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一位三国时期的人物。说他奇葩,不是因为他的行为有多怪异,而是因为他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面职场照妖镜。
这位仁兄,就是吕布麾下大将——高顺。
要是把三国比作一个大型职场,那高顺绝对是那个让你又爱又恨的同事:能力超强却从不邀功,业绩顶尖却总在升职时被忽略,明明可以跳槽去更好的平台,却偏偏要在原单位死磕到底。
一、高顺的特种兵之王人设
先来看看高顺的履历表。他在吕布集团担任什么职位?简单来说,就是王牌项目经理救火队队长。
他手下的陷阵营,那可是三国时期最早的特种部队。《英雄记》里记载: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七百多人是什么概念?放到现在,那就是谷歌最顶尖的技术团队,苹果最核心的研发小组,华为最神秘的2012实验室。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装备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执行的都是最危险的任务。
有趣的是,高顺在吕布集团的地位相当尴尬。他就像今天那些能力超强却始终进不了核心圈子的技术总监:明明项目离了他就转不动,老板却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自己的小舅子。
吕布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任人唯亲。他更信任魏续这些亲戚,打仗时把最精锐的陷阵营交给高顺指挥,打完仗立即收回兵权。这种操作,简直比现在的某些互联网大厂还要过分——需要你的时候你是,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
更让人佩服的是,高顺对此从无怨言。这要是放在今天的职场,早就该在脉脉上匿名吐槽,或者直接找猎头跳槽了。但高顺偏不,他就像个认死理的程序员:既然选择了这个项目,就要负责到底。
二、高顺的救场名场面
要说高顺的职场高光时刻,那绝对要数深夜救老板那出好戏。
话说某个月黑风高夜,公司二把手郝萌突然造反,带着人马直扑吕布的府邸。当时的场面那叫一个混乱:吕布穿着睡衣,拉着老婆,上演真人版绝地求生,最后狼狈地翻墙逃进高顺的宿舍。
这段要是拍成电影,绝对是年度最佳喜剧片。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堂堂三国第一猛将,穿着睡衣,翻墙逃命,见到高顺第一句话就是:子平(高顺的字)救我!
高顺的表现更是堪称职场典范。他淡定得像在点外卖,先给老板倒了杯茶压惊,然后开始做需求分析:将军,听口音是河内人来寻仇?
吕布慌得一批:对对对,就是那个味儿!好像是郝萌那小子!
高顺二话不说,带着加完班的困意,直接出门平叛去了。临走前还不忘安抚老板:您先在宿舍休息,我去去就回。
这段故事要是放在今天的职场,绝对能写进教科书:第一,永远保持冷静;第二,快速定位问题;第三,立即执行解决方案。
更绝的是第二天早上。当其他同事打着哈腰、揉着惺忪睡眼来上班时,发现公司门口已经挂上了叛徒郝萌的首级,高顺则像没事人一样在办公室吃早餐。这效率,堪比今天的闪送,说天亮前解决就天亮前解决。
三、高顺的直男式劝谏
高顺劝谏老板的对话,完全可以入选《职场说话艺术反面教材》。
史书记载,高顺经常这样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翻译成现代职场话术就是:老板,您每次决策都像在抽盲盒,失误次数多得能写本《失败大全》了。
这话说得,简直是往老板心口上插刀。但高顺就是这么个直性子,看到问题就要说,发现错误就要指出来。这在今天的职场,估计早就被hR约谈八百回了。
吕布的反应也很真实。史书说布知其忠而不能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说得对,但我就是不改。偶尔吕布被说烦了,还会没收高顺的工牌,把项目交给小舅子魏续。等到项目要黄了,又灰溜溜地请高顺回来救火。
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眼熟?像极了今天的我们:一边在朋友圈转发《如何与傻逼老板相处》,一边默默把ppt做得更精美;一边在微信群吐槽领导决策,一边熬夜把项目做得更完美。
高顺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他明明知道老板不听劝,却还是要说。这就像今天的某个技术总监,明知道产品经理的需求不靠谱,却还是要据理力争;明知道老板的方向有问题,却还是要提出专业建议。
四、高顺的终极选择题
时间来到建安三年,下邳城破,白门楼上演终极考核。
曹操给三位高管出了道送命题。这场面,简直比现在的互联网大厂年终考核还要刺激。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两位选手的表现:
吕布选择的是跪舔式答题法明公,我投降!我还能打!给我个机会,我保证好好干!
