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在801会议室里那番掷地有声的话,如同一道强劲的东风,为“领航者”专项这艘蓄势待发的巨轮,鼓起了最饱满的风帆。
当天下午,一场由王院士和陈默教授牵头,林浩、高翔、徐涛、苏晓月共同参与的内部会议,就在805办公室里,紧急召开。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为即将诞生的新公司,确定名字和核心人事架构。
“公司的名字,要能体现我们的目标和愿景。”陈默教授看着眼前的几个年轻人,率先开口,“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叫‘龙材科技’怎么样?”徐涛第一个抢答,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真龙天子,神州材料,一听就霸气!以后说出去,都自带bGm!”
“有点太……太直接了吧。”高翔扶了扶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而且有点太张扬了。我倒觉得,可以叫‘致远新材’,取‘宁静致远’和‘行稳致远’的意思,比较符合我们做科研的风格。”
苏晓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显然考虑得更长远:“我觉得,名字最好能兼具科技感和国际化的视野。比如‘启元科技’(Genesis tech)或者‘维度材料’(dimension materials),以后走向国际市场,英文名也比较响亮。”
“启元科技不错!”
“致远也挺好,稳重!”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得不亦乐乎。白板上,很快就写下了十几个备选方案,但似乎,每一个,都感觉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无法完全概括他们这项技术的开创性意义。
林浩一直没有说话,他只是拿着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不断地写写画画,将大家的想法,和一些关键词,比如“未来”、“开创”、“新世界”等,进行着排列组合。
“其实……”苏晓月看着白板,忽然说道,“我刚才提的‘启元’,感觉还是有点太玄了。我们这项技术,更像是在一个旧世界的尽头,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一种看到全新风景的感觉。”
“看到全新风景……”林浩听到这句话,手中的笔,猛地一顿!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波士顿报告会开场时,他们设计的那一幕——在深邃的宇宙星空中,一颗崭新的、燃烧的恒星,磅礴而出。
那是,旧秩序的终结,新世界的开端。
“地平线。”林浩的口中,下意识地,吐出了一个词。
“地平线?”徐涛愣了一下,“地平线科技?感觉有点像个搞房地产的啊。”
“不,”林浩摇了摇头,他的思路,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不是‘地平线’,是……‘新地平线’。”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那十几个备选名字的最下方,郑重地,写下了这三个字。
新地平线
他又在它的旁边,写下了对应的英文。
New horizon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在已有的地平线上,去追逐落日。”林浩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清晰地响起,“我们是在一片混沌之中,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地平线。在这条线的后面,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材料世界。”
这个名字,既有“致远”的稳重,又有“启元”的开创。
它既充满了东方式的、对未来的展望,又是一个在国际上,能被所有人理解和共鸣的、充满了诗意和力量感的词汇。
完美地,概括了他们所有人的梦想和野心。
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白板上那三个字上,反复地,咀嚼着它的深意。
“新地平线……”高翔喃喃地念了一遍,他的眼睛,越来越亮,“我喜欢这个名字。”
“New horizon……嗯,不错!有大公司的范儿了!”徐涛也一拍大腿,表示赞同。
陈默教授,看着白板上的那三个字,又看了看眼前这些,眼中闪烁着光芒的年轻人,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欣慰的笑容。
他缓缓地,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
“就叫‘新地平线’!”
公司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是更核心的人事任命。
这一点,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讨论,一个最合理、也最能发挥所有人长处的架构,便自然而然地,浮现了出来。
陈默教授,以他深厚的学术资根和战略眼光,当仁不让地,出任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他,将是这艘巨轮的“总设计师”和“压舱石”,负责把握最核心的战略方向。
而林浩,则被所有人,一致推举为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兼cto(首席技术官)。他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技术路线的落地、以及所有对外项目的协调。他,将是这艘巨轮的“船长”和“总工程师”。
高翔,将担任研发总监(R&d director),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和新配方的开发。
徐涛,将担任AI事业部总监(director of AI division),负责“材料大脑”的持续升级和商业化探索。
苏晓月,则凭借她的国际视野和人脉,将担任国际战略合作总监(director of Global Strategy)。
他们五人,将共同组成“新地平线”公司,最初的,也是最核心的董事会。
……
林浩本以为,从讨论,到公司真正注册成立,中间,也至少需要经历数周繁琐的行政流程。
然而,他,以及团队里的所有人,都严重低估了,当“国家意志”这部强大的机器,开始全速运转时,所能爆发出的、那种堪称恐怖的……中国速度!
