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库的铁门在身后重重合上时,清璃才敢大口喘气。
潮湿的空气里满是岩石的冷香,一排排玻璃展柜从地面延伸到天花板,里面整齐码放着裹着标签的岩芯样本 —— 从三叠纪的砂岩到白垩纪的石灰岩,标签上的年份像一串倒叙的时光密码,在应急灯的暖光下泛着淡黄的光。
季临野靠在门后,耳贴门板听着外面的动静,黑衣人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越来越近,每一声都像敲在紧绷的神经上。
“他们在找通风口的出口,暂时不会过来,但最多十分钟就会搜到这里。” 季临野直起身,手腕上的地质溜溜球已从警戒的浅黄转回透明,内部石英晶体却在缓慢旋转,像是在感知周围的能量。
他走到展柜前,指尖划过玻璃表面,“寒武纪的岩芯应该在最里面,按地质年代排序,这里的样本是从新到老摆放的 —— 寒武纪距今约 5.41 到 4.85 亿年,是显生宙的开端,那时候的岩石大多保留着最原始的沉积结构,更容易藏住深脉能量。”
清璃没动,目光落在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展柜上。里面的岩芯是灰黑色的玄武岩,标签写着 “2018 年,冰岛辛格维利尔峡谷”。
她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指尖刚碰到玻璃,耳垂上的金色耳钉突然传来一阵温热,像是被唤醒的火种。紧接着,一股细微的震颤顺着指尖蔓延到手臂,右臂的金色辉长岩纹路也随之泛起淡光 —— 不是之前失控时的灼热,而是一种温和的共鸣,像隔着玻璃听到了石头的心跳,那是玄武岩里铁镁矿物的磁矩振动,与深脉频率产生了微弱耦合。
“怎么了?” 季临野注意到她的异样,走过来时,溜溜球突然 “嗡” 地一声轻响,球体表面浮现出细密的六方晶格,像结了层透明的冰晶,“它在共鸣,石英对硅质矿物的振动最敏感,这里肯定有寒武纪的硅质岩芯 —— 寒武纪早世浅海硅质沉积发育,硅含量能达到 90% 以上,是深脉能量的天然载体。”
清璃收回手,耳钉的温度慢慢褪去,纹路的光芒也随之减弱。她想起父亲笔记里的片段 ——“深脉频率藏于古岩之芯,韵律解码者,需以心感脉,以脉寻律”,还有后面补充的小字:“寒武纪硅质岩,层理间距与深脉基础频率 0.87hz 同源”。当时她以为是晦涩的地质术语,现在才明白,所谓 “韵律”,就是岩芯层理里藏了亿万年的沉积韵律,每一层都对应着当时的海水波动,而这种波动,恰好与深脉的基础频率同步。
“我试试。” 清璃深吸一口气,走到下一个展柜前。这次她没有碰玻璃,而是闭上眼睛,将掌心悬在岩芯上方。作为矿物实验室的研究员,她对岩石的触感再熟悉不过 —— 侏罗纪的砂岩颗粒粗,白垩纪的石灰岩密度低,而寒武纪的硅质岩,应该带着一种致密而温润的能量感。渐渐地,掌心传来一阵细微的麻痒,眼前的黑暗里浮现出层层叠叠的光带 —— 是岩芯的层理结构,每一条光带都像一条纤细的琴弦,顺着固定的频率轻轻颤动,那频率,正是 0.87hz。
“听见了吗?” 清璃睁开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层理的韵律,寒武纪的硅质岩因为当时大气氧含量骤升,硅质沉积速度均匀,层理间距刚好是 0.12 毫米,每毫米对应 7.25hz 的振动,叠加起来就是深脉的基础频率。” 她顿了顿,走向更深处的展柜,“找到层理最均匀的那块,就是我们要找的。”
季临野跟在她身后,溜溜球的六方晶格越发明亮,旋转速度不知不觉间放缓,从之前的 12 圈 \/ 秒降至 8 圈 \/ 秒,中频模式的能量波纹在空气中荡开,刚好与清璃感知到的层理韵律形成共振。“它在帮你放大信号。” 他轻声说,看着球体表面的晶格随着清璃的步伐轻轻流动,“石英的压电效应能转化机械能为电能,你的辉长岩因子激活了它的星核碎片,现在它就像个能量放大器,能捕捉到岩芯里最细微的深脉波动。”
清璃走到岩芯库最内侧的展柜前,停下了脚步。这里的岩芯样本比之前的都要粗壮,颜色是罕见的淡青色,标签上除了 “寒武纪,1965 年,云南澄江”,还标注着 “硅质结核,含三叶虫碎屑,层理间距 0.12mm±0.01mm”—— 正是父亲笔记里描述的特征。她伸出手,这次没有悬停,而是直接按在了玻璃上 ——
