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明代“应急巧匠县令”!桌改火炉、布缝马槽,用极简改造破军需难题
张恺是浙江鄞县人,宣德三年以监生身份担任江陵县县令。当时征讨交趾的大军路过江陵,总督临近傍晚突然下令,要立刻准备几百套火炉和支架,军令紧急,刻不容缓。
张恺接到命令后毫不慌乱,当即召集木工,让他们把现成的方形漆桌锯掉一半桌腿,再在桌面中间凿个圆孔,把铁锅嵌进去——一套简易火炉瞬间做好,又快又能用。
紧接着,总督又要一千多个马槽。张恺马上找来县里擅长针线活的妇女,让她们用棉布缝成长方形布槽,在槽口缝上绳子,用木桩撑开四角,做成可折叠的临时马槽。士兵喂完马,卷起来就能带走,后续行军完全够用,这套方法后来还成了固定做法。
冯梦龙点评:后来周忱(周文襄)举荐他担任工部主事,他在督运物资时帮了大忙。唉!这可是个监生出身的人啊,任用人才难道能被“学历资历”框死吗?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紧急军需,关键在“弃定制+改现有,以‘极简改造+就地动员’补即时缺口”
张恺能短时间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核心逻辑是“跳出‘从零打造’的固化思维,改造现有物品、调动本地人力,快速满足紧急需求”,可拆解为两层:
1.抓准需求本质:紧急任务优先“可用”,而非“专业”
他明白,大军急需火炉、马槽,核心是“立刻能用、数量够”,而非追求“工艺精良、符合标准”。与其耗时从零打造专业器具,不如改造现成物品,先解决“有无”问题,再兼顾实用性。
2.巧借现有资源:改造物品+就地用人,实现快速量产
他放弃对“专业器具”的执念,用现成的漆桌改火炉、棉布缝马槽,工艺极简、上手快;同时调动木工、妇女等本地人力,不用额外招募,快速实现批量产出,既满足数量要求,又适配行军“便携”的场景。
二、核心启示:遇“紧急任务\/物资缺口”,别死磕,用“改造替代+就地动员”高效破局
张恺的智慧,对紧急任务执行、资源短缺应对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紧急物资缺口”:盘活现有资源,改造替代专业品
若遇到“时间紧、缺专业物资”(如职场紧急会议缺展示架、活动缺收纳工具),别坐等采购。可像张恺那样改造现有物品——会议缺展示架,用办公桌拼接改造;活动缺收纳盒,用快递纸箱裁剪粘贴,快速补位。
- 解决“快速量产需求”:简化工艺+就地用人,提升效率
面对“需大量产出且时间紧”的任务(如临时防疫物资筹备、赛事道具制作),别追求复杂工艺。动员身边可用人力,用“极简操作”降低难度——比如做防疫隔离带,用彩绳+警示牌拼接;赛事道具用卡纸快速组装,兼顾数量与效率。
- 用人打破“资历偏见”:能力比学历重要,务实巧思才是硬核
张恺以监生身份屡解难题,证明“学历资历”不是能力的唯一标准。职场中,别被“出身、学历”限制,新人或非科班从业者,只要能用巧思解决问题,就有价值;管理者用人也别拘泥资格,要关注实际能力。
简单说就是:“紧急任务面前,别死磕专业标准和从零开始。盘活现有资源做改造,动员本地人力快量产,既能满足即时需求,又高效落地。能力不分资历,能解决问题的巧思才是真本事。”
【原文】张恺
张恺,鄞县人,宣德三年,以监生为江陵令。时征交趾大军过,总督日晡立取火炉及架数百。恺即命木工以方漆桌锯半脚,凿其中,以铁锅实之。已又取马槽千余,即取针工各户妇人,以棉布缝成槽,槽口缀以绳,用木桩张其四角,饲马食过便收卷,前路足用,遂以为法。
后周文襄荐为工部主事,督运大得其力。嗟乎!此监生也,用人可以资格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