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科研中心的听证会大厅里,悬浮式全息投影将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三维模型投射在中央,幽蓝色的应力分布图谱上,三处裂缝像蜿蜒的伤疤,在灯光下泛着警示性的微光。林远舟站在投影左侧,指尖划过模型中最危险的北纬23°锚点,那里的应力数值已经逼近红色阈值,而他身后的显示屏上,星核文明的“空间平衡公式”正以流动的金色字符缓慢滚动,与混元场论的基础框架形成精准的咬合。
“各位代表,”林远舟的声音通过场力扩音器传遍大厅,每个座位前的终端都同步显示着公式推导过程,“根据Nx-739遗址带回的日志数据,空间平衡公式的核心在于‘动态应力补偿’——它能像血管调节血压一样,根据星球的空间曲率实时调整场力输出。我们将其融入混元场论后,计算机模拟显示,星穹锚点的稳定性至少能提升40%,裂缝扩张速度会减缓至每年0.1毫米,这意味着你们有足够时间完成永久性修复。”
话音刚落,大厅右侧的星穹文明代表席立刻响起一阵骚动。激进派领袖柯尔猛地站起身,他的触角状头饰因情绪激动而微微颤抖,指尖在终端上一点,投影瞬间切换成星核文明母星崩塌的影像——幽蓝色的时空裂隙吞噬着建筑,半透明的碎片在黑暗中旋转,画面里还能听到星核人绝望的嘶吼。
“林远舟博士,你难道忘了这颗星球的结局吗?”柯尔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一个因滥用空间技术而灭绝的文明,他们留下的公式就像带毒的果实!我们星穹文明花了三百年才用人工场力稳住空间锚点,现在你要我们把命运交给一个死去文明的遗产?”
他身后的几位星穹代表纷纷附和,其中一位年长的科学家调出数据图表:“我们检测到公式中存在‘未知变量x’,它对应的场力波动频率与星穹星球的自然共振存在0.3hz的偏差——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原本稳定的锚点区域出现新的裂隙!”
苏晚晴立刻上前一步,将手中的便携式场力仪接入投影系统,屏幕上瞬间跳出两组对比曲线:“柯尔领袖,这个‘未知变量x’并非隐患,而是星核文明对‘空间记忆效应’的补偿参数。我们用张详前教授的‘空间运动规律’理论验证过,0.3hz的偏差正好能抵消星穹星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场力——就像地球的地磁场需要考虑自转偏向力一样,这是维持平衡的必要条件。”
她顿了顿,调出实验室的实时画面:画面中,微型空间锚点模型正承受着模拟星穹重力的场力冲击,未加入公式的对照组已经出现细微裂纹,而融入平衡公式的模型却始终保持稳定。“这是我们在地球实验室进行的第37次验证,每次结果都一致——公式不仅不会引发风险,反而能修复锚点周围的隐性损伤。”
柯尔却不为所动,他挥手关闭实验画面,调出星穹文明的历史文献:“四百年前,我们的先祖曾尝试引入外星技术修复大气层,结果导致17个浮空城坠毁!你们地球有句谚语叫‘前车之鉴’,难道你们要我们重蹈覆辙?”
大厅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新星球的代表看向林远舟,眼神中带着犹豫;伊瑟尔星的凯伦则悄悄按下通讯器,似乎在联系瑟兰教授。林远舟深吸一口气,走到中央投影前,将星核文明的技术日志与星穹的空间探测数据叠加在一起——两组看似无关的数据,在时间轴上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柯尔领袖,我理解你的顾虑,但‘未知’不代表‘危险’。”林远舟的手指在投影上划出一条曲线,“星核文明覆灭的原因是突破了空间能量临界阈值,而我们的方案是在阈值内应用平衡公式——这就像你们不会因为有人溺水,就禁止所有人游泳。”
他看向陈宇,后者立刻会意,启动了全息模拟系统。大厅瞬间暗下来,众人仿佛置身于星穹星球的锚点现场:幽蓝色的场力屏障笼罩着裂缝,融入平衡公式的修复光束像银色的藤蔓,缓慢缠绕在裂缝周围,而应力树枝则在终端上稳步下降。
“各位请看,”陈宇的声音从暗处传来,“张详前教授在《统一场论》中提出,空间结构具有‘自我修复性’,只要给予正确的场力引导,就能激活这种特性。我们的模拟显示,平衡公式正是这种‘引导信号’——它不会强行干预空间运动,而是顺应其规律,就像园丁修剪树枝,而非折断它。”
突然,柯尔身边的年轻星穹科学家发出一声惊呼,他的终端屏幕上,星穹星球的实时监测数据正在跳动——北纬23°锚点的应力数值突然上升了5%,裂缝边缘出现了细微的能量泄漏。“不好!”他站起身,声音带着慌乱,“锚点的自然修复速度正在下降,如果不尽快干预,下个月可能就会出现大气层泄漏!”
