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郢都,章华宫内飘来阵阵桂香。熊旅斜倚在雕花玉榻上,案几上摊开着竹简舆图,青铜灯盏的火苗将他的影子投在彩绘墙壁上,与壁画中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英姿相映成趣。樊姬跪坐在一旁,指尖轻轻拨弄着编钟上的铜铃,清脆声响在殿内回荡。
大王,郑国使臣送来密信。熊审捧着一卷丝帛疾步而入,少年英气的面容上带着兴奋,周室衰微,中原诸侯各怀异心,郑伯愿率三城归附,只求楚国庇佑。
芈璇玑踮着脚尖凑过去,绣着凤纹的裙摆扫过青石地面:兄长,那郑国地处天下之中,若得此地,我军进可攻齐晋,退可守江汉!她发间的玉簪随着动作轻晃,折射出细碎的光。
熊旅却摩挲着舆图上郑国的位置,剑眉微蹙:郑伯素与晋国交好,此番投诚恐有蹊跷。他忽然转头看向樊姬,夫人曾说,统一天下需得人心,你如何看?
樊姬放下编钟木槌,目光沉静如水:当年先君文王灭息国而娶息妫,虽得城池,却失天下人心。如今我楚国若想成就霸业,当以仁德为本。她起身走到舆图前,纤细的手指划过楚国疆土,可派能臣入郑,修缮水利,赈济灾民,待百姓归心,城池自然稳固。
熊审若有所思地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儿臣近日研读《孙子兵法》,其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正可与母后所言呼应。他展开竹简,烛火映照着少年认真的眉眼,儿臣建议,先派使臣携带粮食绸缎入郑,示以恩义;再暗中探查郑伯投诚的虚实。
芈璇玑眼睛一亮,从侍女手中接过青铜酒樽,为父兄斟酒:兄长此计甚妙!若是郑伯真心归附,楚国便多一处要塞;若是假意投诚,也能借此机会瓦解其军心。她忽然狡黠一笑,说不定还能顺势拿下新郑城呢!
熊旅仰头饮尽美酒,朗笑出声:好!就依你们所言。审儿明日便随令尹子重出使郑国,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他转头看向芈璇玑,你随巫祝研习祭祀礼仪,下月祭天大典,容不得半点差错。
夜色渐深,章华宫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樊姬目送儿女离去,见熊旅仍盯着舆图出神,轻声道:大王可是还有忧虑?
熊旅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中原诸国势大,齐晋虽内耗不断,根基却不容小觑。方才看着审儿和璇玑,想起当年先王离世时,楚国四面楚歌的困境......
如今不同往日了。樊姬靠在他肩头,声音温柔却坚定,有能征善战的将士,有忠心耿耿的臣子,更重要的是——她抬眸看向熊旅,眼中满是骄傲,有王室同心。
熊旅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心中暖意涌动。远处传来零星的刁斗声,在静谧的夜空中格外清晰。他知道,这一夜过后,楚国又将朝着一统华夏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而章华宫内的君臣之谋、夫妻之情、父子之望,都将化作燎原之火,照亮楚国崛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