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衍宗基地的最后一盏灵能灯调试完毕时,林渊与苏瑶站在理念讲堂的空地上,看着墙壁上尚未刻字的空白区域,心中已有了清晰的规划 , 传承科学修仙,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一套能扎根人心的理念体系,从收徒标准到课程设计,每一步都要紧扣 “科学与修仙融合” 的核心。
首当其冲的是收徒标准。林渊在玄天协作联盟议会发布招徒公告时,特意避开了传统修仙 “看天赋、论出身” 的惯例,转而强调两点核心:“其一,认同‘科学修仙’理念,相信修仙可通过数据量化、规则解析提升效率;其二,具备基础理性思维,能理解‘能量守恒’‘因果逻辑’等基本规律。”
公告中特意举例说明:“哪怕是未觉醒灵根的凡人少年,只要能通过‘灵气量化仪使用测试’,理解‘不同呼吸节奏对应不同灵气吸收效率’,即可报名;反之,若修士仍坚持‘修仙靠顿悟、凭感觉’,拒绝用检测仪验证修炼效果,哪怕已达筑基期,也暂不收录。”
公告发布仅三日,报名者就突破 200 人,既有来自偏远山村的凡人子弟,也有老牌宗门的筑基修士。林渊与苏瑶亲自在天衍宗庭院中筛选,筛选方式并非传统的灵根检测,而是一场 “理念问答” 与 “实操测试”:问答环节考察对 “理性修仙” 的理解,实操环节则让报名者用灵气量化仪记录自己的吐纳数据,并分析数据差异的原因。
“我之前修炼总觉得‘卡住了’,今天才知道,原来我每次吐纳时憋气太久,反而让灵气流失了!” 一名来自西山宗的筑基修士看着检测仪上的曲线,恍然大悟,“这就是您说的‘数据能找问题’吧?我愿意跟着您学习科学修仙!” 这样的场景,在筛选过程中频频出现。
筛选的同时,林渊与苏瑶也完成了课程体系的设计,四门主修课程层层递进,将科学思维融入修仙教学:
《修仙基础》课上,不再是单纯讲解吐纳法口诀,而是让弟子用灵气量化仪实时记录数据 。
《现代科学》课则从基础规律入手,林渊用简化的语言讲解 “能量守恒”:“灵气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比如丹药的灵气,会转化为修士体内的灵力,再转化为施展术法的能量。” 他还结合地球送来的灵能器械,演示 “科技如何辅助修仙”:“灵能稳定器可让施法时的灵气波动从 ±15% 降至 ±3%,相当于给术法加了‘精准校准器’。”
《法则解析》课由苏瑶主导,她用圣女力量凝聚出 “天道脉络全息图”,再结合玄机子提供的量子道文阵图,拆解法则运作逻辑:“你们看,‘空间法则’的核心是‘坐标锁定’,量子道文中的‘空间纹’其实就是在标注精准坐标;‘时间法则’的关键是‘流速调控’,就像水流可快可慢,时间流速也能通过能量干预微调,但需遵循‘因果闭环’,不能随意篡改过去。” 这种 “可视化 + 逻辑化” 的讲解,让原本抽象的 “法则感悟” 变得清晰可触。
《双界历史》课则通过 “全息影像” 还原混沌危机与双线救赎的全过程,重点展示 “技术协作” 的重要性:“击溃混沌主宰时,玄机子的天机测算、王炼器师的设备修复、陈默的灵魂探测,缺一不可。”
课程之外,苏瑶还提出天衍宗的三大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刻在理念讲堂的墙壁上,字体旁配量子道文注解,既显庄重,又便于弟子记忆:
“理性修仙” 四个字旁,刻着 “数据为证,规则为凭” 的道文,提醒弟子不迷信经验、不盲从权威;“协作共生” 旁刻着 “各展所长,互补共赢”,要求实验室项目需 2-3 人组队完成,强制弟子在合作中学习;“守护双界” 旁则刻着 “一界安则两界宁”,明确将 “双界和平” 纳入弟子责任,未来需定期参与玄天混沌残留巡查,或通过副通道为地球提供灵能技术反馈。
让林渊意外的是,筛选期间,雷千绝与陈默竟主动提出加入天衍宗:“我们虽要处理联盟事务,但更想亲身学习科学修仙 , 雷兄我总觉得‘实战靠蛮力’,想知道灵能器械怎么配合术法提升战力;我则想研究‘灵魂探测与量子道文的结合’,帮更多人理解能量流动。”
林渊欣然同意,当场任命:雷千绝为 “实训长老”,负责弟子的实战教学,比如 “灵能剑如何通过能量调控增强穿透力”“量子道文束缚阵如何配合雷系术法困住敌人”;陈默为 “技术长老”,掌管实验室日常运作,同时开设 “量子道文基础课”,从最基础的 “能量传导纹” 教起,确保弟子能独立绘制简单阵图。
当首批 50 名弟子的名单最终确定时,林渊看着名单上 “凡人子弟 23 人、筑基修士 17 人、其他修士 10 人” 的分布,又看了看身旁各司其职的核心成员,心中满是笃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