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卫东的刁难变本加厉。
他利用秘书长统筹协调的职权,在一些关键项目的信息传递上对代偿进行“技术性”延迟或过滤,使得代偿向苏文瑾的汇报往往慢半拍,甚至信息残缺。
同时,他不断给代偿增加各种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试图将他淹没在文山会海中,无暇顾及核心事务。
代偿心知肚明,这是典型的官僚体系内斗手段,目的就是消耗他、边缘化他。
他面上不动声色,对钱卫东交代的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甚至做得更快更好,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暗地里,他加快了另辟蹊径的步伐。
他首先利用“老旧小区二期”工程建立起来的良好口碑和透明形象,主动加强与市人大、政协相关委员会的联系,以“汇报工作、听取意见”为名,巧妙地绕过钱卫东,将项目进展和遇到的困难(隐去钱卫东的名字)直接传递到更广泛的监督层面。
这既是对工程本身的保护,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制衡钱卫东的暗手。
同时,他与林枫的“资本暗棋”开始悄然落子。
凭借代偿精准的“趋势研判”,林枫的投资公司小试牛刀,以极低的价格提前布局了几家后来被证明极具成长性的初创科技公司。
虽然初期投入不大,但回报率惊人,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代偿并未急于分红,而是指示林枫将利润继续投入,并开始关注一些即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属中小企业。
他隐约记得,前世其中一家濒临破产的市属仪表厂,后来因为掌握了一项关键传感器技术而被一家央企高价收购。
一天下午,一个绝佳的机会意外降临。
钱卫东主持召开一个关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的协调会,讨论到几家经营困难的市属企业处置问题。
当提到那家仪表厂时,与会单位都表示包袱沉重,无人愿意接手。
钱卫东正想顺势将其列入破产清算名单,一直沉默的代偿突然开口了。
“钱秘书长,各位领导,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代偿语气平和,
“我近期关注到,国内智能制造业和物联网发展迅速,对高端传感器的需求很大。
这家仪表厂虽然目前困难,但有其历史技术积淀。
是否可以考虑,不是简单破产,而是尝试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或许能盘活资产,保住部分职工饭碗,甚至培育新的增长点?”
钱卫东皱起眉头,本能地想反驳。但代偿的话站在了“盘活资产”、“保就业”、“促发展”的政治正确高地上,他不好直接否定。
“想法是好的,但哪来的战略投资者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钱卫东嗤笑。
“市场很大,也许有机会。
我们可以尝试对外发布重组意向,看看有没有人感兴趣。”
代偿坚持道,
“至少,这比直接破产清算,多一条路,也多一线希望。”
与会的一些领导觉得代偿的话有道理,纷纷表示可以尝试一下。
钱卫东见势头不对,只好勉强同意将仪表厂列入“尝试重组”名单,但设置了很短的期限和苛刻的条件,显然并不看好。
散会后,代偿立刻联系了林枫。
他让林枫以一家新注册的投资公司名义(与代偿毫无关联),迅速接触仪表厂管理层和市国资委,表达参与重组的意向。
同时,代偿凭借对前世技术走向的记忆,暗示林枫重点关注该厂某个实验室里一项尚未被重视的“冗余技术”——那正是后来被央企看中的关键!
另一方面,关于赵工U盘里的证据,代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没有直接交给纪委或苏文瑾,而是选择了匿名方式,将其中一部分经过脱敏处理、主要指向已倒台的张建国及其关联方在城南项目中违规操作的核心证据,巧妙地“泄露”给了两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财经媒体记者。
这些证据扎实,逻辑清晰,但隐去了可能牵扯更广的部分。
很快,一篇篇深度调查报道出炉,将张建国案的细节和城南项目的黑幕进一步公之于众,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
这迫使省纪委必须加快办案节奏,深挖余罪,也给某些可能试图保张建国或其党羽的力量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苏文瑾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召见了代偿。
她的目光锐利如刀:
“这些媒体报道的材料,非常内部,非常专业。
代偿,你有什么看法?”
代偿面色平静:
“市长,舆论监督也是推动工作的一种力量。
报道出来,虽然可能短期内对市政府形象有压力,但长远看,有助于我们彻底清除张建国案的流毒,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我相信组织和省纪委会依法依纪处理好的。”
苏文瑾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但代偿的眼神清澈而坦然。
最终,她挥了挥手:
“你说得对。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
代偿知道,苏文瑾未必相信他完全无关,但他的回答无懈可击,且结果客观上对她巩固权力有利,她也就默认了。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代偿看似被动,实则主动:
借力人大政协,部分抵消了钱卫东的封锁。
利用会议契机,为未来的资本布局埋下了仪表厂这颗关键棋子。
匿名释放证据,借媒体之力进一步打击政敌,搅动局势,自己却置身事外。
钱卫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发现自己小看了这个年轻人。
代偿不仅韧性十足,而且总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找到破局的关键点。
他不得不暂时收敛,重新审视策略。
夜色中,代偿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灯火。
U盘里的核心证据,关于省里那条更大的“鱼”,他依然紧握在手。
那是他最后的底牌,也是将来冲击更高层面时,最有力的武器。
现在,还需要耐心等待。
等待仪表厂的重组出现转机,等待林枫的资本羽翼渐丰,等待……一个能让他真正一飞冲天的东风。
他感觉到,那阵风,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