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先生乃东郡名士,策岂敢相忘。只是当时身在寿春,不便与先生往来。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孙策热情相迎。他虽在战场上勇猛无匹,对待贤士却格外谦逊。
寒暄过后,陈宫道明来意:我与王朗有旧交,此来是为劝降。
黄盖闻言按捺不住:我军苦战十余日,眼看就要攻破会稽,岂能让你三言两语就劝降?
孙策厉声喝止:黄将军休得无礼!
程普连忙拉住黄盖,低声道:主公自有主张,且静观其变。
孙策向陈宫致歉:黄将军乃先父旧部,望先生海涵。
陈宫不以为意:孙郎多虑了。陈某此来另有要事——听闻袁术已下令调你回庐江,恐你抗命不遵,故特来相见。
“孙郎的心思我明白,可如今形势所迫,还需暂且忍耐。”
孙策心中一震,先是周瑜派吕蒙送来书信劝他隐忍,现在陈宫又星夜兼程赶来劝他克制。
他抬手示意,众将领会其意,纷纷退出大帐。
孙策沉声问道:“先生,莫非当前局势有何异样?”
陈宫见孙策屏退众人,暗自赞许:“曹操迎奉天子至许都,欲效仿高祖为义帝发丧之举,借讨伐叛逆之名收揽民心。”
“袁术狂妄自大,私藏传国玉玺,又驱逐名士孔融,显然已有不臣之意。”
“更在寿春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袁术,这是要称帝啊!”
此言一出,孙策惊得站起身来:“称帝?袁术竟敢称帝?他莫非疯了?”
虽然占据淮南,击败刘繇,但袁术连一州之地都未完全掌控。
如此境况竟想称帝,孙策实在难以理解。
陈宫冷笑道:“袁术清醒得很!他身为四世三公袁氏嫡子,麾下聚集众多能人异士;更有十余万精兵强将。”
“许都天子乃董卓所立,名不正言不顺,还有诛杀袁氏满门的污点。”
“如今袁术手握玉玺,只要登基称帝,宣称要为袁氏 ,便可名正言顺进军许都!”
“若曹操兵败,天子遇难,天下必将重现秦末群雄逐鹿之局。”
孙策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原以为袁术疯癫,没想到他竟是胸有成竹要除掉刘协!
只要刘协一死,汉室气数便尽。
即便另有宗室称帝,也难以服众。
就像当年曹丕受禅,刘备虽称帝又有几人认可?
孙策深施一礼:“若袁术称帝,我当如何自处?还请先生指点!”
陈宫眼中闪过精光:“孙郎不必忧虑!”
“袁术调你去庐江,是怕曹操突然南下破坏他称帝大计。想借你之手阻挡曹军。”
“可惜他麾下无人识破曹操计谋。只要袁术不称帝,曹操绝不会南下,颍水练兵不过是虚张声势。”
“而这正是孙郎的良机!”
“你可借机进驻庐江,积蓄实力,静观时变。”
“若袁术称帝后命你为先锋,就以报父仇为由转攻江夏。”
“曹操若胜,则取寿春占江东;曹操若败,则趁机攻取荆州!”
孙策恍然大悟:“先生一席话,令孙策豁然开朗!他日若有所成,必当厚待先生!”
陈宫心中暗喜,面上却故作谦逊:孙将军过誉了,无论袁术胜负如何,这会稽郡终将归于将军麾下。
孙策闻言展颜,领会了陈宫话中深意。
他当即传令三军整装出发,率部返回庐江。
临行前,孙策将陈宫的建议写成密信,交由吕蒙带回居巢。
见孙策大军启程,陈宫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快意,在江畔纵声长笑:李显谋,你未免太过狂妄!
昔 在山阳郡将吕布、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今日我陈宫也要在江东坐看曹操与袁术相争。
即便你能击败袁术,这江东六郡也绝不会落入曹操之手!
居巢城内,琴音袅袅。
三十余名士子正在庭院中抚琴献艺,期盼能得到指点。
主位上端坐着一位锦袍青年,风姿俊逸,正是新任居巢长、庐江周氏才俊——周瑜周公瑾。
琴声悠扬间,周瑜忽然侧首望向左侧一名士子,唇角微扬。
四周顿时响起阵阵低语:
周郎回头了!
定是那士 错了音律。
周郎果然名不虚传,曲有误,周郎顾。
待最后一位士子奏毕,周瑜起身逐一指点众人琴艺疏漏,令在场士子无不叹服。
众人散去后,吕蒙匆匆入院,恭敬行礼:公子,孙将军有书信到。
周瑜展信细读,眉头渐蹙:陈宫竟会为伯符出谋划策?
在寿春时,周瑜就与陈宫有过交往,对此人素无好感。
陈公台城府极深,伯符又天性豪爽,不设防人。这番计策看似为伯符着想,实则将其当作棋子。真当我周瑜看不透其中玄机么!
周瑜眸中寒光乍现。
吕蒙立即握紧剑柄:公子,我这就带人去会稽取了陈宫性命!
少年虽幼,胆识过人。自投效周瑜以来,吕蒙便对其才智风范倾心折服。但凡有人触怒周瑜,吕蒙必以性命相搏。
周瑜轻抚吕蒙的头,温声道:“小蒙,多读些书吧,别总想着舞刀弄枪。”
众门客里,就数吕蒙年纪最小。
吕蒙昂首挺胸:“小蒙不要读书,只想做公子最锋利的剑!”