就在他们内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
上午九点。
江北大学的校长办公室,亲自打电话给陈默,告知他,关于“以技术入股成立新公司”的所有相关流程,学校党委会,已经连夜开会,全票通过。所有需要盖章的文件,已经全部准备好,随时可以取。
上午十点。
京州,国家战略投资基金的总部。一位副总裁级别的负责人,亲自带队,乘坐最早的一班飞机,抵达了江北。他们带来的,是一份早已拟定好的、条款清晰、诚意满满的投资协议。
中午十二点。
江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专门为他们,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原本需要数周才能走完的名称核准、材料审核、执照颁发等所有流程,被压缩到了一个下午。
下午四点。
当林浩,从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本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崭新的《营业执照》时,他看着上面“新地平线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那几个烫金大字,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
从一个想法,到一家真正的公司诞生,只用了,不到二十四小时。
但这,还不是结束。
接下来的两天,更是上演了一场,让林浩他们这些常年待在象牙塔里的“土包子”,瞠目结舌的“极限操作”。
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社保公积金账户设立……
所有正常情况下,需要企业负责人,自己跑断腿、磨破嘴,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才能办妥的行政手续。
现在,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亲自带着全套的文件和设备,“上门服务”,来到了他们801的会议室里,现场办公。
银行的行长,亲自带着客户经理和两台点钞机,现场为他们办理了公司的基本户和验资户。
税务局的专员,微笑着,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进行第一次的税务申报。
甚至,连市人才市场的负责人,都亲自跑来,向他们介绍最新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并表示,只要是“新地平线”公司看上的人,他们可以提供全套的、包括落户、子女入学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这种堪称“保姆级”的、全方位的支持,让徐涛,再次发出了他那标志性的感慨。
“我靠……我以前,总听我爸说,创业有多难多难。今天我才知道,原来,难与不难,是分人的啊。咱们这,哪是创业啊,这分明就是开了一局,直接拉满无限金钱和最高权限的……‘上帝模式’!”
第三天,上午。
当所有注册流程,全部走完。
“新地平线”公司的对公账户上,收到了一笔,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的,巨额转账。
转账的附言,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国投,“领航者”专项,第一期。
而转账的金额,那一长串的“0”,让徐涛,这个平日里对金钱最不敏感的It宅男,都忍不住,反复地,数了好几遍。
“个、十、百、千、万……亿……十亿……”
“老师……林浩……”徐涛的声音,都有些发飘了,“咱们现在……账上,有十个亿了?”
十亿!
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所有年轻人的心中,炸响!
他们,这些几个月前,还为了几万块钱的测试费,而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学生。
现在,成了,一家注册资本高达十位数的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
这种巨大的、如同梦幻般的身份转变,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阵阵的眩晕。
就在这时,一个快递员,敲响了801会议室的门。
“请问,哪位是林浩,林总?”
“林……林总?”林浩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叫自己。
他有些不习惯地,签收了那个小小的快递盒。
打开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由最顶级的黄铜打造的、沉甸甸的、崭新的……公章。
公章的底部,用标准的宋体字,清晰地,镌刻着那行,将伴随他们未来无数个日夜的名字:
新地平线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林浩,缓缓地,伸出手,将那枚还带着一丝冰凉的、沉重的公章,握在了自己的掌心里。
他看着窗外,那熟悉的、宁静的校园。
又看了看眼前,这些与自己并肩作战、眼神中充满了激动与期盼的同伴。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从他握住这枚公章的这一刻起,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他肩上的担子,不再仅仅是发表一篇论文,完成一个课题。
那上面,承载的,是几十号人,未来的生计与前途。
是国家,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
更是,那一个个国之重器,能否挺直腰杆的……国运。
他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