瞬间,一股远超之前的共鸣席卷而来。不是细微的震颤,而是像站在亿年前的浅海边,感受着海水随着地球自转形成的潮汐韵律。无数道淡蓝色的光带从岩芯里涌出来,在她眼前织成一张光网,光带的间距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每一道都对应着一层岩芯的沉积痕迹。光网的中心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像是被锁住的门,而光网的频率,竟和她右臂纹路的波动完全一致。更让她惊讶的是,光网中还夹杂着细微的金色光点 —— 是岩芯里三叶虫碎屑的钙质外壳,它们的结晶方向,刚好为深脉能量提供了天然的传导通道。
“就是它了。” 清璃的声音有些发飘,指尖在玻璃上滑动,跟着光网的轨迹画了个圈。展柜突然发出 “咔” 的轻响,侧面弹出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盒面嵌着一个复杂的机关锁,锁孔周围刻着与光网同源的纹路 —— 这就是保护机关,需要与层理韵律完全匹配的深脉频率才能开启。
季临野凑过来,溜溜球的六方晶格刚好贴在机关锁旁,球体的旋转频率与锁孔纹路的波动逐渐同步。“我的溜溜球能匹配频率,但能量不够,需要你的深脉因子注入。” 他看着清璃的右臂,“辉长岩属于基性岩,铁镁含量高,能与硅质岩形成能量互补,但需要载体 —— 你之前觉醒时,应该保存了因子能量,或许……”
他的话没说完,清璃突然 “嘶” 了一声。刚才躲进通风口时,她的手背被铁锈划破了一道小口子,刚才按玻璃时不小心蹭到了机关锁的边缘,一滴鲜血刚好落在锁孔里。
奇迹发生了 —— 机关锁突然亮起淡金色的光,与清璃纹路的颜色一模一样。那是血液里的铁元素与辉长岩因子结合,形成了天然的 “能量钥匙”。光网的缺口开始扩大,金属盒发出 “嗡” 的能量声,像是沉睡的机关被唤醒,内部传来细微的 “咔嗒” 声 —— 是岩芯层理与能量频率咬合的声音。
“是你的血。” 季临野眼中闪过惊喜,立刻将溜溜球贴在机关锁上,球体的旋转速度稳定在 8 圈 \/ 秒,中频模式的能量波纹顺着锁孔蔓延进去,“寒武纪硅质岩的孔隙度只有 2%,能量传导效率低,你的血液提供了初始能量,我的溜溜球能通过石英的压电效应放大 ——1 秒 8 圈的旋转速度,刚好能让能量波与层理韵律共振,就像给岩石‘调音’。”
清璃看着溜溜球表面的六方晶格与锁孔的光纹逐渐融合,淡金色的光与淡蓝色的能量波纹交织在一起,像两股缠绕的溪流。金属盒的缝隙里开始渗出细碎的光粒,那些光粒的轨迹,与岩芯里三叶虫碎屑的排列方向完全一致 —— 是深脉能量找到了最适合的传导路径。随着溜溜球的旋转,光粒越来越多,最后 “啪” 地一声轻响,盒盖弹开了。
里面躺着一块拳头大小的岩芯 —— 正是他们要找的寒武纪硅质岩芯。淡青色的岩芯表面泛着温润的光,用指甲轻划,能感觉到硅质岩特有的致密感(莫氏硬度 6.5,比普通玻璃还硬)。阳光透过应急灯的滤镜,在岩芯表面折射出七彩的光斑,那是硅原子的四面体结构对光的色散效应。更神奇的是,岩芯内部隐约能看到流动的淡蓝色能量,顺着层理方向缓缓移动,像藏了一汪亿万年不涸的浅海。
岩芯旁边放着一张折叠的羊皮纸,上面画着一张简易的地图,标注着冰岛辛格维利尔峡谷的坐标,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寒武纪硅质岩,深脉之锚,安魂曲需此调律”。清璃立刻明白,父亲笔记里的 “韵律解码法”,就是要用这块岩芯的沉积韵律,作为 “深脉安魂曲” 的基准频率。
“找到了。” 季临野伸手去拿岩芯,指尖刚碰到,外面突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 —— 是铁门被撞开的声音,黑衣人的怒吼声瞬间填满了岩芯库。
“快走!” 季临野一把将岩芯和羊皮纸塞进清璃的背包,拉起她就往侧面的应急通道跑。溜溜球的六方晶格已经收起,恢复成初始的透明形态,却在跑动中与清璃背包里的岩芯产生共鸣,发出细微的 “嗡” 声 —— 那是石英与硅质岩的振动耦合,也是科学与神秘在深脉能量中,第一次完美的交融。
清璃回头望了一眼被黑衣人群体涌入的展柜区,应急灯的光在混乱中摇曳,而她的掌心,还残留着寒武纪岩芯传来的、属于亿年前浅海的温润脉动 —— 那是地质的记忆,是科学的密码,更是解开所有谜团的第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