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厂长终究没能抵挡住“清库存”和“赚外汇”的双重诱惑,更别提贺青丝那手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在经历了几番内部讨论,甚至向上级主管单位做了“大胆尝试、责任我负”的保证后,红旗服装厂“特聘设计师贺青丝同志”的任命,以及“新产品研发小组”的成立文件,终于正式下发。
消息传到艾家村,萧卿卿和李美凤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其他一些平日里就手巧、听说能有机会接活计补贴家用的妇女们,也纷纷心动,私下里来找贺青丝打听。
贺青丝深知,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个人或集体直接进行私营生产是绝无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紧紧依附于红旗服装厂这棵“国营大树”。她向王厂长提出的方案是:在艾家村设立“红旗服装厂艾家村外加工点”,由厂里提供布料、扣子等主要原料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艾家村的妇女们负责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耗时费工的前期(如缝布片、锁边)或后期工序(如钉扣子、绣简单花边、手工熨烫),按件计酬,由服装厂统一结算后发放给村民。
这既符合“社队企业”、“发展农村副业”的政策风向,又能为服装厂节约厂房和固定人工成本,提高产能,王厂长略一斟酌,便拍板同意了。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卫子戚虽然远在西北,但通过某些渠道,让县里领导对此事“酌情支持”的隐性影响力。
初试锋芒:小纽扣与大市场
加工点就设在萧家腾出的一间宽敞的仓房里。第一天,贺青丝没有布置复杂的任务,只是领回来几大包需要钉扣子的成衣和相匹配的扣子。
她召集了包括萧卿卿、李美凤在内的七八个最早报名的妇女,在仓房里摆开阵势。煤油灯下,贺青丝亲自示范如何将扣子钉得牢固、整齐、线脚美观。
“姐妹们,别小看这一颗扣子,”贺青丝拿起一件衣服,声音温和却有力,“钉得好,这件衣服就挺括精神;钉得歪歪扭扭,再好料子、再好的款式也显得廉价。我们做的是手艺,更是脸面。”
妇女们最初还有些生疏和紧张,但在贺青丝和已经熟练的萧卿卿耐心指导下,很快便上手了。寂静的村庄夜晚,仓房里传来细密的针线穿过布料的声音,夹杂着女人们压低的笑语,充满了希望。
第一批加工好的衣服送回厂里,质检员惊讶地发现,这些村里妇女做的活,竟然比厂里一些临时工还要细致整齐!王厂长看着报告,对贺青丝的管理能力又高看了一眼。
风起县城:“青丝款”引爆潮流
与此同时,贺青丝为红旗服装厂设计的第一批“青丝款”正式投产上市。
那款改良工装连衣裙,被命名为“劳动之花”,摒弃了传统工装的臃肿,又比普通裙子更显利落干练,刚一在县百货大楼挂出,就吸引了无数年轻女工和女干部的目光。
那件挺括卡其布夹克,被称为“青年先锋”,版型精神,细节处透着不凡,不仅年轻人喜欢,连一些中年人也觉得穿上显年轻、有派头。
几乎是短短一周之内,红旗服装厂的柜台前破天荒地排起了长队!“劳动之花”和“青年先锋”迅速脱销,成为县城里最紧俏、最时髦的货品。年轻人以拥有一件“红旗厂出的新样子”为荣,甚至出现了托关系、找门路就想买一件的现象。
“听说了吗?红旗厂来了个神仙设计师!”
“那裙子,那褂子,穿上就跟画报上的人似的!”
“我对象说了,结婚就要给我买一件‘劳动之花’!”
口碑如同旋风,从县城刮向周边的市镇。邻县的百货公司闻风而动,采购员的吉普车直接开到了红旗服装厂的门口,拉着王厂长的手要求加大供货量。
王厂长看着仓库里迅速减少的库存布料和雪花般飞来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对贺青丝的态度更是从最初的合作变成了近乎言听计从。厂里的工人们也因为产量大增、奖金提高,而对这位空降的“贺老师”心服口服。
扎根乡土:艾家村的“金手指”
艾家村的外加工点也迅速扩大。钉扣子、锁边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贺青丝开始将一些简单的绣花图案(如袖口的小草叶、衣襟上的几何纹)交给李美凤带领的小组完成。李美凤的绣工得到了用武之地,她带领的几个小姐妹绣出的花样,成为了“青丝款”又一个独特的卖点。
加工点的收入虽然微薄,但对于以往只能靠工分生活的农村妇女来说,却是一笔能够自主支配的、实实在在的进项。她们可以用这钱给孩扯布做件新衣,买些零嘴,或者悄悄攒起来,脸上笑容多了,腰杆也挺直了些。萧卿卿更是成了加工点的小组长,变得自信开朗了许多。
贺青丝常常在加工点忙碌,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解。她不仅教技术,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审美和自信。
“美凤,这个叶子的颜色过渡可以再自然些。”
“张婶,您看这个线迹,匀称细密本身就是一种美。”
她的声音如同春风,吹拂着这个小小的加工点,也吹开了艾家村女人们心中那片关于“美”和“自我价值”的田野。
暗流与远方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厂里那个曾被李副厂长倚重、风格保守的老裁缝孙师傅,就时常阴阳怪气,认为贺青丝的设计“华而不实”,带坏了厂风。李副厂长虽然因为效益大增暂时闭上了嘴,但眼神中的不甘并未散去。
这些,贺青丝都看在眼里,却并不十分在意。在绝对的实力和效益面前,这些杂音终究会消散。
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夜深人静时,她在灯下绘制着新的图样。那是一组融合了中国水墨画意境与西方立体剪裁的设计,她将其命名为 “东方晨曦”系列 。线条飘逸,色彩清雅,盘扣、刺绣等传统元素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古典又现代。
她知道,清库存、占领国内市场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实现那个“赚外汇”的梦想,必须拿出足以惊艳世界的东西。她需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将“东方晨曦”推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也许,可以通过沈昭珩的渠道?或者,元元那边是否也能建立起与香江的联系?
贺青丝收起图纸,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只有零星几点寒星闪烁。前路虽有未知的挑战,但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期待。
红旗服装厂因她而焕发生机,艾家村因她而萌发新的活力。贺青丝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卫子戚的未婚妻”,而是在黑省这片土地上,凭借自己的才华与魄力,一步步织就属于自己锦绣前程的独立女性。
她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