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菩萨点头赞同:“元君所言极是,贫僧亦是这般认为。”
庄颜淡然道:“我倒不愿妄加揣测。玄教初立,尚未显其作为,此时断言为时尚早。”
碧霞元君追问:“倘若玄教当真祸乱人间,真君当如何?”
庄颜神色平静:“既为人间福德大司命,自当代天行道,不容坐视。”
碧霞元君展颜一笑:“有真君此言,贫道便安心了。”
华严菩萨闻言,目光在二人身上稍作停留,随后端起茶盏轻饮,未再多言。
不多时,碧霞元君起身告辞,华严菩萨亦随之离去。庄颜亲自将二人送至九霞亭外,命抱节送客。
待二人身影消失,庄颜重回亭中坐下,望着案上尚有余温的茶盏,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
玄教现世,无疑为“五岳治方”一事带来诸多变数,尤其令东胜神洲局势更为复杂。此番碧霞元君与华严菩萨联袂而至,表面是为道贺,实则意在试探庄颜的态度。
见碧霞元君未能探明虚实,庄颜始终未露倾向,华严菩萨亦悄然收回了试探之言。
无论是东岳天齐神府、佛门妙喜圣境,抑或新兴的玄教,庄颜皆不会偏袒分毫。
只因他代天巡守人间,乃玉帝化身,自当持中而立。
——
八卦山巅,碧游宫巍然矗立。
自玄教开宗立派,混元老叟便将教务尽托于掌教通天道君,真身隐于紫霄宫内,仅留一道化身在山下设坛讲道。
此刻,通天道君端坐碧游宫主位,周身玄光流转。殿下分列十二仙真:清虚道德真君、道行真人、多宝道人、无当圣母、火灵圣母、陆压道人、龟灵圣母、蚊道人、黄龙真人及玄仙萧升、曹宝。
通天道君朗声宣谕:“即日起,立玄教十大金仙之位。”随即点出十位金仙名号,授其参议教务之权。十人肃然稽首领命。
又对萧升、曹宝道:“二位道友任接引长老,凡入教者皆由尔等引渡。”二人恭声应诺。
言罢,通天道君袖中飞出三件仙宝。先唤黄龙真人近前,赐下穿心锁;次予曹宝六魂幡;末赐多宝道人紫雷锤。三人皆拜谢受宝。
“玄教既现于世,当务之急有二。”通天道君目视群仙,语声沉凝。众仙屏息凝神,静候法旨。
通天道君开口道:“第一,传播我玄教道法,在阎浮大世界广布教化。第二,斩断东胜神洲的佛门气运,将佛门势力彻底驱逐。”
此言一出,殿内众仙议论纷纷。片刻后,玉鼎真人出声道:“掌教,东胜神洲虽仅有阿閦佛坐镇,但西方极乐世界佛陀菩萨众多,单凭我们这些人,恐怕难以抗衡整个佛门。”
清虚道德真君点头附和:“确实如此,若原世界诸位道友皆在此地,对抗佛门并非难事。”
道行真人疑惑道:“掌教,老叟为何不将广成子、云中子、太乙真人、燃灯道人、孔宣等道友一并召来?”
通天道君淡然一笑:“你们有所不知,这三界现世才是主世界,我等所在的世界不过是天道颜生的附属。凡与原世界人物相似者,皆随那方世界消散了。”
众人闻言肃然,顿时明白其中缘由。三界现世已有的人物,其颜生世界的对应者便不复存在。例如广成子、云中子、太乙真人等,三界现世皆有本尊,原世界的“虚影”自然消失。又如燃灯道人对应燃灯古佛,孔宣对应孔雀大明王。
“因此,最终能进入三界现世的,唯有在座诸位。”通天道君说道。
陆压道人轻叹:“如此看来,我玄教实力确实单薄了些。”
通天道君笑道:“无妨,那些道友虽无法前来,但他们的法宝不受限制。”
说罢,他袖袍一挥,九彩庆云托起两件后天至宝。通天道君指向宝物道:“此乃‘盘古幡’与‘天地玄黄玲珑宝塔’,另有山门的‘太极图’,以及我的‘青萍剑’、‘诛仙四剑’。有此五件至宝,足以在三界现世为玄教开疆拓土。”
众人士气大振,这些皆是威震寰宇的镇教之宝,如今齐聚一堂,实力大增。
通天道君又道:“此外,老叟正设法召引更多助力。”
无当圣母疑惑道:“掌教,不是说原世界仅有我们能入现世吗?”
