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洒在龙华市第一中学的校门前,金色的阳光穿过校门上方“立德树人”的校训石,落在江逸晨和江念熙身上。17岁的江逸晨比妹妹高出小半个头,穿着崭新的蓝白校服,背着黑色书包,一手提着给妹妹准备的早餐袋,一手轻轻护着身旁的江念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稳稳往前走。江念熙攥着哥哥的袖口,眼里满是对高中生活的期待,也藏着一丝对新环境的紧张。
“念熙,别慌,分班名单就在前面公告栏,我先带你过去。”江逸晨放缓脚步,侧头看向妹妹,声音温和。他早就打听好,高一新生的分班名单今天一早贴在教学楼前的公告栏,特意提前半小时出门,就是怕人多挤到妹妹。
两人走到公告栏前,这里已经围满了学生和家长。江逸晨下意识地把江念熙护在身后,自己踮起脚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上扫找。“找到了!我在高一(1)班,第一行第三个!”他兴奋地指给妹妹看,又快速往下翻,“你的名字……高一(3)班,在二楼!咱们俩的班级离得近,课间我能去找你。”
江念熙从哥哥身后探出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3)班的名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旁边还有初中同学的名字,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太好了哥,以后放学还能一起回家。”她笑着说,眼睛弯成了月牙,手里还紧紧攥着哥哥刚才塞给她的热牛奶。
这时,林晚星和江哲也走了过来,手里提着给兄妹俩准备的保温杯和水果盒。“分班结果出来了?在哪个班呀?”林晚星笑着问,伸手帮江念熙理了理有些歪的衣领,又摸了摸江逸晨的书包带,“逸晨,书包别背太沉,晚上记得把不用的书放回储物柜。”
“妈,我在(1)班,念熙在(3)班,就在隔壁楼。”江逸晨接过父亲递来的水果盒,顺手塞给妹妹,“我已经跟念熙说好了,课间去找她,放学一起走。”江哲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两张便签纸:“这是你们班主任的联系方式,还有学校作息表,我标了重点——逸晨,你早上要去国防教育社晨练,记得提前定闹钟;念熙,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别错过公益社的招新。”
江念熙接过便签纸,上面父亲的字迹工整,在“公益社”三个字旁边还画了个小爱心,心里暖暖的——父亲知道她一直想在高中继续做公益。江逸晨也拿起自己的便签纸,看到父亲在“体能训练”那行写着“注意热身,别受伤”,嘴角忍不住上扬,把便签纸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夹层。
“好了,该进教学楼报到了。”林晚星看了看手表,眼里满是不舍,却还是推着兄妹俩往前走,“逸晨,照顾好妹妹;念熙,有事随时给哥打电话,别自己扛着。”“知道啦妈!”兄妹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转身向教学楼走去。江逸晨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看一眼妹妹,怕她被人群挤散,直到把她送到(3)班教室门口。
“进去吧,我在门口等你报完到,再去我教室。”江逸晨帮妹妹把书包放在教室门口的储物柜上,又叮嘱,“班主任要是问你有没有困难,别不好意思说,哥就在隔壁楼。”江念熙点点头,走进教室时还回头挥了挥手,看到哥哥还站在门口,心里的紧张少了大半。
江念熙的高一(3)班在教学楼二楼,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同学,大家都在互相打招呼。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学校的花坛,桂花香气飘进教室,让人心情舒畅。“同学,你好!我叫李雨桐,初中在城东中学,你呢?”旁边女生笑着递来一块橡皮,手里还拿着《高中语文必修一》。
“你好!我叫江念熙,初中在城南中学。”江念熙接过橡皮,突然想起什么,“我好像在性别教育公益讲座上见过你,当时你提问了‘乡村女孩怎么坚持读书’,对不对?”李雨桐惊讶地睁大眼睛:“对啊!你当时还分享了你去河南乡村学校做公益的经历,我特别佩服你!没想到咱们分到一个班了!”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公益聊到学习,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没过多久,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她是四十多岁的女老师,戴着眼镜,温柔又亲切。讲开学注意事项时,提到社团招新,王老师特意说:“咱们学校的公益社很优秀,经常组织捐书、义卖活动,念熙,你之前做过公益,要是感兴趣可以试试。”江念熙立刻坐直身体,用力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下周的招新。
另一边,江逸晨送完妹妹,才快步走向三楼的高一(1)班。教室里很热闹,几个男生正围在一起讨论篮球比赛。“同学,你也喜欢打篮球?”一个高个子男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叫周磊,以后咱们可以一起组队。”江逸晨笑着点头:“我叫江逸晨,喜欢打篮球,也喜欢体能训练,以后多约。”两人聊得投缘,很快就约定课间去操场打球。
班主任张老师走进教室时,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他穿着整齐的衬衫,身姿挺拔,身上带着军人的干练——江逸晨后来才知道,张老师曾经当过五年兵,现在还负责学校的国防教育社。“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也是物理老师。”张老师的声音洪亮,“高中三年,不仅要学知识,更要练意志。咱们班想考军校、当兵的同学,欢迎加入国防教育社,每天早上六点半操场晨练,周末还有军事知识讲座。”
江逸晨听到“国防教育社”,眼睛立刻亮了。他早就把“大学毕业去当兵”的目标记在笔记本上,加入社团正好能提前锻炼体能、学军事知识。下课后,他立刻去找张老师报名,还特意问:“老师,晨练会练哪些项目?我想多练体能,为以后当兵打基础。”张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有志向!晨练有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跟着练,以后体能肯定没问题。”
中午吃饭时,江逸晨早早地在食堂靠窗的位置占了座,还帮妹妹打了她喜欢的番茄炒蛋和米饭。“念熙,我们班张老师以前是军人,特别酷!我已经报名国防教育社了,以后每天早上晨练。”他一边给妹妹夹菜,一边兴奋地说,“你们班怎么样?公益社招新你去吗?”
