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先起来吃早餐吧。吃完再睡个回笼觉。”
早晨6点半左右,施丽虹就准备好了山药排骨粥,红糖馒头,外加一锅用自酿的黄酒加红糖煮的红枣鸡蛋酒,这是补气血的。
接着,施丽虹回房间,轻声细语地唤醒了还赖在被窝里的女儿。
“妈,你怎么起这么早?”
周娉婷睡眼惺忪地从被窝里探出头,声音里带着浓浓的鼻音。
“妈太高兴了,太激动了,四点就醒过来了,索性就早点起来准备早餐了。”
施丽虹坐在床边,伸手替女儿掖了掖被角,动作轻柔,与昨日摊位上那个中气十足、风风火火的女人判若两人。
她看着女儿疲惫的眉眼,心疼道:“昨晚盘账到那么晚,快起来喝口热乎的,暖暖胃再睡。”
厨房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熬得浓稠的山药排骨粥,雪白的米粒裹着软糯的山药和脱骨的肉块;红糖馒头蓬松暄软,透着麦香和甜意。
那锅红枣鸡蛋酒更是热气腾腾,深琥珀色的汤汁里卧着饱满的红枣和圆润的鸡蛋,浓郁的酒香混合着红糖的焦甜,光是闻着就让人精神一振。
周娉婷披着外套坐到桌边,睡意被这浓郁的香气驱散了大半。
她捧起一碗鸡蛋酒,热乎乎的温度从掌心传到四肢百骸。
“哇,妈,好香啊!”
周伟康揉着眼睛,趿拉着拖鞋也钻进了餐厅,夸张地吸着鼻子,“排骨粥!我的最爱!”
“去,先去洗漱去!”
施丽虹笑着嗔了一句,“待会儿先给你媳妇端一碗鸡蛋酒进去。让她吃完再睡会。”
片刻后,餐桌上,施丽虹看着埋头喝粥的儿女,清了清嗓子,声音里却带着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
“婷婷,伟康,你们今天是打算去找新摊位吗?”
周娉婷和周伟康同时抬起头,看向母亲,随即点了点头。
“哎,好!好!好!”
施丽虹难掩激动之色,连声叫好,昨天那火爆的生意场景历历在目,心里头那股子热乎劲儿啊,现在想起来还直冒泡泡。
“娉婷啊,你要再喝点粥不?”
“不了,妈,我已经饱了。”
周娉婷摸着暖暖的胃。母亲如今的转变让她眼眶微微发红,她也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上午九点刚过,11月初的金城秋阳正好,带着些许凉意。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九,按照金城一带乡镇的集市传统,有三个地方逢集,分别是:北边的佛马镇、东边的苏溪镇和南边稍远些的云岭镇。
苏溪镇离市区最近,交通也最方便。
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实地考察这三个集市的规模、人流量、消费氛围,特别是看看有没有位置、大小和租金都合适的摊位出租。
第一站,姐弟俩先去了佛马镇集市。因为那里有个新兴的工业园区,姐弟俩一致认为那里的人流应该相对密集。
佛马集市设在镇中心一条略显狭窄的老街上。
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从带着泥土气的时令蔬菜、活蹦乱跳的溪鱼,到竹木农具、锅碗瓢盆,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吆喝声用的是地道的金城土话,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姐弟俩在人流中缓慢穿行。
“姐,这里人倒是不少,挺热闹的。就是街道窄了点。”
周伟康踮着脚张望。周娉婷也在仔细观察着为数不多的几个服装摊位。
它们主要集中在老街中段,卖的多是些深色耐穿的化纤裤子、厚实的棉毛衫、童装或者印着大红大绿图案的廉价t恤,款式保守,面料也普通。
她还注意到几个空着的摊位位置都比较偏,要么在街尾光线不好,要么旁边紧挨着卖锄头和猪饲料的摊子。
“人流量还行,但感觉大家主要是来买农副产品的。”
周娉婷掏出笔记本,快速记下要点。
“服装摊生意看起来一般,目标客群和咱们的杭货不太搭。空位置租金应该便宜,但地段太差。”
虽然新兴工业园区已建立,但显然配套设施还未同步,她心里初步排除了这里。
第二站,苏溪镇。
这儿离市区最近,沿着宽敞的县道只要十几分钟就到了。
集市规模明显比佛马镇大得多,设在镇中心街上。
街道两旁也都是店铺。和周娉婷前期租的那三个摊位大差不差。
这里不仅卖农副产品,日用百货、成衣鞋帽、小家电、甚至Vcd碟片的摊位都多了起来,空气里还混杂着食物的香气和劣质香水的味道,年轻人的身影也明显增多,不少还是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来的。
服装摊从街头到街尾都有摆,且各种档次的都有,竞争相当激烈。摊主们的吆喝也更“时髦”些。
“姐,快看!那个摊子跟咱家风格有点像,人好多!”