见他这般倔强,周瑜不再多言。
少年心性,待年岁渐长,自会明白读书的益处。
周瑜负手踱步,眉宇间透着忧虑。
陈宫为孙策筹谋的计策,令他隐隐不安。
“此人先投曹操,后随吕布,在袁术帐下未久,又欲辅佐伯符。”
“朝秦暮楚,其心难测。”
“此计看似周全:若曹操胜则取寿春占江东,若曹操败则攻襄阳夺荆州。”
“可自伯符攻打江夏那刻起,便已背负叛逆之名。”
“袁术若败,曹操岂会放过伯符?”
“但若直言相谏,伯符必不以为意,反显得我气量狭小。”
沉思良久,周瑜疾书密信,交予吕蒙。
“速去东城,将此信亲手交给子敬,请他即刻来居巢。”
吕蒙郑重点头,藏好信件转身离去。
周瑜遥望许都方向,神色复杂。
“叔父召我去许都,可我若离去,伯符在江东便孤立无援。”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乱世浮沉,福祸难料。许都未必是桃源,江东亦非绝境。”
“叔父,恕难从命!”
......
寿春城内,袁术怒摔玉杯。
吕布押解韩胤赴许都时,竟让副使传话:“虎女安配犬子?”
字字诛心。
这句狂言将袁术气得浑身发抖。
“三姓家奴,安敢辱我!”
向来以四世三公自傲的袁术,本就觉得联姻是屈尊降贵。未料吕布不仅拒绝,还将使者押送敌营,更以“犬子”相辱。
奇耻大辱!
这是对汝南袁氏最恶毒的蔑视!
从未遭受过如此奇耻大辱!
袁术颤抖着双手捧起传国玉玺,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竟敢称我儿为犬子!
代汉者当涂高,涂高正是我袁公路!
天赐玉玺,汉室气数已尽!
登帝位,建仲朝,朕乃天命所归!
袁术的面容骤然狰狞。
传令!十日后举行登基大典!
追随朕者皆为开国功臣,违逆者格杀勿论!
谁曾想,吕布那句吾虎女,焉能嫁犬子?竟成了袁术称帝的契机。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六月。
袁术在寿春登基称帝,国号仲氏,设立百官,公然与许都的汉献帝分庭抗礼!
与此同时。
袁术的治中韩胤刚被押解至许都。
听闻袁术称帝的消息,韩胤当场昏厥。
原本指望姻亲杨彪能周旋保命,岂料袁术竟行此大逆之举。
韩胤只觉五雷轰顶。
这分明是要用我的人头祭旗啊!
司空府内,曹操抚掌大笑:袁术竟敢僭越称帝,此乃天赐良机,不灭此贼枉为人臣!
【求追定】
第107章 英才齐聚,郭奉孝出仕(求全订)
虽然寻回玉玺可重振汉室声威,但曹操只能徐徐图之。
贸然出兵恐生变故。
如今袁术自取 ,给了曹操出师的绝佳借口。
满朝文武震惊不已。
娶了袁术妹妹的杨彪追悔莫及。
昔日豪门联姻是为互利,如今却成灭族之祸。
袁公路愚不可及!私藏玉玺已是死罪,竟敢称帝!
若论九族连坐,杨彪妻儿皆在诛杀之列。
陛下!老臣有罪!
杨彪老泪纵横,出列向献帝请罪。
杨彪虽一身傲骨,此刻却顾不得这些了——妻儿性命危在旦夕,傲骨又算得了什么!
刘协气得脸色发青。这少年天子刚挣脱西凉军的桎梏,在许都立足未满一年,袁术竟敢公然称帝!简直视汉室天威如无物。
见杨彪伏地请罪,刘协忆起长安时他的忠心护持,心头一软:爱卿何至于此!袁术 ,与卿何干?
按律当诛九族啊!杨彪老泪纵横,老臣妻儿皆在株连之列。只求陛下念在旧情,饶他们性命。老臣愿辞官归隐......
刘协急忙离座搀扶:爱卿多虑了。袁术自取 ,诛其三族足矣。朕还等着日日聆听爱卿教诲呢!
杨彪暗自松了口气,郑重叩首。
刘协环视群臣:曹爱卿为何还未到?
司徒赵温奏道:曹司空去迎袁绍了。
袁绍?少年天子眼中闪过犹疑,他可是袁术兄长。诸位爱卿,此人会不会......
殿中骤然死寂。
这些历经宦海的老臣们心知肚明:袁绍拒不朝贡,其野心昭然若揭。但谁又敢明言?
赵温打破沉默:陛下不妨等曹司空回禀。
群臣纷纷附和。刘协点头——这等棘手事,交给曹操便是。
许都城外尘土飞扬。袁绍亲率颜良、文丑及五百铁骑疾驰而来。
许攸上次出使受挫,回邺城后遭袁绍痛斥。不过念及旧情,袁绍终究宽恕了他。毕竟青州管辖权已到手,只是少了刺史任命权。
权衡再三,袁绍决定亲赴许都。
至于凶险?他袁本初何曾畏惧!
袁绍毫无畏惧!
曹操昔日与袁绍交好,若敢此时对袁绍下手,袁氏门生故旧必将踏平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