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川用力地将《滨江卧底》的剧本拍在会议室的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仿佛是他内心对这个项目的坚定决心的一种释放。
与此同时,窗外的滨江城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玻璃,留下一道道不规则的雨痕。
这些雨痕在玻璃上蔓延开来,就像是剧本里那位卧底主角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身处黑暗的世界,却怀揣着正义的信念,在黑帮和警方之间艰难地行走,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这是岳川精心策划的一次新动作,他瞄准了龙国影视圈中“警匪片”的缺口。
他决定复刻地球经典电影《无间道》的内核,但要将其彻底本土化,让这个故事更贴近龙国观众的生活和情感。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 90 年代的滨江港,一个充满了江湖气息和犯罪活动的地方。
警察陈永仁(本土化改名),一个背负着父亲牺牲的沉重过去的年轻人,成为了潜伏在黑帮中的卧底。
他的父亲曾是一名英勇的老刑警,为了打击犯罪而不幸牺牲,而他随身携带的那枚旧警徽,成为了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信物,象征着正义和家族的荣誉。
另一方面,黑帮卧底刘建明(本土化改名)成功混入了警局,然而,他在与老局长的接触中,被老局长的“守正不阿”所深深刺痛。
老局长对正义的执着和坚守,让刘建明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和挣扎。
两人之间的对峙不仅仅是简单的正邪较量,更蕴含着龙国文化中“义利之辨”的深刻底色。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利益的世界里,他们将如何抉择,是坚守正义还是被利益所吞噬?这是一个关于人性、道德和信仰的故事,也是岳川对龙国警匪片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
“星曜影业的《极速战警》刚定档,”制片人老徐把宣传海报推过来,流量偶像林浩穿着修身警服,背景是爆炸的直升机。
“他们砸了三个亿,全是特效和偶像戏份,还买了‘暑期档最燃警匪片’的热搜,预售已经破亿。咱们这剧本,没流量、没大场面,能拼得过?”
编剧小唐翻着剧本里的“警徽细节”,眉头皱着:“岳总,这卧底互换身份的设定太像……太‘新颖’了,万一被说借鉴怎么办?而且陈永仁的父亲线,会不会冲淡主线冲突?”
岳川没急着反驳,调出平板里的“市场调研”——龙国近三年警匪片,80%是流量主演的“悬浮爽片”,观众差评集中在“没逻辑”“人物纸片化”;而“老刑警访谈”里,多位退休警察提到“卧底最难的不是潜伏,是忘了自己是谁”。
“不是借鉴,是补龙国没有的‘根’,”他指着剧本里的“茶楼对峙戏”,陈永仁把旧警徽拍在桌上,茶渍晕染的痕迹像血迹。
“《极速战警》拍的是‘警察耍帅’,咱拍的是‘人在正邪之间的难’——这老警徽,是陈永仁的‘魂’,也是龙国警察的‘根’,星曜拍不出来。”
为了避开“抄袭质疑”,岳川在细节上做足了本土化改编:黑帮背景设定为滨江港的“走私古董团伙”,卧底任务涉及追回被盗的宋代官窑瓷(呼应之前的非遗元素);
警局的“老派刑侦组”不用高科技,靠走访茶馆、码头的“线人网络”查案,老局长常说的“码头的水再浑,也得守着底线”,是岳川从地球老刑警故事里提炼的“本土化台词”。
星曜影业很快有了动作。他们通过渠道放出消息,说《滨江卧底》“抄国外冷门剧本”,还试图挖走岳川团队的摄影指导,许以三倍薪资。
摄影指导老李没走,只是把星曜的合同拍在岳川桌上:“他们不懂,拍警匪片不是拍爆炸,是拍人眼里的光——陈永仁握着警徽的手在抖,刘建明看老局长的眼神在躲,这些才是戏。”
拍摄现场,选角的争议又冒了头。星曜用林浩的“肌肉剧照”拉踩《滨江卧底》的主演——实力派演员周凯,说“周凯脸太糙,不像警察”。
岳川却坚持用周凯:“你看周凯试戏时,摸警徽的动作,手指在边缘磨来磨去,那是真把自己当陈永仁了;林浩拍持枪戏,连扳机护圈都不会握,只会耍帅。”
周凯没让岳川失望。拍“陈永仁发现父亲旧案线索”那场戏,他没哭,只是把警徽贴在额头上,雨水顺着脸颊流进衣领,镜头拉近时,能看到他瞳孔里的挣扎——那是岳川根据《无间道》里梁朝伟的表演精髓,再结合“龙国孝悌观”调整的细节,比直白的哭戏更有冲击力。
《滨江卧底》和《极速战警》同期上映,首日排片《极速战警》占了60%,《滨江卧底》只有20%。
星曜的宣发团队还在影院外发“林浩周边”,吸引粉丝包场。
但到了第三天,风向变了——《极速战警》的口碑崩盘,观众吐槽“剧情像过家家,爆炸比台词多”;
而《滨江卧底》的“茶楼对峙”“警徽传承”片段在短视频平台刷屏,有老警察评论“这才是我们认识的卧底,不是神,是会痛的人”。
影院开始临时加映《滨江卧底》的场次,常有观众看完坐在座位上不走,说“陈永仁最后摸警徽的镜头,想起我牺牲的战友”。
票房反超那天,老徐拿着数据冲进剪辑室,手都在抖:“星曜的票房掉了一半,咱们的排片涨到45%,还有海外影院来问版权!”
岳川没太激动,只是翻着新的剧本大纲——《津门镖师》,复刻《让子弹飞》的“黑色幽默+家国情怀”,把背景改成民国津门,镖师张牧之(本土化改名)带着镖队对抗垄断运输线的军阀,用“镖师规矩”(对应地球版的“江湖道义”)斗智斗勇,里面加入“津门相声”“传统镖书”的元素,让幽默更有龙国味。
“现在星曜的《极速战警》撤档了,”小唐拿着新闻,“他们想找咱们买《滨江卧底》的改编权,说要拍‘偶像版’。”
岳川笑着摇了摇头,把《津门镖师》的剧本推给小唐:“龙国的影视圈,不是缺流量,是缺能站住脚的‘根’——《滨江卧底》火了,不是因为抄得好,是因为咱把地球的‘魂’,装进了龙国的‘壳’里。下一步,咱要让更多人知道,龙国的故事,比流量片更有嚼头。”
首映礼的晚上,滨江城的影院外,有观众举着“陈永仁的警徽”手办,说“以后再也不想看只会耍帅的警察了”。
岳川看着这一幕,想起前世在地球看《无间道》的震撼——好的故事从来不分国界,关键是要扎进本土的土壤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龙国文娱的缺口,还等着用一个又一个“有魂的故事”去填补,而他手里的“剧本”,才刚翻开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