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道君道:“真君愿主持公道,贫道自当遵从。诛仙四剑已收,只待佛门诸位表态,贫道便撤去剑阵。”
庄颜点头,转身询问阿弥陀佛等人:“诸位佛陀,今日之战就此作罢,由我调停,可好?”
阿弥陀佛与不空成就佛、宝生佛、菩提祖师相视片刻,合十道:“善哉!我佛门向来以和为贵。既有真君出面,我等自当遵从。”
说罢,阿弥陀佛对通天道君道:“道友,承蒙真君调解,我等愿就此止战。”
“好。”通天道君应声撤去诛仙剑阵,收起阵图后向庄颜稽首道:“真君,今日不便久留,改日再登门拜访,贫道先行告辞。”
庄颜微笑:“道友请便。”
通天道君道谢离去,身影消散于虚空之中。
通天道君离去后,菩提祖师上前笑道:“小友来得正是时候,贫道毫发无损。”
庄颜莞尔:“并非巧合,我早已在外观望多时。”
此时,阿弥陀佛携不空成就佛、宝生佛上前致谢。
庄颜摆手道:“诸位不必谢我,只要不怪我擅作主张便好。”
阿弥陀佛笑道:“真君言重了。通天道君实力非凡,法宝众多,若非真君解围,胜负难料。”
宝生佛与不空成就佛纷纷颔首,庄颜向菩提祖师发出邀请:道友可愿前往青瓶山一叙?
菩提祖师转向阿弥陀佛确认:妙喜圣境之行当为首要?
阿弥陀佛肃然答道:大日佛正在圣境主持要务,不动身佛金身损毁之事亟待商议。
菩提祖师了然,对庄颜道:待妙喜圣境事了,我便赴青瓶山寻你。
庄颜含笑应允。
佛光莲台破空而去,三位佛陀与菩提祖师径向东胜神洲妙喜圣境飞遁。庄颜亦未久留,一步踏出便重返东胜神洲地界。
泰山之巅的天齐神府内,东岳大帝羽衣垂落,与淑明皇后对坐轩窗。帝君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阴郁——困仙泽一役令东岳神府精锐尽丧,这滔天干系终须他亲自承担。
淑明皇后奉上香茗,轻声道:本不该妄议神府事务,但见陛下忧思难解......自执掌治方权柄以来,陛下与神府上下皆志得意满,连灵台真君谏言都置若罔闻,实非明智之举。
东岳大帝长叹:玄教搅动大劫,众生皆堕劫中。我辈为劫气所迷,方酿此祸。
此言虽确,却难服众心。淑明皇后凝视着丈夫。帝君沉声应道:夫人教诲,朕记下了。
提及东岳太子之事,淑明皇后眼波微黯:三儿虽为我骨血,终究是天庭正神。阴司律法森严,不便干预。
东岳大帝默然。地府权柄非他独掌,上有北阴酆都大帝统御幽冥,更有地藏菩萨坐镇九幽,阴律铁则岂容轻改。
十大太保仅存其一,数万正神陨落......淑明皇后话音未尽,东岳大帝已起身整肃衣冠:朕当亲赴天庭向四御请罪。三儿与众神将依律转世,至于三霄、广成子等仙真,纵不能令其还阳,也当争取入天神道轮回。
淑明皇后闻言立即起身,恭敬地说道:妾身赞同陛下的决定。
他们口中的,正是东岳三太子炳灵公。
东岳大帝呈递请罪奏章后,特意在天齐神府设宴招待华严、日光、月光三位菩萨,并赐予珍贵丹药助其疗伤。
碧霞元君向东岳大帝请罪,但东岳大帝并未责罚她,因为他已将全部罪责揽于己身。
此次征讨玄教失败,困仙泽之战令东岳元气大伤,东胜神洲的正神仙官折损近十万,天庭在该地区的势力遭受重创。
如此重大的责任,唯有东岳大帝才能承担。
三日后,四御大帝颁布诏书。诏书首先确认五帝治方政策已确立实施,东岳大帝享有自主决策权。因此讨伐玄教及其导致的重大损失,皆由东岳大帝负责。
不过四御大帝明确表示不会因此问罪,因天庭已推行五帝治方政策,尊重东岳大帝的自 。但天庭也不会提供任何补偿,所有损失需自行承担。
阵亡的炳灵公、神将神兵及正神仙官,天庭不会给予特殊待遇。
次日,神霄玉府太玄都省发布诏令,撤销炳灵公及所有阵亡将士的仙官品秩与职位。虽然东岳大帝仍可重新敕封这些神职,但今后选拔仙官等事务需东岳神府自行处理。
随着太玄都省的诏令,困仙泽阵亡仙官将按阴律转世轮回。同时,神霄玉府还收回了三霄、赤松子等上古仙人的身份。
这些古老仙人将逐渐淡出天庭,来世或为散仙,或为宗师,但不再享有天庭禄命与避劫特权。这对天庭而言实属好事。
随后,东岳大帝上书神雷玉府,请求调回温琼及佑灵侯、惠灵侯至天齐神府。其中温琼乃东岳十太保之首,天庭四大元帅之一的温元帅。
东岳大帝膝下两子,长子佑灵侯与次子惠灵侯,皆在雷部担任执节都吏。东岳大帝欲调回二人,实因神府缺人可用。
然而雷祖直接驳回此议。温琼身为雷部东方雷枢广灵元帅,位列上元三品仙官,岂能重返东岳?佑灵侯辅佐天蓬真君治理五雷院,惠灵侯协助天猷真君执掌驱邪院,皆为雷部要职,神雷玉府与雷部皆不肯放人。
东岳大帝怒而再递符书,质问雷祖:佑灵侯与惠灵侯乃吾亲子,汝凭何阻拦?雷祖回信干脆:天庭公务为先,私情为次。二人是天庭正神,雷部仙官,其次才是汝之子。亲儿又如何?照样不放!
