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阁老,我等都对您礼敬有加,尊您为读书人的楷模。”一位士绅直到现在还没有想通,“我等都敬您是当世大儒,敬佩你为国操劳大半生,敬您书画乃当世一绝。自问礼节也算周到了,我等实在不知哪个地方得罪了阁老您老人家,要对我等下手。”
这群人被冯良才请一次客就全部中招,一开始还不敢相信他这个读书人的楷模要对读书人动手,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不得不信。
从监牢里冥思苦想想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想出冯良才这么做的理由。
“你们的确没有任何得罪老夫的地方,相反还对老夫极其恭敬、有礼。”冯良才语气平静如水,“但你们得罪了百姓,你们虐民?”
“得罪了百姓?虐民?”人群傻眼。
万万没想到,冯良才抓他们竟然是为了这个理由。
“难道阁老您就没有得罪百姓冯家就没有虐民?冯家乃是青荷县最大的士绅!”士绅何福何老爷语气中极尽嘲弄,这个理由在他听来极其荒诞无稽。“冯家虽称书香门第,还不是靠收地租过日子?我等家的佃农恐怕连冯家的零头都不到。”
“你说的保守了。”冯良才语气依旧平淡,“老夫当年在朝堂的时候,一句苦一苦百姓,江南就有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冯家那几千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佃农,又算得了什么?”
“那你还以这个理由拿我们?”另一个士绅笑了。
古代士绅的核心收入就是佃租,除此之外就是给城镇居民放贷,再次就是投资典当行和商铺,每一样都是在压榨百姓的民脂民膏。
他们靠压榨百姓而活这一点,所有士绅都心知肚明。
但他们对这件事情都闭口不谈。
不谈佃农的生存,已经成为了这个阶层的‘潜规则’。
他们只谈读圣贤书、书画等高雅之事。
时间长了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让整个世界都忘了,还有一群在底层挣扎的穷苦老百姓。
圣贤书里高低贵贱思想,让他们打心底认为士绅本就该高贵。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脱离底层?
就连佃农们自己都认为,自己之所以过的苦是因为不够努力,没有赚到钱供孩子读书。
在士绅们眼里。
那些底层百姓的死活就不应该提。
谁提出来谁就触碰了整个阶层的禁忌。
有士绅把佃租从八成减少到七成,延缓一下佃农交租的时间,给佃农一块地埋葬父母,就算是举世罕见的大善人了。
就算是对百姓最大的仁善。
所以这些被拿下的士绅才会觉得,冯良才用这个理由拿下他们是那么的荒诞、甚至可笑。
士绅并不蠢,他们清醒的知道自己靠什么而生存。但他们的认知已经被一整套思想体系和王朝制度,给扭曲和合理化。
冯良才这么做在现代人看来是很合理的,但在古代就显得极其不合理了。
“说来惭愧,老夫虚度大半生都快入土了,所思所想,与在座诸位并无二致。”冯良才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静而有力,“直至见了因苏锦绣而变的青荷县,方知从前之见不过是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在青荷县,因为锦绣的存在。昔日面黄肌瘦的妇孺,如今脸上竟有了红晕。无人冻毙于风雪,无人饿殍于沟壑。此情此景宛若桃源,令老夫……汗颜不已。”
“苏锦绣,才是真正在践行圣人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且还成功了。”
因为苏知州在青荷县,那里的百姓就再也没有冻死饿死?青荷县宛若世外桃源?士绅们听了瞪大双眼,这怎么可能!
百姓冻死饿死那不是常态吗?
百姓们的生活好了,偌大的冯家上千下人,靠什么生存?
“那一刻,老夫才悚然惊觉!那些依附于我冯家、那些我平日甚至懒得多看一眼的佃户,他们……何尝不是活生生的人?”冯良才眼望前方追思往昔,“他们与你我一样是父母骨血,知冷暖,懂悲喜,会因一顿饱饭而欢欣,会因赶庙会看戏曲而露笑颜。”
“这个念头一起,真真是令老夫惕然心惊,汗流浃背!”冯良才的声音提高了些许,“老夫读圣贤书,常怀仁民爱物之志,却视眼前苍生如无物!这岂是君子之道?”
“冯阁老临老了才醒悟,恐怕已经迟了。”何老爷语气冰冷,“那些饿殍遍野的佃农百姓,会在九泉之下会含笑相望。”
“不迟,一点儿也不迟。”冯良才对对方的诅咒毫不在意,“本官今日就拿下你们这些士绅,真正践行圣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之前造的孽恕点罪。”
“老夫之前造孽无数,也不怕下地狱。”
“苏大人在青荷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冯家的收益何以为继?”另外一名姓赵的士绅,问出了在场所有士绅心中的疑问:
百姓过上好日子,必然会损害士绅的利益。
冯家作为青荷县最大的士绅,不是应该捏死始作俑者苏文吗?
怎么冯良才不但不捏死苏文,反而被他给策反了?
“和诸位的猜想截然相反,青荷县百姓吃饱穿暖了,冯家的收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成倍的增长。”冯良才说出了人群做梦也想不到的答案,“冯家和苏锦绣合作的刻印工坊、越秀工坊大兴,冯家所得之利,远超尔等之想象远超土地百年所得之利。”
远超土地百年所得之利!?人群震惊,这如何可能?
“那一刻,老夫彻底醒悟:原来家族的兴旺,根本不需要脚踏百姓尸骨。”冯良才看在大家都是读书人的份上才和这群士绅说了很多。
“此刻回想老夫的一生,不胜唏嘘。”
“原来老夫青年时所怀为民之志,从未泯灭。”
“之前之所以视百姓为草芥,那是因为天光太暗老夫看不到光亮。苏锦绣让老夫熄灭了五十年的为民请命之火重燃,春风吹又生。”
“他让老夫明白了,不用虐民也能兴旺家族。用锦绣之法治政共赢,以以往之法治政是共输。”
“唉!纵观天下芸芸百万读书人,只有锦绣一个在践行圣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夫不愿他做孤行者不愿他孤独无助,甘愿做其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