示他们并非真心助其夺位,而是想借此控制黑狼部经济命脉,甚至有意在事成后引入江南农耕,改变草原游牧传统。
前一条流言旨在提振黑狼部士气,震慑叛军,并让江南势力疑神疑鬼,难以判断援军虚实。
后一条则直击草原部落最敏感的神经——独立与传统,意在阿古拉阵营内部制造裂痕,尤其动摇那些依附的中小部落。
凌薇并未急于向黑狼大汗提供大量直接的军事援助。
相反,她通过乌尔干提供的渠道,将一批精心挑选的、来自缴获陈望仓库和自行改良的“瑕疵”军械,混杂在首批援助的粮草药材中,送给了黑狼大汗。
同时,附上了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地形、设置埋伏、骚扰补给线的“建议”,这些建议看似实用,实则都经过凌薇的算计,旨在引导黑狼部军队采取更消耗敌军、而非寻求决战的战术。
她要让黑狼大汗的军队变成一块难啃的骨头,持续消耗阿古拉叛军及其背后江南势力的资源和精力。
那些有缺陷的军械,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也可能让黑狼部对隐鳞谷的“援助”产生依赖和怨怼,便于凌薇后续掌控。
对于江南苏氏这条过江龙,凌薇决定给予一次精准而狠辣的直接打击。
目标并非战场上的军队,而是其赖以维持草原布局的生命线——补给通道。
吴昊亲自带队,挑选了数十名最精锐的“暗影”队员,他们并非去劫掠商队,而是执行一项更隐秘的任务。
根据商会监控和幽冥阁渠道提供的线索,他们锁定了一支伪装成普通商队、实则运送重要人物和一批关键图纸的队伍。
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吴昊带人如同鬼魅般潜入这支队伍在漠南边缘的临时营地。
他们没有进行血腥屠杀,而是用迷烟放倒守卫,精准地盗走了那批关键图纸和代表苏氏子弟身份的印信信物。
并在一片混乱中,将几面刻意仿制、带有幽冥阁“朱雀使”麾下标记的令牌,“无意中”遗落在现场。
此举一石三鸟:
其一,沉重打击了江南势力的情报核心与士气,使其后续行动受阻。
其二,盗取的图纸可为隐鳞谷匠作营研究提供参考。
其三,也是最精妙之处,嫁祸给“朱雀使”!
凌薇早就料到,江南苏氏与幽冥阁内部其他派系未必没有勾连。
此次嫁祸,无论对方信与不信,都足以在江南势力与“朱雀使”之间埋下猜疑的种子,至少能让他们在北疆的行动更加束手束脚。
草原战场的“正”兵配合。
与此同时,得到凌薇建议和初步援助的黑狼大汗,一改之前焦躁冒进的作风,开始依仗地利,采取坚壁清野、游击骚扰的战术。
他按照凌薇的暗示,故意放弃了几处外围草场,诱使阿古拉叛军深入。
阿古拉叛军在江南顾问的指挥下,虽装备精良,战术纪律性强,但面对熟悉地形、化整为零、不断袭扰的黑狼部军队,就像重拳打在棉花上,推进缓慢,士气在不断的骚扰和流言影响下开始下滑。
那些江南来人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草原的广阔与游牧军队的飘忽,与他们熟悉的中原战阵截然不同。
而军中关于江南势力真实用心的流言,更是如同瘟疫般蔓延,一些中小部落头人开始阳奉阴违。
凌薇坐镇隐鳞谷,通过不断传来的情报,冷静地调整着策略。
她就像一位最高明的弈者, 在多个棋盘上落子。
草原上是“正”兵的消耗与对峙,幕后是“奇”兵的离间与打击。
她没有追求速胜,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等待阿古拉叛军露出破绽,等待江南势力因补给受阻和内部分歧而焦头烂额,等待黑狼部在消耗中变得更加依赖自己。
“谷主,黑狼大汗再次派乌尔干传来消息,请求更多军械,尤其是弓弩。”吴昊禀报道。
凌薇看着地图,沉吟片刻:“回复他,弓弩制作不易,可先提供一批箭簇。另外,提醒他,阿古拉叛军久攻不下,其粮道漫长,或可派精锐骑兵绕后袭扰。具体时机……让他自行把握。”
她不会轻易给出核心军械,也不会明确指示,只是提供思路,将决策的压力和风险,始终留在黑狼大汗自己手中。
而她,则牢牢掌控着援助的节奏与力度。
局势,正朝着凌薇预设的方向,一步步发展。
一场由她幕后主导,牵扯草原部落、江南士族、幽冥阁残部等多方势力的宏大戏剧,正渐入高潮。
她知道,当这场大戏落幕之时,北疆的格局,必将被她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