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干了!
公元前206年,彭城西楚霸王宫中,一个七旬老者愤然扯下腰间玉玦,狠狠摔在青石板上。玉石迸裂的声响让两旁侍卫吓得肝颤,老者却头也不回地冲出宫门,留下项羽铁青着脸坐在龙椅上。
这已经是范增第N次和项羽闹掰了,但这一次,他是真的伤透了心。
谁能想到,这位暴脾气老头竟是楚汉争霸中最关键的智囊?若不是他后来气到背上生疮而亡,说不定历史就要改写为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位被项羽尊为却最终被气死的悲催谋士——范增。
一、老骥出山:七十岁的再就业典范
话说范增老先生在秦末乱世前,基本上就是个隐居的文艺老青年。在安徽居鄛吃着火锅唱着楚辞,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直到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梁项羽叔侄扛起反秦大旗,老范坐不住了。
那一年他已经七十高龄,搁现在早该退休十年领养老金了。但人家偏要搞个再就业,而且一出手就是王炸。
他跑去见项梁,不说废话直接上硬货:你知道你们项家为什么能成事吗?因为你爹是项燕,楚国名将之后。但你现在立个放羊娃当楚王,太掉价!要我说,就得找个楚王后代,名正言顺!
项梁一听,这老头可以啊!当即采纳建议,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为新一代楚怀王。这一招直接让项家军从升级为,政治地位蹭蹭往上涨。
老范首秀即巅峰,被项梁奉为上宾。可惜好景不长,项梁在定陶之战被章邯干掉,项羽接过军权。从此,范增开始了与这位西楚霸王相爱相杀的戏剧人生。
二、鸿门宴:史上最憋屈的饭局总导演
要说范增最出名的事迹,必须是鸿门宴这场千古第一饭局。当时刘邦先入咸阳,按照怀王之约本该当关中王,但项羽带着四十万大军不乐意了。
范老爷子一眼看穿刘邦不是池中物,对项羽说:刘老三以前贪财好色,现在入咸阳居然秋毫无犯,这说明啥?说明他志向不小!赶紧趁现在弄死他!
于是设下鸿门宴,范增亲自担任总导演,项庄舞剑为执行导演,准备让刘邦有来无回。
宴会上,范增举了三次玉玦示意项羽动手(古代与同音,意思是),项羽却装看不见。急得老范直接出去骂项庄:你小子进去假借舞剑,给我把刘邦捅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项伯这个二五仔护着刘邦,张良找来樊哙救场,最后刘邦借上厕所溜之大吉。范增气得当场拔剑把张良送的玉斗劈碎,骂出千古名句:竖子不足与谋!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话大概是:这傻x带不动啊!
其实项羽不下手,未必全是妇人之仁。当时刘邦示弱称臣,项羽若在宴会上杀他,难免落个诛杀功臣的恶名。而且各路军阀都在看着,杀刘邦可能引起诸侯恐慌。但这些政治算计,暴躁老范根本不想听。
三、日常互怼:霸王与亚父的拌嘴日常
鸿门宴后,项羽尊范增为,相当于干爹兼首席顾问。但这俩父子的日常简直就是大型互怼现场。
案例一:分封诸侯时,项羽要把刘邦封到偏僻的汉中。范增说:不行!要么弄死他,要么关笼子里,汉中这地方易守难攻,不是放虎归山吗?
项羽:我乐意。
结果:刘邦果然以汉中为基地,暗度陈仓杀回来了。
案例二:公元前205年,项羽攻打齐国,刘邦趁机端了彭城老巢。项羽急眼要回救,范增说:不急,让刘邦先得意,断他粮道再说。
项羽:我不管我就要回家!
结果:虽然项羽以三万精兵大破刘邦五十六万联军,但错过了彻底歼灭的机会。
案例三:荥阳对峙时,范增建议速战速决,项羽却听信谗言怀疑老范通敌。
范增:我七十多岁跟你打天下,现在怀疑我?
项羽:你最近总跟汉使眉来眼去。
范增:那是我在套情报!你这猪脑子!
这爷俩的相处模式,活脱脱像极了现代父子:老爹苦口婆心,儿子我行我素,最后互相觉得对方不懂自己。
四、反间计:陈平的一包黄金引发的血案
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时,陈平献计:用反间计让项羽怀疑范增。
具体操作很骚:项羽使者来访时,刘邦故意准备最高规格宴席,见到使者却假装惊讶:啊?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啊?然后撤掉好酒好菜,换成粗茶淡饭。
使者回去一汇报,项羽果然疑心大作。更绝的是,陈平还派人到楚营散布谣言,说范增功高盖主,准备自立为王。
其实这计策漏洞百出:范增都七十多了,自立为王图啥?养老条件更好吗?而且老范真要反,鸿门宴上帮刘邦不香吗?
但项羽偏偏就信了,开始削弱范增权力。老爷子暴脾气一上来,直接上演了开头摔玉玦的一幕,撂挑子走人。
项羽居然也没挽留,由着亚父收拾包袱回老家。结果范增走到彭城(今徐州),越想越气,背上生了个大痈疽(类似现代说的严重脓肿感染),一命呜呼。
可以说,范增是被活活气死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职场pUA导致的过劳死兼气死。
五、历史假设:如果没有范增会怎样?
虽然范增总是被项羽怼,但事实上项羽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来自范增的谋划:
1. 立楚怀王(政治正确)
2. 巨鹿之战(战术指导)
3. 鸿门宴(虽失败但策略正确)
4. 分封诸侯(制衡策略)
就连刘邦都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假设范增多活几年,楚汉争霸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1. 荥阳之战可能不会拖延,刘邦早被灭了;
2. 韩信可能被更好的策略制约;
3. 至少项羽不会败得那么快那么惨。
但历史没有如果。范增的悲剧在于,他既有张良的智慧,又有忠臣的执着,却遇到了最不听话的主公。这好比一个王者段位的军师,匹配到了青铜选手,还不能投降挂机。
六、范增的职场启示录
纵观范增的一生,简直是古代版职场老黄牛悲歌,给我们现代打工人不少启示:
1. 跟对老板比能力重要:范增能力碾压萧何陈平,但刘邦听劝项羽不听,结局天差地别。
2. 沟通方式很重要:老范动不动就竖子不足与谋,哪个老板爱听?要是学学张良的说话艺术...
3.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活活气死太不值了,应该学习司马懿的养生哲学——活得久才是赢家。
4. 该跳槽时就跳槽:明知项羽带不动,还不如早点投刘邦。韩信、英布、陈平这些原项羽部下跳槽后都混得风生水起。
尾声
据说范增临死前还在马车上骂项羽,导致痈疽破裂身亡。这画面想想既悲壮又有点滑稽——一个七旬老者,乱世中择主而事,竭尽所能却终究无力回天。
他的故事被司马迁写在《史记》里,被后人叹惋了两千多年。如今在安徽巢湖市还有亚父山、亚父祠等遗迹,当地人说下雨时还能听到范增的叹息声。
也许他是在叹息项羽的不听劝,也许是在叹息自己的太执着。但最可能的是在叹息所有聪明人都懂的那个道理:最厉害的计谋,也敌不过人心。
所以下次你在职场被老板气到肝疼时,想想范增——至少你不用怕背上长疮不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