东岳大帝阅信震怒,摔碎琉璃瓶,经淑明皇后劝慰方平息怒火。然雷祖态度坚决,纵使亲子亦无可奈何。如今天地分治,天神不涉地务,地神不干天职。东岳神府无人可用,令大帝忧心忡忡。
淑明皇后进言:“陛下何不召灵台真君共商对策?”东岳大帝沉吟片刻,遂命侍从宣碧霞元君觐见。
碧霞元君入殿行礼,神色黯然,全无往日风采。淑明皇后温言勉励:“胜败乃常事,当振作精神,力挽狂澜。”碧霞元君稍振,恭声应诺。
东岳大帝降旨:“命汝速赴青瓶山,请灵台真君来天齐神府议事。”碧霞元君眸光微亮,领命而去,驾霞直奔青瓶山。
此时庄颜已归灵台宝境,一道佛光落于山中。抱节与修篁察觉异动,上前相迎,只见白衣菩萨踏光现身。
抱节与修篁见到这位菩萨时,只见她仪态万方,清净庄严,心中顿生恭敬之情,立即上前行礼道:拜见大慈大悲 菩萨。
观音菩萨合掌回礼,含笑问道:灵台真君可在府上?
抱节连忙答道:回禀菩萨,老爷正在道场静修。
观音菩萨点头道:甚好,我正欲寻他。
修篁上前引路:请菩萨随 前往。
观音菩萨温言道:有劳小施主。
修篁连称不敢,随即引领菩萨进入灵台宝境。入内后,观音菩萨便道:小施主且去忙吧,我自行去见真君即可。
修篁恭敬作揖告退。观音菩萨抬眸环顾这方洞天福地,随即驾起祥云,飘然飞向远处仙山之巅。
当菩萨降临山巅时,庄颜早已恭候多时,上前拱手道:菩萨法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
观音菩萨却瞥了他一眼,嗔道:三界之中,就数你灵台真君最是言而无信。
庄颜面露诧异:菩萨此话从何说起?随即展颜笑道:还请入亭品茗,慢慢叙话不迟。
二人入座凉亭,侍女奉上香茗。观音菩萨轻啜一口灵茶,放下茶盏后,庄颜笑问:方才菩萨所言,不知是何缘故?
观音菩萨明眸凝视庄颜,片刻后方道:真君莫非忘了西行取经需凑足八十一难之事?
听菩萨提及此事,庄颜立即笑道:此事岂敢忘记?菩萨莫非以为我忘了?
观音菩萨目光如水,静静注视着庄颜:正是此意。
庄颜失笑:菩萨放心,此事非但未忘,更已有所准备。
观音菩萨催促道:既已准备妥当,便该早些安排。若再拖延,取经人都要到灵山了。
庄颜讶然:怎会如此之快?不过数年光景。
观音菩萨叹道:已走过小半路程了。
庄颜从容笑道:不急。待菩萨安排的劫难尽数过后,我的布置自会登场。
观音菩萨不解:为何要等我的劫难全部结束?
以免混淆。庄颜解释道,西行路上除菩萨安排的劫难外,尚有诸多自然劫数。待这些尽数过去,我的布置再行登场不迟。
观音菩萨凝视庄颜良久,终是说道:待这些劫难过后,他们怕是要到灵山脚下了。
庄颜莞尔:正是要让他们体会何为举步维艰
观音菩萨深深看了庄颜一眼,郑重颔首:好,我便信你这一回。
庄颜朗声笑道:承蒙菩萨厚爱。
随即话锋一转:但需立下字据画押为凭,免得取经人抵达灵山时劫难未至,反倒成了我的过失。
庄颜无奈摇头:这分明还是信不过我。
对方莞尔一笑:信任与否自有我来定夺,莫要多言,速速执笔。
也罢。庄颜取出玉帛,将应劫之事详录其上,加盖法印后递出。
接过玉帛细看片刻,对方满意地纳入袖中:此番当真信你了。
言罢起身告辞:要事已了,贫僧先行告退。
且慢!庄颜急忙拉住其衣袖:菩萨不品盏茶再走?
回首瞥了眼茶盏:你这茶不合口味。
庄颜目光灼灼:莫非菩萨藏有好茶?可否赐些?
休想。挣脱时素白纱衣上已留下五道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