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东郊,废弃的第七机床厂。
锈蚀的龙门吊如同巨兽的骸骨, silent 地矗立在荒草丛中,破碎的玻璃窗像空洞的眼眶,凝视着偶尔掠过的飞鸟。
时代的洪流早已将这里的喧嚣冲刷殆尽,只留下断壁残垣和弥漫的铁锈气息。
代偿没有亲自前来。
在局势未明前,他绝不会轻易踏入任何可能是陷阱的地点。
他派出的是绝对忠诚且经过特殊反侦察训练的行动小组,代号“暗刃”,携带最先进的探测设备。
通过“暗刃”队员头盔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代偿在办公室的加密屏幕上,同步注视着这次探索。
队员们悄无声息地潜入厂区深处。
根据顾倾城提供的“涅盘”一词,他们将搜索重点放在了可能象征“重生”或“改造”的区域——
曾经的厂部办公楼、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据说后来被改建过的小型附属仓库。
搜索过程枯燥而谨慎。大部分区域除了灰尘和废弃物,一无所获。
就在队员们开始怀疑信息的真实性时,在研发中心地下室一个被封死的档案库房内,热能探测仪发现了异常——
一面厚重的混凝土墙体后方,存在一个温度略低于周围环境的密闭空间。
“发现暗格,首长。”
耳麦里传来“暗刃”队长低沉的声音。
代偿精神一振:
“小心开启,注意可能的生物或电子陷阱。”
队员们运用非破坏性技术,小心翼翼地找到了暗门的液压机关。
随着一阵几乎微不可闻的气流声,一块看似完整的墙体缓缓滑开,露出一个约十平米见方的密室。
密室内部景象让所有人为之一怔。
没有预想中的服务器机柜或高科技设备,反而像是一个……
被时光遗忘的旧式办公室兼实验室。
老式的木质书桌上,放着一台早已停产的cRt显示器和高塔式电脑机箱,旁边散落着一些纸质笔记本。
墙壁上挂满了写满复杂公式和电路图的白板,墨迹已有些暗淡。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埃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臭氧的味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房间中央,有一个半人高的、造型奇特的金属装置,连接着许多粗细不一的线缆,部分线缆甚至直接粗暴地嵌入了混凝土墙壁和地面,仿佛与整个厂区的旧电力或通讯系统相连。
装置表面有几个指示灯,正以缓慢而稳定的节奏,闪烁着幽蓝色的微光。
“扫描环境,拷贝所有电子和纸质资料,注意不要触碰任何未知设备。”
代偿下令。
这个场景与他预想的“镜中人”核心基地相去甚远,更像是一个……
前哨站?
或者是一个早已被废弃的早期研究点?
“暗刃”队员迅速行动,使用屏蔽袋封装笔记本,连接便携式设备尝试读取旧电脑的硬盘数据。
就在这时,负责外围警戒的队员传来紧急讯号:
“有不明车辆接近厂区!
两辆黑色越野,型号一致,行进路线有侦查意图!”
代偿眼神一凛。
果然有埋伏,还是被引来了?
“中断所有操作,立刻按预案b路线撤离!
确保不留任何痕迹!”
代偿果断命令。
现在还不是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的时候。
“暗刃”小组训练有素,迅速清理现场,恢复暗门,如同鬼魅般从预定路线消失在错综复杂的厂区建筑群中。
那两辆黑色越野车在厂区外围短暂停留,车上下来几个穿着便装但动作矫健的男子,警惕地巡视了一圈,似乎没有发现“暗刃”小组潜入的痕迹,最终无功而返。
办公室内,代偿看着传回的最后画面,陷入沉思。
这个旧机床厂的密室,显然藏着秘密。
它与“镜中人”有关吗?
顾倾城指引他来此,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借他的手发现什么,还是想让他与另一股势力发生冲突?
暂时没有答案。
但“暗刃”小组带回来的资料,或许能提供线索。
与此同时,关于“京城联合调研组”的正式通知,已经通过机要渠道送达省委办公厅。
调研组由发改委、央行金融研究所及楚风所在智库的专家联合组成,级别很高,预计一周后抵达。
调研议题明确包含“考察基金运作模式创新,探讨引入先进决策支持技术可行性”。
楚风的阳谋,堂堂正正地压了过来。
这将是一场在规则内、在聚光灯下的硬仗。
对方试图利用上层力量和“技术先进”的光环,来强行改造甚至夺取基金的控制权。
代偿召集了苏文瑾和几位核心幕僚,紧急商讨对策。
“来者不善。”
苏文瑾一针见血,
“他们打着学习和支持的旗号,实则是要夺走基金的灵魂。
我们必须守住决策主导权。”
“不仅要守住,还要让他们‘学习’到我们想让他们学习的东西。”
代偿目光锐利,
“调研组的行程、座谈对象、考察地点,我们要精心安排。
既要展示基金的规范性和战略价值,也要让他们看到,我们并非排斥技术,而是坚持技术必须服务于正确的战略目标。
同时……”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
“利用这次机会,摸清调研组内部的人员构成和真实意图,特别是楚风安插了哪些人,他们重点关注哪些环节。
这不仅是防御,也是我们反向了解对手的窗口。”
一场在明处合规合矩、在暗处波涛汹涌的调研攻防战,即将拉开帷幕。
左臂的伤疤传来熟悉的隐痛。
旧厂谜团未解,调研压力已至,楚风步步紧逼,“镜中人”深藏幕后。
代偿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冷静。
既然风暴已不可避免,那便迎风而上,在这惊涛骇浪中,为自己,也为脚下的土地,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