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元老院,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尼禄高踞宝座,面色沉痛,率先开口定下调子:“日前战神震怒,天显异象,实乃对罗马纲纪松弛、道德沦丧之警示!亦是对吾等执政者之鞭挞!诸位皆须深刻反思!”
他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元老们,继续道:“为彰显帝国重振伦理、敬畏神明之决心,朕决定,擢升维斯塔贞女克劳迪娅,以其贞德与受神眷顾之身,正式进入元老院,成为拥有完整投票与议政权的元老!祈望其能代表神意,守护罗马传统美德!”
此言一出,元老院内一片哗然,但无人敢直接反对。让一位女性,尤其是神圣的维斯塔圣女进入元老院,实乃破天荒之举。但鉴于不久前战神显圣的恐怖威能,以及克劳迪娅的冤情被洗刷,谁也不敢在此刻触怒“神意”和皇帝。克劳迪娅身着素雅圣袍,在一片复杂目光中缓缓走入元老院,平静地在自己新设的席位上坐下,姿态从容而神圣。
尼禄此举,既安抚了神权派,又将克劳迪娅(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显圣的“战神”和吕师囊)纳入了自己的权力体系中进行制约。
紧接着,便有平日里饱受维吉尔“涤罪行动”打压、敢怒不敢言的元老趁机发难,慷慨陈词,弹劾维吉尔:
“陛下!维吉尔大人此前行动虽初衷或为帝国,然手段过于偏激暴虐!滥用权力,罗织罪名,制造无数冤狱!以至于天怒人怨,竟引得战神震怒降罚!此绝非治国正道!其罪当究!”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畏惧维吉尔力量的元老见皇帝态度暧昧,且有“神罚”在前,也纷纷鼓起勇气,群起而攻之,细数维吉尔各项措施的“残暴不仁”,试图彻底将他扳倒,并暗中煽动以维斯塔神殿为代表的神权势力与维吉尔所代表的王权(尼禄)势力之间的矛盾。
元老院内顿时吵作一团,矛头直指维吉尔。
维吉尔脸色苍白,昨日被“战神”击伤的身体尚未恢复,此刻又面临政治上的围剿,处境岌岌可危。他沉默着,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冰冷与不甘。
尼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自权衡。维吉尔是他的一把快刀,用的顺手,但也确实惹来了太多麻烦和怨恨。此刻正好借机敲打,但若彻底废弃,又觉可惜。他假装左右为难,目光在争吵的元老们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一直沉默旁观的吕师囊身上。
“吕执政,”尼禄开口道,声音带着一丝寻求智慧的困惑,“你来自东方文明之邦,深谙治国理政之学。以你之见,维吉尔卿之所为,当如何评价?此番争议,又当如何化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吕师囊身上。此刻他的态度,或许能左右局势。
吕师囊整了整衣冠,从容出列,先向尼禄行礼,然后环视众元老,用清晰而沉稳的拉丁语朗声道:“陛下,诸位元老。在下想起我东方圣人孔子有一言,或可解今日之惑。”
他略微停顿,引经据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我知道原因了:聪明的人常常做得过头,愚笨的人又往往达不到。道之所以不能彰明,我知道原因了:贤德的人常常理解得过头,不贤的人又根本理解不了。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尝出滋味。”)
众元老虽不完全明白,但觉其言深奥,皆静听其解。
吕师囊继续道:“维吉尔大人锐意改革,整饬风俗,其心系罗马、铲除积弊之初衷,可谓‘贤’;其雷厉风行、不惧权势之魄力,可谓‘智’。然其之所以招致非议,乃至引发……天象示警,究其根源,或许正应了圣人所言——‘贤者过之’!”
他看向维吉尔,语气平和却切中要害:“即是说,因其过于追求目标的纯粹与效率,而忽略了手段的适度与宽容,以至于操之过急,手段过于严苛,此便为‘过’。如同美味佳肴,盐放过多,则反失其味,令人难以承受。其心可嘉,其行容有可商榷之处。”
这番评论,既肯定了维吉尔的出发点,又精准地点出了其问题所在,且引述东方圣人之言,显得客观而富有哲理,顿时让激烈争吵的元老院安静了不少。
维吉尔闻言,复杂地看了吕师囊一眼。他没想到这个东方人会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给出如此中肯且……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他开脱的评价。那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
尼禄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吕师囊这番话说到了他心坎里。
维吉尔趁机出列,向尼禄躬身,语气显得诚恳了许多:“陛下,吕执政所言极是!臣反思己过,确因求治心切,方法失之于酷烈,有负陛下重托。臣恳请陛下给予戴罪立功之机,臣及众元老皆须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觉悟与执政之能,方能不负陛下与罗马人民之厚望!”
他顺势提出了一个建议,既转移焦点,又迎合了尼禄引入东方智慧的心思:“臣闻东方儒学经典《中庸》乃讲述平衡、适度、治国安邦之至高智慧。恳请陛下允准,请吕师囊执政负责,将《中庸》译成拉丁文,作为元老院及帝国官员学习之教材,或可补我等之不足,避免再入偏激之途!”
尼禄闻言,立刻顺水推舟,大声批准:“准!此议甚好!即日起,设立译书院,专司翻译东方经典之事。此院便设在维斯塔神殿之内,由贞女元老克劳迪娅从旁协助吕师囊执政,共同完成此千秋功业!”
这个决定可谓一石三鸟:既安抚了维吉尔和他的反对派,又将吕师囊和克劳迪娅这两个“麻烦”安排去做了看似重要实则暂时远离权力核心的文书工作,更彰显了自己博采众长、励精图治的明君形象。
一场政治风暴,暂时以这样一种引入东方“中庸”智慧的方式平息下来。元老院内的各方势力达到了新的微妙平衡。
而吕师囊与克劳迪娅,则将在维斯塔神殿的译书院中,开始一段共同钻研经典、磨合东西方思想的奇妙历程。维吉尔则暂时蛰伏,开始了他的“学习”与反思。罗马的未来,似乎悄然注入了一丝来自东方的、追求“中和”的古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