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星阁的晨钟比想象中更沉厚,钟声漫过七座山峰时,赵不凡正站在望月峰的演武场边缘,看着内门弟子演练剑法。
那些弟子的招式并不花哨,却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韵律,剑光掠过晨光时,能劈开空气中凝结的露气——那是灵力凝聚到极致的表现。
赵不凡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手腕,那里还留着在焚天宫当杂役时被铁链磨出的茧子。
“新来的?”一个穿着月白内门服的青年收剑走来,腰间挂着枚刻着“内门”二字的玉牌,“看你气息,已是大罗金仙后期?”
赵不凡点头。
青年挑眉:“在外面也算一号人物了,到了万星阁,却只能从外门做起,心里不服?”
“不服也得服。”赵不凡望着演武场中央那些气息更胜的身影,“刚才那位劈碎惊雷的前辈,至少是仙王吧?”
“那是执法堂的师兄,”青年笑了,“万星阁的规矩,修为只是敲门砖。外门看根基,内门看悟性,核心弟子还要看心性。别说大罗金仙后期,就是仙尊来了,也得从外门熬起。”
付亚丽这时端着两碗灵粥走来,闻言轻声道:“刚听杂役处的师兄说,上个月有位玄仙中期的前辈,因为过不了‘静心关’,至今还在外门待着。”
“静心关?”赵不凡接过粥碗。
“嗯,内门考验的第一关。”付亚丽舀了一勺粥,“据说要在‘忘忧谷’待足七日,不能动用灵力,还得帮谷里的药农侍弄灵田。有位前辈忍不住用灵力催生作物,直接被打回外门了。”
说话间,演武场东侧传来一阵喝彩。只见一位灰袍老者徒手接住了内门弟子的合力一击,掌风过处,弟子们的剑穗齐齐断落,却没伤着人分毫。
“那是阁老的亲传弟子,”青年望着老者背影,眼神里带着敬慕,“当年他在外门做了三年,把阁里的基础剑法练了千遍,谁都觉得他悟性平平,结果一朝顿悟,直接闯过三关进了内门。”
赵不凡低头喝了口粥,灵米的清香混着晨光漫进肺腑。他忽然明白,万星阁的强大,从不是靠招揽了多少高修为的修士,而是这规矩背后,对“根基”二字的极致苛求。
“走吧,”付亚丽拉了拉他的衣袖,“杂役处说外门弟子今日要去藏经阁整理典籍,去晚了要被罚抄《入门守则》的。”
赵不凡跟上她的脚步,路过演武场时,恰好看到刚才那位青年弟子正在指导几个外门修士纠正剑招。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剑穗翻动的细碎光影。
他摸了摸腰间那枚“外门”玉牌,突然觉得,这牌子虽轻,却比在焚天宫时那柄沉重的铁链,更让人踏实。
万星阁的强大,或许就藏在这份“慢慢来”的耐心里。
藏经阁的木门带着陈旧的木香,一推便发出“吱呀”的轻响。里面比想象中更宽敞,高耸的书架直抵穹顶,架上的典籍按“功法”“丹方”“阵法”分类摆放,书脊上的烫金小字在窗棂透进的光线下闪闪发亮。
负责管理典籍的是位白发老妪,见他们进来,只是抬眼指了指墙角的木梯:“今日整理‘地字柜’的杂录,按成书年代排好,莫要弄混了卷数。”
赵不凡扛着木梯走到地字柜前,才发现这里的典籍竟都是手写本,纸张泛黄,墨迹却依旧清晰。他抽出最上层的一卷,封面上写着《南域草木考》,翻开第一页,字迹娟秀,页眉处还有批注的小字,标注着某种灵草的药性变种——显然是前人一点点摸索出的心得。
“这些都是阁里前辈的手札。”付亚丽捧着一卷《星象初解》,轻声道,“你看这里,画着北斗七星的运转轨迹,还标注了对应修炼的时辰。”
赵不凡凑过去看,果然见书页边缘画着简易的星图,每个星点旁都写着“子时练气,寅时淬体”的字样,笔迹虽稚嫩,却透着认真。他忽然想起在焚天宫矿洞里,那些被当作工具的修士——同样是修行,一方将心得视若珍宝,一方却视人命如草芥,差距竟如此悬殊。
整理到午后,赵不凡在柜底发现一卷残破的竹简,上面只刻着半篇《基础吐纳诀》。这本该是最粗浅的入门功法,却被人用朱笔反复圈点,在“气沉丹田”四字旁,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初练时气息易散,可借腹式呼吸稳住”“月圆夜吐纳,星力更易入体”……
“这是谁的手札?”他忍不住问。
老妪从账本上抬起头,瞥了一眼竹简:“是现任丹堂长老的。他当年在外门待了五年,把这卷吐纳诀翻得卷了边,据说光是批注就写满了三个本子。”
赵不凡摩挲着竹简上的刻痕,突然明白青年说的“根基”是什么。不是一蹴而就的修为,而是把最基础的东西嚼碎了、吃透了,再一点点沉淀下来——就像这竹简上的批注,看似琐碎,却是修行路上最坚实的台阶。
傍晚整理完典籍,两人坐在藏经阁的门槛上歇脚。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门前的青石板上,与往来弟子的影子交叠在一起。
“刚才看你对着那卷吐纳诀发呆,在想什么?”付亚丽递过来一块刚买的桂花糕。
“在想静心关。”赵不凡咬了一口糕点,甜香漫开,“以前总觉得,修为高就能解决一切,现在才明白,有时候慢下来,比往前冲更重要。”
付亚丽笑着点头,指尖划过自己的外门玉牌:“那我们就慢慢熬。反正这里有干净的住处,有能看懂的典籍,还有……”她看了看赵不凡,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还有彼此。”
远处的钟声再次响起,是晚课的信号。弟子们三三两两地往演武场去,脚步声轻快,偶尔传来几句讨论功法的笑语。赵不凡望着他们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半卷竹简,突然觉得,外门弟子的身份或许没什么不好。
至少在这里,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点心得都能被珍视。所谓的考验,从来不是为了刁难谁,而是让人在慢下来的时光里,真正读懂“修行”二字的分量。
他站起身,将竹简小心翼翼地放回柜中,仿佛放回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明日的太阳升起时,或许依旧要整理典籍,要背诵守则,但这一次,他的脚步里,多了几分踏实的从容。
万星阁的风,正带着星力的清辉,一点点融进他们的修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