周伟康指着不远处一个挂着不少新款夹克和针织衫的摊位,那里围了好几个年轻姑娘。
周娉婷点点头,苏溪镇的活力和潜在的购买力确实更吸引人。
他们找到一个挂着“摊位出租”牌子的炒货店。店里弥漫着一片炒瓜子、炒花生的香味。
“租摊位?”
店主是一对四十来岁的中年夫妻,主事的一看就是妻子,“你们是卖什么的?”
“我和弟弟卖女装的。”
周娉婷连忙解释道。
“卖衣服的不租!我们是要租平摊的。你们卖衣服的一挂版,我们后面的店铺全被挡严实了,你们还是去别处看看吧。”
店主出言婉拒了。
姐弟俩只好悻悻然地离开,重新逛了起来。
姐弟俩行至菜市场时,看到西侧大门旁有一个5米左右的空位。
“姐!这个位置可以啊!”
周伟康眼睛放光,声音里都带着兴奋。周娉婷也心动了。
位置确实不错,人流量也大。
姐弟俩连忙向菜贩子询问了菜市场管理处的位置,然后急切地快步往管理处而去。
市场管理办公室——
位于菜市场后面一个临时搭建的砖瓦房内。
里面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穿着整洁的妇女,正在织毛衣。
“哦,那个摊位啊?”
妇女放下毛衣针,态度挺和气,“原先也是卖服装的。前段时间摊主出了车祸,就空出来让市场帮忙转租了。”
“租金嘛,”她拿出一个笔记本看了看,“他的投标价是5000一年的。80元一个集。租期到明年三月初八止。”
80一个集,这个价格性价比不错,关键是位置本身确实很好。
周娉婷心里快速盘算着成本和预期收益。
“大姐,容我和弟弟商量一下,过一会儿给您答复,好吗?”周娉婷带着诚恳的笑容问。
妇女笑了笑,打量了他们一眼:“行,小姑娘,你们应该也是卖服装的吧。这眼看着马上就要到年关了,旺季就要到了,这个位置这个价,在苏溪集算公道的了。”
姐弟俩冲菜场管理人员善意地笑了笑,就走到管理处外面五米处低声交谈了起来。
“伟康,你怎么看?”
周娉婷一本正经地征询着弟弟的意见。
“我没意见,姐,要不我们就选这里好了。我觉得这里的位置、距离、租金都很合适。可以租!”
周伟康一看就是相当满意此处。
“那要不要先去云岭看看情况再决定?”
周娉婷不确定地问道。
“哎呀,姐,好位置不等人。万一等我们回来,这个位置被人定走了可怎么办?”
周伟康显得比较急切。
“再说了,云岭那边都靠近山区了,距离远不说,经济也肯定没这边发达。要不,我们就直接定这里吧。”
周娉婷沉思了一会,也觉得弟弟周伟康的分析得很有道理。
于是,姐弟俩就重新返回市场办公室,爽快的交付了租金。
这下,逢二和逢七的集市就这么顺利地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