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一战,声势浩大,虽地处皇家禁苑边缘,但那冲天的喊杀声、爆炸声以及骤然爆发又骤然平息的地脉异动,依旧惊动了整个神都。待到黎明时分,消息灵通者已隐约知晓,一场关乎社稷存亡的惊天阴谋,已被狄公彻底粉碎。
紫微宫,长生殿。
武则天端坐御案之后,听完了狄仁杰详细的禀报。从太平公主勾结“九幽”,到观星台引出幕后“主上”,再到那“主上”的真实身份……每一桩,每一件,都让她凤颜震怒,又倍感心惊。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隐藏在“九幽”最深处的“主上”,竟会是早已致仕归隐、素以忠厚示人的前太子少保苏亶之子,苏文之叔——苏守义!此人利用其父苏亶在前朝积累的人脉与对地脉秘术的了解,暗中继承并扭曲了“承天一脉”的传承,组建“九幽”,信奉“寂灭”,其野心不仅在于颠覆武周,更在于那毁灭一切的疯狂信仰!
“苏守义……好一个苏守义!”武则天声音冰冷,带着凛冽的杀意,“传朕旨意,苏守义虽已伏诛,然其罪滔天,挫骨扬灰,悬首示众!苏氏一族,凡参与逆谋者,尽数诛灭!余者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入京!”
“陛下,”狄仁杰躬身道,“苏守义固然后罪有应得,然其毕竟已死。如今‘九幽’核心已除,其党羽亦大多落网,当务之急,是稳定朝野,清除其余毒,并妥善处置那‘承天印’。”
武则天目光落在狄仁杰呈上的那枚金属盒子上,眼中闪过一丝忌惮:“怀英,此印……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狄仁杰早已深思熟虑,奏道:“陛下,此印乃前朝秘术所铸,与地脉关联甚深,邪异非常。然其亦是一件古物,蕴含前人工巧。强行毁之,恐引地脉反噬;留之不用,又恐后世奸人觊觎。臣以为,当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哦?细细说来。”
“可仿效前朝‘镇龙’之法,以此印为核心,辅以皇家正气,于洛水之畔、龙脉汇聚之处,设一‘镇国大阵’,非为引动地脉,而为安抚地气,稳固山河。将此印置于阵眼,以皇权龙气与万民愿力共同镇压、化解其戾气,使其由祸乱之源,转为护国之物。如此,既可绝后患,亦可佑我大周国祚绵长。”
武则天闻言,沉吟良久。此法可谓两全其美,既解决了“承天印”的隐患,又借此彰显武周正统,安抚民心。她缓缓颔首:“准奏!此事,便交由你全权督办!”
“臣,领旨!”
半月之后。
“九幽”逆案彻底审结。太平公主虽未直接参与观星台之战,但其勾结逆党、意图兵变之罪证据确凿,武则天念及母女之情,未施极刑,下旨废为庶人,终身圈禁于冷宫。其党羽及“九幽”余孽,按律严惩,或斩或流,朝堂为之一肃。
狄仁杰主持修建“镇国坛”于洛水之滨,以“承天印”为阵眼,引洛水浩然之气与皇城龙气共同镇压。坛成之日,武则天亲临祭祀,昭告天下,逆党已平,社稷永固。神都百姓欢欣鼓舞,持续数月的恐慌阴霾终于散去。
狄府,后园。
李元芳与狄如燕并肩立于亭中,望着园中盛放的秋菊。李元芳伤势已愈,气色红润,更胜往昔。如燕依偎在他身旁,脸上带着恬静的幸福。
“元芳,”如燕轻声道,“风波总算过去了。”
李元芳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而温柔:“嗯,过去了。以后,我们可以过些安稳日子了。”
“你想得美!”如燕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叔父说了,朝中还有许多事务需要你协助。你这身武艺,难道要荒废在院子里?”
李元芳笑了笑:“大人于我有知遇之恩,救命之情,但有驱使,元芳万死不辞。只是……”他看向如燕,眼中满是情意,“待诸事平定,我定向大人恳请,为你我主持婚事。”
如燕脸颊微红,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
书房内。
狄仁杰看着面前恭敬肃立的张环、李朗,以及忙前忙后整理卷宗的狄春,心中感慨。此番大案,若非这些忠勇可靠的部下拼死相助,仅凭他一人之力,绝难功成。
“张环,李朗。”
“末将在!”
“此番你二人居功至伟,陛下已有封赏。望尔等戒骄戒躁,日后继续为国效力。”
“谢大人栽培!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期望!”
“狄春。”
“小的在!”狄春连忙放下手中的卷宗,躬身应道。
“你心思缜密,屡次察觉关键,很好。府中事务,日后还要你多费心。”
“老爷言重了!这都是小的本分!”狄春憨厚地笑着,眼中却闪着光。
安排完诸事,狄仁杰独坐案前,窗外阳光正好,洒满庭院。他端起狄春刚奉上的热茶,轻呷一口,目光落在那些已整理归档的卷宗上。“九幽”、“承天”、“寂灭”……这些曾搅动风云的字眼,如今已成过往。
他深知,朝堂争斗永无休止,人心欲望亦难填平。但只要秉持公心,守护律法,便能在这波谲云诡的世道中,守住一方清明。
“大人,”李元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陛下遣人送来新茶,说是江南贡品,请大人品尝。”
狄仁杰微微一笑,扬声道:“进来吧。”
李元芳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阳光从他身后照进,拉长了身影,也照亮了狄仁杰温和而坚毅的面容。
风波暂息,生活如常。而狄仁杰知道,只要这天下还有不平之事,他手中的那柄“公道”之尺,便永远不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