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李揆:唐代“巧诈破局智者”!用“虚言避祸+稳局保势”解危困,以智术脱险
安禄山谋反,攻破东都洛阳后,派段子光带着李憕、卢奕、蒋清三位官员的首级,到河北地区示众震慑。颜真卿欺骗各位将领说:“我向来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都不是他们的!”随即斩杀段子光,把三颗首级秘密收藏起来。
尚书李揆一直被卢杞憎恨,卢杞借机推荐他担任出使吐蕃的会盟使。李揆以年老为由推辞,担心自己会死在途中,无法完成使命。唐德宗心生怜悯,卢杞却进言说:“与吐蕃议和必须挑选熟悉朝廷事务的人,非李揆不可。李揆去了,那些年纪比他轻的人,以后就没有借口回避这类差事了。”(旁边批注:奸佞的言辞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李揆不敢再推辞。
李揆抵达吐蕃后,吐蕃酋长问:“听说唐朝有位天下第一人李揆,你就是他吗?”李揆害怕被吐蕃扣留,于是欺骗酋长说:“那个李揆地位尊贵,怎么肯亲自来这种地方呢!”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巧诈破局,关键在“虚言稳势+避祸自保,以‘善意谎言’断乱源、脱险境”
颜真卿和李揆能分别化解危局、规避风险,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局势敏感、自身遇险’的痛点,用符合场景的‘虚言’传递关键信息,既不引发更大危机,又能达成稳局或自保的目标”,可拆解为两层:
1.颜真卿稳局:“虚言破震慑,藏首固人心”
他明白,段子光传首示众是为了震慑河北军民,若承认首级真实性,会动摇人心、助长叛军气焰。于是用“首级非真”的谎言,否定叛军的威慑手段,斩杀使者立威,同时藏首保护忠烈尊严,既稳定了军心民心,又阻断了叛军的心理攻势。
2.李揆自保:“虚言避扣留,低调脱险境”
他清楚,吐蕃酋长询问身份是忌惮其名望,若承认自己是“李揆”,大概率会被强行扣留。于是用“彼李揆不肯来”的谎言,刻意贬低自己的身份,隐藏真实来历,成功避开被扣留的风险,为完成使命和安全返回创造条件。
二、核心启示:遇“威慑施压、自身遇险”,别硬抗,用“巧言避祸+抓核心”破局
两人的智慧,对应对威慑胁迫、职场打压、险境自保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威慑施压:用“虚言破势”,先稳局面再谋对策
若遭遇对手威慑震慑(如商业竞争中被恶意施压、负面事件被用来造势),别慌乱妥协。可像颜真卿那样,用“否定关键信息”的方式打破对方的威慑逻辑(如“所谓证据并非属实”),先稳住自身阵脚,再逐步展开反击,避免被对方牵着走。
- 规避职场\/险境风险:用“低调藏锋芒”,避祸自保
面对职场打压或险境(如被排挤派去做高危任务、在陌生环境面临潜在威胁),别硬碰硬。可学李揆“刻意示弱”的思路,用低调言行隐藏自身优势或重要身份(如“我能力不足,只是凑数”),降低对方的关注度和敌意,从而安全度过危机。
- 应对的关键:“辨清场景,以‘巧’代‘蛮’”
两人的“谎言”并非恶意欺骗,而是基于场景的策略性应对。这启示我们:遇到危机,别固守“实话实说”的执念,要根据局势判断核心需求(如稳人心、保自身),用灵活的言辞和行动化解风险,比硬抗更高效。
简单说就是:“遇到威慑施压或自身遇险的情况,硬抗和实话实说往往会陷入被动。不如用符合场景的巧言打破对方的节奏,要么稳局立威,要么避祸自保,用最低成本化解危机——这才是应对复杂险境的高明思路。”
【原文】颜真卿 李揆
安禄山反,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忄癸】、卢奕、蒋清首,以徇河北。真卿绐诸将曰:“吾素识【忄癸】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而藏三首。
李尚书揆素为卢杞所恶,用为入蕃会盟使。揆辞老,恐死道路,不能达命。帝恻然,杞曰:“和戎当择练朝事者,非揆不可。揆行,则年少于揆者,后无所避矣。”边批:佞口似是。揆不敢辞。揆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