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宴跟顾青荷夫妻两个就打算趁着这段时间,把果园跟养蜂一事给处理好。
虽然说这果园都还是没影的事,但夫妻二人就已经在盘算着多一个果园,多养二十箱蜜蜂后,家里能多赚多少银子。
不过果园赚的再多,也没有今年的棉花赚钱,今年的棉花是真的多啊!
秋日的阳光温柔的洒在无垠的棉田上,此刻绿色的棉株已褪去盛夏的浓墨,换上浅黄与深绿交织的衣裳。
枝桠间,饱满的棉桃缀满枝头,有的已迫不及待地咧开嘴,吐出洁白的棉絮,像一团团蓬松的云絮挂在枝头,又似千万只白鸽停歇在绿叶间。
风拂过,棉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洁白的棉絮随风轻轻摇曳。
远远望去,整片棉田如同翻滚着的雪浪,在阳光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
偶有几只彩蝶在棉花间飞舞,为这片宁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灵动。
田埂边,几朵野菊悄然绽放,金黄的花瓣与洁白的棉花相映成趣。
放眼望去,无垠的棉田一直铺展到天边,与湛蓝的天空相接,构成一幅宁静而富饶的田园画卷,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棉花的清香与丰收的甜蜜。
宋书宴看着一望无垠的棉田,脸上不由露出喜悦的微笑,采集了二十来斤用于制作靠枕棉花后,他也转身回了家中。
此刻家中,顾青荷正抱着哭闹不止的宋小四,一边拍背,一边轻声念着歌谣哄着。
“门对门,虎对虎!
幺幺上山打老虎,老虎有几只?
一二三四五!
打着没?
没打着,因为幺幺不会数……”
拍完背背,唱着歌谣哄了很久,可宋小四依旧哭个不停,小脸涨得通红。
顾青荷急得额头都冒出细汗,嘴里嘟囔着:“这孩子今儿是咋啦!”
这时宋书宴走进家门,听到哭声赶忙上前,“怎么回事儿,这是饿了还是咋的?”
顾青荷摇摇头,“奶娘刚喂过奶,也换了尿布,就是哄不好,我带着也哄不好。”
宋书宴接过孩子,轻轻颠着,忽然想到什么,“会不会是肚子胀气不舒服?”
“应该不是,二月才肠胀气,这孩子都六七个月了,怎么可能还会胀气。
我“觉得应该是受凉了,这两日天气变化快,小四一时不适应也很正常。”
”要不,我去把葛大夫喊来看看?”
宋书宴想了想后说道,孩子不舒服还是要早点看一看大夫,避免越拖越严重。
“成,那你让葛大夫来一趟。”
顾青荷点点头,宋书宴说罢也匆匆出了门,往葛大夫家赶去。
一路上,他心里满是担忧,脚步也愈发急促。到了葛大夫家,说明来意后,葛大夫赶忙收拾药箱跟着他往回走。
回到家中,葛大夫仔细的给宋小四这个小家伙把了脉,又查看了一番。
随后,他捋了捋胡须道:“孩子并无大碍,就是受了点凉。我开几副药,你让奶娘喝了再喂孩子,吃了就会好起来。”
“还有这衣服谁做的啊?”
“咯吱窝这里有一点紧,躺着穿没什么,你一抱起来衣服就有点扯,你们可能没注意,他两边都难受不哭才怪。”
顾青荷跟宋书宴听了这话后,又看了一眼孩子的衣服,这才松了口气,无奈一笑。
这衣服是孟月乐那个丫头做的,她这两年才开始学女红,做衣服手艺比较差。
两人闻言看了看顾小四的衣服,果然咯吱窝那里有点紧,不抱还不明显一抱就很紧了,他们两个平时居然都没注意到。
这孩子爱哭,天天都要让人抱着,顾青荷也就没多想,好在葛大夫提醒的及时。
“可谢葛大夫。”
宋书宴赶紧谢过葛大夫,送他出了门。回来后,顾青荷笑着说:“瞧这孩子,原来是着凉了,再加上被衣服闹的。”
宋书宴点头,“这丫头,做衣服的手艺还得好好练练,不过孩子没事就好。”
两人给孩子换了一件衣服后,果然小四哭了一阵子后就渐渐睡着了。
见此夫妻二人都松了一口气,将孩子放小床上盖好被子后,这才小心翼翼的出了房门。
“夫君,明日就要开始收棉花了,文老板那边捎信了吗?他什么时候过来。”
“我昨日就已经去信了,等他收到信再带着车队过来,估计要半个月以后了。”
两人出了卧室后,一边往书房走一边说着话,讨论的都是秋收的事情。
“半个月,差不多了!”
顾青荷算了一下收棉花需要的时候后点点头,然后盘算着这段时候各种开销。
首先是果园那边的开荒种树,大概花了两百贯钱,后面买蜂种请人养蜂又花费了五十贯,之后就是家里的日常开销。
顾青荷他们一家人的每月的日常开销还是比较少的,肉食是自己家的鸡鸭鹅鱼。
米面粮油都是自己家里种的,不需要格外花钱,顶多买一些新鲜猪肉、盐以及香料。
这些支出还没有她每日用的润颜膏贵,平均下来生活开销大概是一贯钱。
上半年家里养蚕,卖早稻挣的银钱,顾青荷一直留在没用过,如今她手里的银钱也是相当多的,就是买避孕香依旧买不起。
今年一千多亩水田,早稻也收了不少,再加上之前存粮大概还有一百六十石左右,卖粮食总共收回来了一千一百贯钱。
如今家里的库房里已经没什么存粮了,之前留下的玉米、黄豆、红薯这些都只够家里的鸡鸭猪牛喂养到十二月份。
不过好在进入十二月前,秋收都已经早早结束了,二百五十亩的玉米,六十亩的红薯,以及四十亩黄豆,加一起能收不少。
山坡上三百亩的桑园,自从春蚕养殖结束后,她便套种了玉米、红薯以及黄豆,再加上原本的五十亩地,一共种植了三百五十亩。
只是山坡上桑园里套种的粮食收成都不高,玉米一亩地连两石收成都没有,不过就算是产量低,但这么多田地加一起也不少了。
顾青荷计算粮食的算盘打的啪啪作响,她要把秋收这段时间,家人以及帮工们需要吃多少粮食全给算出来。
然后还要把家里的小麦跟稻谷,运到镇上的水磨作坊磨成面粉舂成大米。
不提前准备好,等秋收来了后,一家人忙的热火朝天,根本也没时间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