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宋太子行宫。精致的庭院内,茶香袅袅,气氛看似闲适,实则暗流涌动。太子赵桓坐于主位,从容烹茶。左侧是罗马帝国法兰西岛执政官吕师囊,面带微笑,眼神却时刻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右侧则是教皇代表、神学家贝尔纳,他神色略显拘谨,毕竟教廷权威如今已大不如前。三人品茗闲谈,话题不着边际,实则都在试探对方底线,揣摩着迦南与罗马的最新动向。
突然,庭院中央空气微微波动,如同水纹荡漾。下一刻,三道身影毫无征兆地现身。
正是铁木真大汗、其孙蒙哥、以及孺童文殊石光明。
赵桓似乎早有预料,微笑起身相迎。吕师囊和贝尔纳则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躬身行礼,心中骇然于这神出鬼没的登场方式。
“大汗突然驾临,未能远迎,还望恕罪。”赵桓从容道。
铁木真大手一摆,声若洪钟:“不必多礼。朕此来,是为一事。”他目光扫过吕师囊和贝尔纳,最后落在赵桓身上,“刘混康道长近年常外出云游,疏于法兰西岛政务军务。朕决意,由朕之孙蒙哥,率其‘苍狼红印’卫队,接替刘混康之职,驻防法兰西岛,并暂领执政官之责。”
此言一出,吕师囊脸色微变。刘混康虽常不在,但毕竟是蒙古旧人,行事尚有脉络可循。这突然换上一个年轻的皇孙,还是带着一支神秘新军的,未来局势恐怕更难预料。贝尔纳则低头不语,心中盘算着这对教廷残余势力是福是祸。
铁木真将蒙哥拉到身前,向众人引荐:“此乃朕孙蒙哥,自幼于大宋留学,文武兼修。今后法兰西岛一应事务,由他主理,还望诸位鼎力支持。”
蒙哥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向赵桓、吕师囊、贝尔纳行了一礼,动作兼具蒙古的豪迈与宋地的礼数,眼神锐利而沉稳,眉心的朱砂印记虽不及石光明深邃,却也红光内蕴,显非凡俗。吕师囊和贝尔纳连忙还礼,口称“殿下”。
众人重新落座,话题自然转向了刘混康近期的“奇怪”状况,议论着他为何变得如此“疏懒”和“神出鬼没”。
就在众人谈论之际,谁都没有注意到,茶桌旁的空位上,悄无声息地多了一个人。
此人穿着最普通的灰色道袍,须发花白,面容清癯,正是刘混康的模样。但他坐在那里,气息平常得如同庭院里的一棵树、一块石,没有丝毫法力波动,更没有往日那种身为得道真人的威压或刻意的谦卑。他太普通了,普通到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直就在那里,只是被大家忽略了。
铁木真第一个察觉到异样,他猛地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刘混康。四目相对,铁木真心中猛地一震!他再也无法从刘混康眼中看到往日的敬畏、算计、甚至那一丝隐藏的恐惧。那双眼睛里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看透了世间万象,回归了某种本源。这种平静,让习惯于掌控一切的铁木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难以言喻的陌生感。
赵桓也随即注意到了刘混康,眼中闪过一抹讶异与深思,却并未点破,只是微微一笑,亲自为他斟上一杯茶。
吕师囊和贝尔纳则是过了一会儿才惊觉身边多了个人,吓得差点跳起来,认出是刘混康后,更是惊疑不定,完全无法将眼前这个平凡老道与那位神通广大的前蒙古国师联系起来。
为了缓和微妙的气氛,赵桓将话题引向蒙哥,笑问道:“蒙哥殿下在大宋求学数载,不知对哪位圣人言语印象最为深刻?”
蒙哥沉吟片刻,朗声答道:“回太子殿下,末将对孔夫子一言印象极深:‘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之道却很难做到。”)
众人闻言,皆微微颔首。
吕师囊抚须道:“殿下能见于此,实属难得。中庸之道,看似平常,实则至难。非力强能致,乃德行圆满、智慧通达之自然流露,恰如执政,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贝尔纳也从神学角度附和:“诚然。正如我主所示,谦卑与力量并存,审判与仁慈同在,寻得此中平衡,亦是至高智慧。”
铁木真虽对儒家经典不甚了了,但听其大意,也知是讲求平衡与度量的难以把握,沉声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分寸,最是关键。蒙哥,你当谨记。”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之后,铁木真忽然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如石、仿佛置身事外的刘混康,平视着他(这种平视本身已说明问题),开口道:“众人皆有所感,敢问道长,对此有何高见?”
刘混康缓缓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后淡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仿佛不是在评论圣人之言,而是在阐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
“没有份量的人生,谈不上临渊履薄。在这样的人生中生活的人,他们的快乐是浅薄的;他们的痛苦是庸俗的。”
此言一出,满座皆静。
没有引经据典,没有玄奥道理,却如一把无形的刻刀,剥开了所有浮华的表象,直指本质。他仿佛在说,未曾真正承担过重压、未曾于深渊边缘谨慎行走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中庸”那千钧之重与微妙之难。轻飘飘的人生,自然只有轻飘飘的喜怒哀乐。
这话,像是在说蒙哥所引的圣人言,又像是在回应众人对他的好奇,更像是在描述他自己如今的状态。
铁木真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刘混康,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不再追问。
庭院内,茶香依旧,却弥漫开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深思的寂静。返璞归真的刘混康,他的存在本身,已成了一句最深奥的箴言。而蒙哥的执政之路,也在这箴言与圣人教诲的交织中,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