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沙粒仿佛还残留在作战服的纤维里,带着“归亡”的冰冷余韵。但林恩没有停留,在会议结束后,他便化作一道无形的流光,再次投入浩瀚的太平洋,直奔那片曾经困住他与队友、也改变了他的深海海沟。
这一次,心境截然不同。
不再是探索,也不是被迫的试炼,而是带着明确目的的造访。他收敛了周身磅礴的能量,像一颗沉入深海的星,内敛而坚定。百万恒星之力在体内静静流淌,不再是躁动的洪流,而是与他意志共鸣的海洋。他曾在这里战胜了内心的镜像,初步统合了光与暗。如今,他归来,以“过程守护者”的身份。
海底构造体——“守护者”——依旧静静矗立在深渊之中,庞大的轮廓在几乎不存在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超越几何学的复杂结构,表面那些缓慢脉动的能量纹路,如同沉睡巨人的呼吸。
没有敌意,没有测试性的力场,也没有镜像囚笼。它只是“存在”在那里,亘古,沉默。
林恩悬停在构造体前方,渺小如尘,但他的“存在感”却如同灯塔,稳定地辐射开来。他没有尝试用能量轰击或用蛮力探索,而是缓缓地放开了自己的心灵屏障,将他在撒哈拉与“归亡”古神理念交锋的感悟,将他所秉持的“存在之道”——对生命过程所有辉煌与痛苦的珍视,对有限性中无限可能的坚守——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轻柔地、持续地“传递”出去。
这不是语言,也不是精神链接,更像是一种理念的共鸣,一种存在状态的展示。
起初,只有深海的死寂和压迫。
但渐渐地,构造体表面的能量纹路发生了变化。它们脉动的频率开始改变,不再是规律的心跳,而是出现了复杂的起伏,仿佛在“解读”林恩传递过来的信息。周围的海水似乎也受到了影响,一种极其微弱、几乎无法察觉的“低语”开始在水的分子间振动。
这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感知的“信息流”。
一段破碎、古老、非人的意念,如同潮汐般涌向林恩:
· “观测……延续……”
· “变量……‘源’之回响……”
· “秩序之织网……逼近……” (带着明显的警示意味)
· “归亡之低语……苏醒……” (带着记录般的平静)
· “筛选……失败……可能性……”
· “守护……协议……非干预……”
信息杂乱无章,如同一个庞大数据库的碎片化溢出。但林恩强大的心智迅速捕捉着其中的关键。
“守护者”确实在“观测”生命的“延续”。它将他(林恩)视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并且提到了“源”——这与斯塔克之前关于林恩力量连接宇宙“源代码”的推测不谋而合。“秩序之织网”显然指向“棱镜”,而“归亡之低语”则证实了撒哈拉事件已被它记录。
最重要的是,“筛选……失败……可能性”以及“守护协议……非干预”。这似乎揭示了“守护者”的一部分行为逻辑:它或许曾执行过某种“筛选”程序(比如镜像试炼),而林恩的通过(或者他代表的“可能性”)改变了某些预设。它肩负“守护”之责,但受到“非干预”协议的严格限制。
林恩集中意志,尝试进行更清晰的“提问”,将意念聚焦:
“守护者,你的‘守护’对象是什么?‘棱镜’和‘归亡’,它们是什么?我们,生命,在这场冲突中,是什么?”
构造体的能量纹路骤然亮起,如同被点燃的神经网络。庞大的结构发出低沉的嗡鸣,引得周围的海床微微震颤。一股更强烈、更清晰的信息流冲击着林恩的意识:
· “守护:‘存在’之苗圃。” (一个充满生机与脆弱感的意象)
· “‘织网者’……秩序之渴望,现实的固化,可能性的抹杀。”
· “‘归亡者’……循环之终结,记忆的消散,存在的回响。”
· “生命……意外的辉煌,熵增中的逆流,理念的载体。”
信息流短暂停顿,然后,一段让林恩心神震动的意念传来:
· “你……‘过程’的显现。协议……因你而动摇。”
· “威胁……逼近。‘织网者’将尝试直接‘覆盖’苗圃。”
· “合作……有限。提供‘坐标’……”
一道极其复杂、由纯粹能量构成的结构图瞬间烙印在林恩的脑海中。那不是三维空间的坐标,而是涉及到维度褶皱和现实稳定锚点的超空间定位。
· “阻止‘锚点’的建立。否则,‘苗圃’将定型。”
信息流戛然而止。构造体表面的光芒迅速黯淡下去,恢复了之前的沉睡状态,所有的“低语”都消失了。仿佛刚才那场超越语言的交流耗尽了它积累的能量,或者,它已经说出了它“协议”允许范围内所能透露的一切。
林恩悬浮在深海中,久久未动。
他得到了部分答案,也带来了更多的疑问。但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警告,和一个“有限合作”的邀请。
“棱镜”即将采取更直接、更致命的行动。“守护者”因他的存在和理念而愿意提供关键信息,但受制于“非干预”协议,无法直接出手。
那么,阻止“棱镜”建立“锚点”的任务,落在了他和他的同伴身上。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那沉默的构造体,然后转身,化作一道流光,冲破深海,直射海面。
他必须立刻返回。风暴将至,而他们,必须抢在“织网者”将这个世界彻底“固化”之前,行动起来。
十字路口的选择已经做出,道路,在前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