江念熙咬了一口米饭,笑着说:“我们班王老师知道我做过公益,还鼓励我去公益社!我今天还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也想加入,我们打算下周一起去报名。”“那太好了!”江逸晨眼睛一亮,“以后你们公益社组织捐书、义卖,需要搬东西、维持秩序,随时跟我说,我喊我们班男生一起帮忙。”江念熙点点头,心里暖暖的——有哥哥在,好像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下午的课程结束后,江念熙拉着李雨桐去了公益社的活动室。社长赵玥是高二学姐,看到她们来,热情地递上社团手册:“我们主要做三件事:图书捐赠、义卖助学、乡村支教。念熙,你之前做过乡村公益,能不能给我们提提建议?”
“学姐,我觉得我们可以搞‘女孩专属图书角’!”江念熙立刻说,“我之前去乡村学校,发现很多女孩需要性别平等、女性励志的书,咱们可以专门收集这类书,捐赠给她们。”赵玥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要是你加入,咱们就一起推进这个计划!”江念熙用力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要把自己的《女性科学家故事》《性别平等教育读本》带来捐赠。
与此同时,江逸晨也和周磊一起去了国防教育社的活动室。活动室里摆着军事模型,墙上挂着中国地图。社长是高三学长,曾经参加过省国防教育训练营,他给两人展示社团的训练计划:“每天晨练一小时,周末学军事地形学、战术基础。逸晨,你想当兵,以后可以跟着我练,我教你怎么规范动作。”
江逸晨看着墙上的军事图片,心里热血沸腾:“谢谢学长!我一定好好练,争取以后考上国防科技大学。”他还特意借了一本《军事知识基础》,打算晚上回家看,把重要的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
接下来的几天,兄妹俩很快适应了高中生活。江逸晨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去操场参加晨练。跑步时,他总是跑在最前面,俯卧撑一次能做五十个;晚上回家,还会对着视频练习队列动作,林晚星看到他认真的样子,既心疼又骄傲:“逸晨,别练太晚,注意休息。”“妈,我没事,这点苦不算什么。”江逸晨擦了擦汗,又翻开军事书继续看。
江念熙则利用课间时间整理公益资料,把初中收集的性别平等案例、乡村女孩故事分类整理,还画了宣传海报,准备在公益社招新时用。李雨桐也帮她一起写文案,两人放学后留在教室,直到夕阳把海报染成橙红色。“念熙,咱们的海报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李雨桐笑着说,江念熙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社团招新活动。江念熙和李雨桐早早地来到公益社的摊位,摆上海报、社团手册,还有江念熙带来的乡村女孩照片。“同学,来看看公益社吧!我们要建‘女孩专属图书角’,帮乡村女孩实现读书梦!”江念熙热情地招呼路过的同学,手里还拿着宣传单。
不少同学被照片里的乡村女孩吸引,围过来问:“怎么捐赠图书呀?我有很多闲置的书想捐。”“暑假能去乡村支教吗?我也想帮孩子们上课。”江念熙耐心地解答,李雨桐则忙着登记报名信息,摊位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江逸晨忙完国防教育社的招新,也过来帮忙。他帮着搬桌子、整理捐赠的图书,还主动维持秩序:“大家别挤,一个个登记,想了解支教的同学可以先看手册。”看到妹妹忙碌的样子,他嘴角忍不住上扬——妹妹眼里的光,和她做公益时一样亮。
招新结束后,公益社一共招了五十多名新社员,“女孩专属图书角”计划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江念熙拿着登记册,心里满是成就感:“哥,谢谢你来帮忙。”江逸晨揉了揉她的头发:“跟哥客气什么,以后有需要,哥随叫随到。”
晚上回家,兄妹俩坐在书桌前,各自分享今天的收获。江逸晨拿出国防教育社的训练计划表,在上面圈出重点:“下周开始晨练加练折返跑,学长说这样能练爆发力。”江念熙则翻开公益社的会议记录,笑着说:“我们下周要开第一次社员大会,讨论图书捐赠的具体流程,我还报名了负责宣传。”
林晚星和江哲坐在客厅里,看着书桌前认真的兄妹俩,脸上满是欣慰。江哲轻声说:“逸晨有军人的担当,念熙有公益的爱心,咱们的孩子都长大了。”林晚星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是啊,看着他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比什么都开心。”
初秋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兄妹俩的书桌上。江逸晨的军事书旁边,放着妹妹给他画的小太阳;江念熙的公益资料里,夹着哥哥帮她打印的乡村学校联系方式。他们知道,高中三年的路还很长,会有挑战,会有辛苦,但只要兄妹俩互相支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江逸晨会穿上军装,守护家国;江念熙会站上讲台,带着公益心,帮更多乡村女孩看见光。而这份兄妹间的默契与温暖,会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力量,陪着他们一路向前,启航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