陈宫选择的是吐槽式答题法要杀要剐随便,但我要先吐槽完!曹操你这个负心汉!
轮到高顺答题时,史书上只留下了一片沉默。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
曹操:高将军,可愿为我效力?
高顺:......
曹操:听闻将军练兵有方,可否传授经验?
高顺:......
曹操:将军难道不怕死吗?
高顺:......
这沉默,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就像今天的某个技术大牛,面对竞争对手的高薪挖角,只是默默地继续写代码。
当猎头曹操抛出橄榄枝时,高顺的选择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选择了离职不离岗——用生命践行了公司是我家的魔幻现实。
五、高顺的现代职场启示录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高顺这么死心眼,到底图什么?
其实,高顺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职业精神。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时代,武将跳槽如家常便饭:张辽投曹操,成了五子良将;徐晃弃杨奉,立下赫赫战功;就连关羽,也曾在曹操麾下效力。
唯有高顺,始终如一。他就像今天的某个老程序员,明明可以跳槽去阿里拿更高的薪水,却偏要在创业公司死磕;明明知道项目可能失败,却还是要坚持把代码写完。
高顺的故事,给现代打工人留下了太多启示:
第一,能力太强容易变成专业背锅侠。
你看高顺,能打仗要他去,要背锅也是他。这像极了今天的项目骨干:项目成功了是领导的功劳,项目失败了是你的锅。
第二,遇到吕布式老板,建议尽早更新简历。
什么是吕布式老板?就是那种能力很强但决策随性,重感情但更重亲戚,需要你时称兄道弟,不需要你时爱答不理的领导。
第三,该跳槽时就跳槽,别学高顺死磕。
高顺要是早点跳槽去曹操那里,说不定能和张辽一样名垂青史。但他偏不,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第四,专业能力很重要,但职场情商也不能少。
高顺要是懂得说话的艺术,也许就不会每次劝谏都碰一鼻子灰了。
第五,选对公司跟对人,比努力更重要。
这点高顺用生命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六、高顺的另类成功学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只用现代功利的眼光来看高顺,可能就错过了他真正可贵的地方。
在这个人人都讲精致利己的时代,高顺这种反而显得特别珍贵。他让我们看到,世界上还有一种成功,叫做问心无愧;还有一种失败,叫做虽败犹荣。
想想看,如果高顺活在今天,他可能会是那个:
· 在互联网公司拒绝造假数据的程序员
· 在广告公司坚持不说假话的创意总监
· 在金融机构不推荐垃圾产品的理财师
· 在学术界不水论文的教授
这种人,可能在短期内会吃亏,但从长远来看,他们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中流砥柱。
七、假如高顺穿越到现代
让我们开个脑洞:如果高顺穿越到今天的职场,会发生什么?
场景一:面试
hR: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
高顺:老板太坑。
hR:具体说说?
高顺:每次都要我救火,升职加薪却总轮不到我。
hR:......你很诚实,但我们恐怕不能录用你。
场景二:团队建设
老板:我们这个季度要冲刺200%的业绩!
同事A:老板英明!
同事b:保证完成任务!
高顺:根据数据模型,这不可能。
老板:......
场景三:年终评比
老板:今年优秀员工是......我的小舅子!
高顺:我完成了公司80%的KpI。
老板:你要有大局观!
高顺:......
看来,高顺就算穿越到现代,也还是那个高顺:能力超强,情商感人,永远在背锅,永远在救火。
结语:致我们身边的高顺们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职场生涯中,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可能是那个总是默默加班的技术大牛,可能是那个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项目组长,可能是那个坚持原则不惜顶撞领导的部门主管。
这些人往往不善于表达,不懂得邀功,不会拍马屁,但他们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脊梁。
所以,下次当你被老板气到想辞职时,想想高顺:至少你的老板不会让你丢性命,最多只是丢头发而已。
下次当你想要随波逐流时,想想高顺:坚持原则可能会吃亏,但问心无愧的感觉真的很棒。
下次当你想要跳槽时,也想想高顺:该走就走,别死磕,但要走得堂堂正正。
高顺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上班可能如上坟,但至少要上得有价值。
这大概就是:成也风骨,败也风骨,但风骨永远值得尊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