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核心区,伦迪尼乌姆,新落成的维斯塔神殿前,广场上人头攒动。虽不似罗马万神殿恢弘,但这座融合了罗马柱式与不列颠石砌工艺的建筑,在北大西洋的灰色天空下,自有一种坚毅不屈的气质。殿前广场,仪式正在肃穆与期盼交织的气氛中进行。
首先行进的是不列颠女王玛蒂尔达的仪仗队,持斧卫兵步伐沉重,女王本人身着紫色斗篷,头戴金环,神色庄重,象征着她作为这片土地统治者的权威。紧接着是卡尔加库斯统率的罗马-不列颠军团仪仗队,鹰旗与军团纹章在风中猎猎作响,展现着虽经变乱却依旧整肃的军容。两支队伍的交织行进,无声宣告着伦敦此地,罗马遗风与不列颠新秩序的融合。
致辞环节开始。女王玛蒂尔达率先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今日,维斯塔圣火于此地重燃,非仅为追忆往日荣光,更是为照亮未来之路。不列颠愿成为文明的火种守护者,无论这火种来自何方。愿此火见证和平,而非仅照耀战争。” 她的发言简短有力,强调了庇护与延续的主题,契合其统治者的身份。
黑衣主教纳速鲁定随后步上前,他的话语更显深沉:“火焰跃动,如同世事变幻无常;然其内核炽热恒久,恰似对秩序与神意的追求不息。此殿不仅是罗马信徒的慰藉,更应成为不同智慧交融之地。守护此火,亦是守护人心向善、文明存续之常道。” 他将圣火的象征意义提升至普世层面,并暗合其促成多方合作的幕后角色。
最后,贞女克劳迪娅走到圣火坛前,她手中捧着的火焰已从掌心引燃至殿中主坛。面对新旧面孔,她语气平和却蕴含力量:“火种已安,然守护之责方才开始。此火之光,不在其焰高低,而在其传递不息。感谢不列颠的庇护,感谢所有愿守护此光之人。罗马不在一城一池,而在其精神能否于他处生根发芽。” 她的致辞将个人的守护与文明的延续紧密相连,赢得了在场许多罗马流亡者的深深共鸣。
压轴登场的是大宋康王赵构。他身着宋制亲王常服,雍容气度中透着东方特有的文雅。他先是对神殿落成表示祝贺,赞誉不列颠女王与纳速鲁定主教的远见卓识,以及克劳迪娅贞女的坚贞。然而,他致辞的最后部分,却如投石入湖,激起层层涟漪:
“……然则,世界之广袤,远超我等旧日所知。大洋彼岸,更有沃土万里,等待发现与开拓。” 赵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尤其在尼禄和那些罗马勋贵脸上略有停留,“那是一片可让罗马智慧、不列颠勇气、乃至天下所有文明精华重新孕育的新天地。追寻新大陆,非是逃离旧世界,而是将文明之火播撒向更广阔的疆域,成就亘古未有之伟业。”
他话锋一转,面向尼禄与克劳迪娅,言辞恳切:“在此,本王谨代表大宋皇帝陛下及朝廷,诚挚邀请前罗马皇帝尼禄阁下,与维斯塔圣火守护者克劳迪娅贞女,在方便之时,访问我大宋东京汴梁。汴梁城亦有不灭之灯火,愿与罗马圣火交相辉映,共商东西文明交汇、探索未来之大计。”
此言一出,全场微哗。尼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化为谦逊的感激。克劳迪娅则端庄还礼。纳速鲁定面色平静,嘴角却含有一丝了然的笑意,心知赵构此举,既是向罗马遗民示好,更是将“新大陆”这一概念公开抛出,试图在未来的大棋局中抢先落子,并借此机会将东方的影响力更直接地介入西方事务核心。
典礼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但赵构的邀请与新大陆的展望,如同在伦敦这锅已然微沸的权力汤羹中,又投入了一剂猛料。未来的航线,似乎正指向更遥远、也更未知的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