通天道君解释道:“我等世界虽为颜生,但时间长河中尚有无数‘洪荒世界’依此而生。老叟言,或可从那些世界寻得援手。”
众人闻言欣喜,若有源源不断的助力,玄教必将壮大。
火灵圣母适时提出关键问题:“眼下东胜神洲除佛门外,还有东岳天齐神府。那位东岳大帝刚获天庭治世之权,未必容我玄教立足。”
火灵圣母一番言语引得众人颔首,龟灵圣母接话道:火灵所言极是,自玄教创立至今,东岳天齐神府始终未曾遣人来访。
陆压道人淡然道:诸位无需多虑。天庭统御三界,至高无上,想必不会插手教派纷争。
即便插手又能如何?龟灵圣母冷哼道,大不了将东岳天齐神府一并逐出东胜神洲。
玉鼎真人缓声道:以和为贵。彼若不犯我,我等亦不必主动结怨。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通天道君沉声道:东岳天齐神府暂且搁置,当务之急是将佛门势力逐出东胜神洲。他转向陆压道人问道:先前刺杀不动身佛一事,为何功败垂成?
陆压道人神色一凛:当日我已斩灭不动身佛一道法相,却被灵台真君出手相救。
灵台真君?通天道君面露讶色。
陆压郑重道:此君乃天庭四品正神,玉帝心腹,敕封灵台显妙玉极真君。其神通广大,道法深不可测。在他面前,我这点微末道行不堪一击。
此言一出,殿内众仙皆肃然。能让陆压道人如此评价者,必是非同小可。
通天道君颔首道:既是天庭之人,便莫要招惹。众仙齐声应诺。
忽见通天道君眉头微蹙,掐指推算后道:八卦山外有人阻拦前来听道的散修。
玉鼎真人问道:何人胆敢如此?
一名唤琼霄,一名唤碧霄,另有一散修来历不明,恐是大能化身。通天道君当即令道:龟灵、蚊道人、黄龙,你三人前去查探。
三人领命出宫,直奔山外而去。
泰山天齐神府紫霞殿内,碧霞元君正向泰山大帝禀报:如此看来,灵台真君并无偏袒之意。
泰山大帝沉吟不语,炳灵公接口道:灵台真君奉玉皇大天尊之命镇守人间,只对天尊负责,此举合情合理。
宣灵侯不解道:可他与我们同为天庭正神,大司命府与天齐神府本属同源,何分彼此?
碧霞元君瞥了他一眼:其中深意,非你能解。
宣灵侯不服,转向泰山大帝:父君,儿臣所言可有谬误?
泰山大帝瞥向宣灵侯,未作解释,只淡然道:若无五岳治方,何来灵台真君镇守人间?
宣灵侯怔立当场,似有所悟却又如坠云雾,这般滋味令他烦闷不已。
此时泰山大帝又道:玄教来势汹汹,我天齐神府当与妙喜圣境多加往来。
此言一出,炳灵公与碧霞元君立时领会——这是要与东方不动身佛结盟?
确然,玄教已在东胜神洲立教,总坛与主力皆驻于此,对初掌人间权柄的东岳天齐神府威胁最甚。
东岳大帝随即唤道:碧霞、三郎,尔等代我亲赴妙喜圣境。
炳灵公与碧霞元君即刻出列,躬身应道:谨遵法旨。
二人启程之际,妙喜圣境忽现万千佛光,亿万祥瑞。东方不动身佛率众菩萨相迎,但见佛光璀璨,祥云缭绕,如旭日普照圣境。
佛光汇聚处,一尊庄严佛陀踏莲而出。其头戴宝冠,身披佛衣,璎珞垂饰,法相圆满,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不动身佛合十礼拜:恭迎毗卢遮那世尊法驾。
来者正是大日如来。佛收法相化现为白衣僧人,还礼道:吾东行之事,不可外传。不动身佛会意,当即辟精舍安置如来。
半个时辰后,碧霞元君与炳灵公抵临圣境。不动身佛遣华严菩萨设宴相待。宾主方落座,二人便直言结盟之意。不动身佛欣然应允,共抗玄教。
事毕,二人速返泰山。后东岳大帝亲晤不动身佛,盟约遂定。
庄颜虽察此变,却未加干预。一则诸方尚未冲突,二则其身为人间福德大司命,统辖生灵祸福,职责浩繁。代天镇守,百无禁忌八字,既赋权柄,亦系重责。
——
青瓶山麓,满篓仙翁再负空篓归家,颓然卧于竹榻,长吁短叹。
海里的鱼不上钩,河里的鱼也不上钩,怎么连池塘里的鱼都不咬饵?满篓仙翁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好歹是个地仙,竟连小小池塘的鱼都钓不上来?
越想越恼,他在竹榻上辗转反侧。不知过了多久,怒气渐消,窗外清风徐来,树影婆娑,令人心旷神怡。
倦意袭来,满篓仙翁合眼小憩。朦胧间,一道金光骤然降临。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位气度恢宏的身影立于面前,虽面目模糊,却透着无边威严。
满篓仙翁,可是你要见我?那身影突然开口。
满篓仙翁慌忙行礼:小仙拜见上神,敢问尊神名号?
吾乃灵台显妙玉极真君。
灵台真君!满篓仙翁大惊,连忙叩首:小仙满篓,拜见真君。
庄颜虚扶道:免礼。你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