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卯时的晨光如碎金筛子,将汴梁城筛成暖融融的蜜色。荆国公府的青瓦飞檐浸在淡金色雾霭里,檐角铁马被晨风拨弄,叮咚声惊起几星昨夜未化的霜,簌簌落进阶下残荷缸,惊散了蓄了半宿的月光。
李恩希踩着青石板上的水洼前行,粗布襦裙的月白色细棉布掠过草茎,缠枝暗纹在晨光里泛着珍珠母贝的幽光。
李老的竹杖叩击地面,橐橐声混着远处鼓楼的更点,竟似漏壶滴铜般分毫不差,惊得墙根蟋蟀闭了口。
庄菲走在中间,指尖反复摩挲着腰间褪色的石榴花钿。
李恩希落在最后,目光扫过临街绸布庄的招幡。褪色的绯红旗面上,蜀锦新到四字被风扯得变形,倒像是兵书上被雨水洇开的二字。
昨夜,她蹲在厨房添柴时,分明听见李老对着灶台叹气:想当年荆国公开府那日,这朱雀街的招幡能从街头连到街尾,哪像如今......
三人转过巷口时,荆国公府的朱漆大门正被晨光劈开半扇。门环上的鎏金狮首挂着霜花,像极了屏风上王荆公画像里,那柄横在膝头的玄铁剑——剑鞘上的鎏金纹路,如今也该和这狮首一样,被岁月啃出了斑驳的牙印吧。李恩希忽然驻足,看自己倒映在青石板水洼里的影子,被晨风揉成碎银。
踏入荆国公府东跨院时,木香花正顺着游廊垂落,雪絮似的花瓣织成半透明的帘幕,却掩不住风里浮着的那丝硝烟味——淡得像陈年剑鞘里渗出的铁锈,又浓得似边疆烽火在记忆里灼下的焦痕。李恩希的指尖刚触到绿萼梅的冷香,怒骂声忽然炸开,如铁器刮擦琉璃瓦,惊得枝头未曦的露珠扑簌簌跌进衣领。
庄菲正与李老在角门处整理掸子。晨光斜斜切过二人肩头,将粗布衣裳的经纬线拉成细长的影子,在青砖上织出破碎的几何图案。
李恩希好奇的循着骂声的方向找去,穿过月洞门时,檐下铜铃突然乱响,碎玉般的清声竟与记忆中影视城的action场记板声响奇妙重叠。
转过九曲花径,半掩的窗缝里漏出一片金红,直到看见窗内那人攥着帛纸的手,她才惊觉呼吸早已凝在喉间。王棣的指节因用力过度泛着青白,手背上青筋如枯藤攀过苍白的皮肤,将那张帛纸扯得簌簌发抖。
王棣在室内来回踱步,腰间的双鱼符磕在紫檀桌角,发出清越的响。李恩希隔着窗纸望去,王棣的嘴唇不停地颤抖,嘴里不停地咒骂着些什么。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尖锐,时而沙哑。李恩希努力想听清他在说些什么,但只能捕捉到一些模糊的词语。
看到这一幕,李恩希不禁轻嗤一声。晨光在她睫毛上碎成金粉,嘴角扬起的弧度里藏着三分轻蔑,指尖无意识卷着裙角的缠枝绣——在她眼中,这位王公子此刻的怒容,不过是纨绔子弟被拘书房的撒泼罢了。
定是老夫人又禁了他的马球局。她银牙轻啮下唇,看着王棣甩袖时露出的羊脂玉腕钏,那光泽比她现代的蒂芙尼手链还要温润,却透着股子挥金如土的糜费气,前日还能在醉仙居掷骰子,如今被拘着读《孝经》,可不就如困兽般暴躁?这般做派,与史书中的形象倒也。仗着祖上荫庇便目无尊长,她轻声嗤笑,目光扫过屋内博古架上的青铜爵,那是商周三朝的器物,此刻却被用来插牡丹,若真有鸿鹄之志,何必在靴上绣虎头充门面?
风掠过窗纸,将王棣的怒骂声撕成碎片。李恩希依稀听见二字,却只当是纨绔子弟附庸风雅的谈资。她的月白襦裙扫过阶下青苔,裙角沾了星点泥渍——正如她对这位公子的印象,光鲜外表下,尽是不堪的泥沼。
“恃才傲物的公子哥,也有被规训的一日。”唇角勾起得意的弧度,恰似春日里猫儿偷腥得逞,眼底狡黠暗涌,连眉梢都沾了三分顽皮。“且让你尝尝被束发读经的滋味。”“往日在街头纵马时,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要对着《贞观政要》掉书袋?”想到他攥着书卷咬牙切齿的模样,李恩希心底的畅快便如汴河春潮,漫过初时的厌恶,竟生出几分孩童般的恶作剧快感。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当自己的指尖划过窗棂裂纹时,正有一道命运的暗线在咫尺之遥处奔涌。王棣掌心的密报边缘泛着焦黑,那是被火漆灼烧的痕迹,阳光在纸页上流淌,像一道被封印的金光——不是《孝经》的训诫,而是来自北边的急报,油墨里混着幽州的风沙,字缝间藏着金人的狼毫。
那卷纸在他掌心蜷曲如受伤的兽,联金灭辽四字的捺笔拖出刺目的飞白,恰似汴河冰面裂开的缝隙。李恩希看见的是纨绔的焦躁,却看不见纸背用矾水密写的边防部署,看不见唇亡齿寒四字被反复圈点,墨团晕开如陈年血渍。
那卷被紧握的密报,终将在七年后的靖康之变中,成为史书里被揉皱又展开的关键一页,而她此刻眼尾的狡黠,不过是命运齿轮开始转动时,扬起的第一粒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