柯尔的身体僵了一下,他快步走到终端前,手指颤抖着滑动屏幕,脸色逐渐变得凝重。林远舟抓住这个机会,走到他身边:“柯尔领袖,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在最危险的北纬23°锚点进行试点修复——如果出现任何风险,我们立刻停止,所有责任由地球科研团队承担。”
苏晚晴也上前补充:“我们还可以成立一个‘四方监督小组’,由星穹、地球、伊瑟尔星和新星球各派两名科学家组成,实时监测修复过程。一旦场力波动超过安全范围,任何一方都有权暂停实验——这是我们的诚意。”
柯尔沉默了片刻,触角状头饰轻轻晃动,似乎在与其他星穹代表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眼神中的坚定少了几分,多了些许犹豫:“如果试点出现任何问题,你们必须立刻撤离星穹星球,并且永远不再提出类似方案。”
林远舟立刻点头:“我以混元学院的名义保证。”
就在这时,瑟兰教授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大厅中央——她的脸色有些苍白,显然刚从伤病中恢复,但眼神依旧坚定。“柯尔领袖,我是瑟兰。”她的声音带着星溯者特有的温和,“伊瑟尔星曾因过度开发空间技术陷入危机,是地球的混元场论帮我们稳住了能源核心。现在,平衡公式可能是拯救星穹锚点的唯一机会——我愿意亲自带领伊瑟尔星的科研团队,参与试点修复,与你们共同承担风险。”
凯伦也站起身,举起手中的量子重构模块:“我们带来了伊瑟尔星最先进的应急设备,一旦出现空间崩塌,我们可以用量子重构技术暂时冻结锚点区域的空间运动——这是我们的底气。”
柯尔看着瑟兰的影像,又看了看终端上不断上升的应力数值,终于叹了口气。他走到代表席前,按下了投票器:“我同意试点方案,但必须成立‘空间风险应急小组’,四方代表共同监督,并且每天向星穹议会提交监测报告。”
随着他的投票,星穹代表席上的指示灯逐一亮起——赞成票逐渐超过反对票,最终以17:8的结果通过了方案。大厅内响起一阵轻微的掌声,新星球的代表走上前,与林远舟握手:“我们会派最好的生态学家参与监督,确保修复过程不会影响星穹的生物多样性。”
伊瑟尔星的凯伦则笑着拍了拍陈宇的肩膀:“需要量子重构技术支持,随时找我——瑟兰教授说,这是我们欠地球的人情。”
林远舟看向苏晚晴,两人相视一笑。苏晚晴低头看了看终端上的平衡公式,轻声说:“星核文明如果知道他们的遗产能拯救另一个文明,应该会很欣慰吧。”
林远舟点头,目光再次投向中央投影——星穹星球的锚点模型上,修复方案的路线图正在缓慢生成,而那道代表平衡公式的金色曲线,正像一道希望的光,缠绕在幽蓝色的裂缝周围。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试点修复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至少此刻,不同文明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站在了一起。
柯尔走到林远舟身边,递给他一枚银色的徽章——徽章上刻着星穹星球的轮廓,周围环绕着场力符号。“这是星穹科研院的荣誉徽章,”他的语气比之前温和了许多,“带上它,你们可以自由进入锚点区域的任何实验室。希望……我们这次没有做错选择。”
林远舟接过徽章,郑重地别在胸前:“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大厅外,星穹星球的阳光透过透明穹顶洒进来,落在众人身上。林远舟看着窗外漂浮的浮空城,心中突然想起Nx-739星球上那些凝固在时间里的碎片——他暗暗发誓,绝不会让星穹成为第二个星核文明,也绝不会让平衡公式成为新的灾难源头。
“陈宇,”林远舟转身,“立刻准备试点修复的设备清单,重点检查场力发生器的稳定性;苏晚晴,联系地球实验室,把第37次实验的数据全部发送给应急小组;凯伦,麻烦你协调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飞船,让它们在星穹轨道待命——我们三天后出发,前往北纬23°锚点。”
“明白!”三人齐声回应,各自忙碌起来。
大厅内的投影渐渐关闭,但星核文明的空间平衡公式,却像一颗种子,在联合科研中心的土壤里,开始生根发芽。而林远舟知道,这颗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科学的浇灌,更需要不同文明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或许就是星核文明留给宇宙的,最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