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经过深入研究和全面考虑,为了满足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原独立大队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细致的筹备,正式扩编为独立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这次整编工作严格遵循“精兵简政、优化结构”的原则,对部队编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调整。
调整后的独立第一大队和独立第二大队领导班子实力强大,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大队长沈逸辉同志和军事素养过硬的七连长周长和同志分别领导,他们的搭配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为大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兵力配置方面,独立第二大队现辖四个标准步兵中队,每个中队都按照现代化作战的要求进行了精心编制,人数确定为181人。这样的编制既保证了中队的战斗力,又符合现代战争的需求。
武器装备方面,独立第二大队进行了全面升级,所有装备都采用了标准的日式制式装备。这不仅提升了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还增强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中队指挥员的指挥作用,特别为他们配备了一把性能优良的驳壳枪作为指挥用枪。而原先的双枪配置则统一调整为更加规范的单枪制式,这种调整既提高了装备的标准化程度,又便于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
同时,为增强部队火力支援能力,专门组建了一个300人的机枪中队和一个300人的步炮中队,这两个专业兵种中队作为团部直属力量,不仅负责日常的专业训练和人才培养工作,更为未来部队扩编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机枪中队由原直属连机枪排副排长、实战经验丰富的张大彪同志担任中队长,原三连连长、战术素养突出的张卢耀同志任副中队长;
步炮中队的组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领导团队更是经过严格挑选。中队长魏大生同志,原直属连掷弹筒排副排长,不仅专业技术过硬,而且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人才。副中队长周亚言同志,原四连连长,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有效地协调中队的各项工作。
为了保障部队的机动性和后勤补给能力,特别组建了一个配备20辆运输车的车队。车队长焦柱同志,以其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负责整个车队的运作和管理。他将确保机枪和炮兵部队在战场上得到及时的物资支持,为战斗的胜利提供坚实的保障。
这两个专业中队在编制上完全参照倭军的标准,配备驮运枪炮的军马,以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武器配备方面,采取了“有多少发展多少”的灵活原则,不受数量限制。这样一来,中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武器装备,确保在战时能够发挥最大的火力优势,给敌人造成沉重打击。
在与步兵中队协同作战时,机枪中队展现出了强大的火力支援能力。他们能够迅速而灵活地编组为四个规模为175人的火力支援小队,这使得他们在战场上能够迅速形成强大的火力网,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目前,仓库中完好的重机枪数量达到了三十挺之多,这为机枪中队提供了充足的火力资源。此外,还有六挺重机枪虽然需要进行一些修复工作,但经过专业人员的努力,这些机枪很快就能重新投入战斗,为小队增添更多的火力。
根据现有的资源情况,机枪中队完全有能力组建八个具有较强火力压制能力的小队。每个小队都将配备足够数量的重机枪,形成密集而强大的火力,有效地压制敌人的行动,为友军创造有利的战斗条件。
与此同时,步炮中队也展现出了其专业的作战能力。步炮中队下辖四个专业小队,这些小队在平时接受严格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火炮的操作和战术运用。
在战时,步炮中队可以根据战场的实际需要,迅速而灵活地将四个专业小队整编为三个机动小队。每个机动小队都将配备四门步兵炮,这些火炮将成为战场上的火力核心,为友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为了适应战区形势的发展需要,一支全新的第二独立大队应运而生。这支大队的总编制为1830人,其中大队部设有165人。大队部的人员配置非常合理,包括警卫小队、通讯小队(其中包含电讯专业人员)和后勤小队(其中包含炊事班)。
警卫小队负责保障大队部的安全,确保指挥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讯小队则负责与各小队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传递作战指令和情报信息;后勤小队则承担着保障部队生活和作战物资供应的重要任务,确保部队能够持续作战。
通过这样合理的编制和配置,第二独立大队能够高效地运转,充分发挥其作战能力,为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大队下辖五个作战中队,每中队编制327人,其中中队部27人(含中队长、副中队长、勤务、通讯和炊事人员),中队部下设六个55人的作战小队,每个小队又分为三个15人的战斗分队,配备小队长、副小队长、两名通讯兵和六名炊事兵,形成完整的作战单元。各中队第一小队作为侦察小队,人员从中队内部择优调配,确保侦察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独立大队的领导班子由原七连连长、指挥能力突出的周长河同志任大队长,原八连连长、战术素养优秀的王潇同志任副大队长。
各中队主官经过严格选拔后任命如下:一中队中队长由原一连一排长、作战勇敢的王子文同志担任,副中队长为原二连三排长、组织能力强的江汉同志;二中队中队长为原二连一排长、战术素养过硬的陈军同志,副中队长为原一连三排长、管理经验丰富的李成同志;三中队中队长为原三连一排长、指挥能力突出的侯司同志,副中队长为原五连二排长、实战经验丰富的江汉清同志;四中队中队长为原四连一排长、军事素质优秀的李玉虎同志,副中队长为原七连三排长、责任心强的周忠同志;五中队中队长为原五连一排长、战术意识敏锐的田宇同志,副中队长为原六连二排长、组织能力突出的柳大树同志;六中队中队长为原八连第一排排长、作战勇敢的葛晓武同志,副中队长为原七连二排副排长、军事素质过硬的林训同志。各小队长的选拔采取民主推荐制,由各中队正副中队长从原各连队的班长、副班长及表现突出的士兵中择优任用,确保基层指挥员素质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