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平流层平稳飞行,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敦煌的苍茫大地已隐没在云层之下,但那份震撼却深深烙印在心底。顾殇和叶羽琋并肩坐着,谁都没有打开娱乐系统,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任由思绪在九天之上与记忆中的敦煌对话。
叶羽琋的速写本摊在膝头,页角微微卷起。她轻轻抚过那些墨迹未干的线条——飞天的衣袂还带着洞窟里的凉意,月牙泉的波光仿佛还在纸上荡漾。最特别的一页,是她趁顾殇不备时画的侧影:他站在第45窟的涅盘佛前,微仰着头,灯光在他专注的眉眼间投下深邃的阴影。这些不再是冰冷的参考资料,每一笔都带着大漠的风声、颜料剥落的气息,和彼此交握时掌心的温度。
顾殇的笔记本电脑亮着屏幕,文档里密密麻麻的记录与窗外流动的云絮相互映照。他下载的论文涉及石窟微环境监测、古代青金石颜料的溯源研究,还有关于砂岩崖体力学结构的分析报告。在《敦煌》资料夹的最深处,藏着一张他偷拍的照片:叶羽琋蹲在沙山上,正用手指在沙地上勾勒飞天的轮廓,夕阳把她的发丝染成了金红色。
回到A市时,正值雨季。湿润的空气与敦煌的干燥形成鲜明对比,但工作室里却仿佛还萦绕着西北的风沙。小林第一个注意到他们的变化:顾哥和羽琋姐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像是......看到了更广阔的东西。
他们特意空出了一周的缓冲期。每天上午,团队都会聚在重新布置的会议室里。叶羽琋把拍摄的三千多张照片按窟号整理成数字档案,当她展示第57窟美人菩萨的特写时,声音里带着克制不住的激动:你们看这些金箔的脱落方式,不是简单的破损,而是时间的笔触。她新建的敦煌色卡文件夹里,收录了土红、石青、藤黄等二十八种传统矿物色的采样分析。
顾殇的分享则更像一场技术研讨会。他拆解了九层楼木构窟檐的榫卯结构,演示如何用算法模拟壁画千年风化的裂纹生成。最让程序组惊艳的是,他受《五台山图》启发的动态山河系统——通过程序化生成,让游戏里的山川会根据剧情发展改变形态。古人在方寸之间表现千里江山,他说,我们要学会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智慧。
这次旅行像一泓清泉,悄无声息地渗入的创作土壤。在后续的企划讨论中,团队成员会不自觉地追问:这个设定有考据依据吗?这个场景的时间感要如何呈现?
某个加班的深夜,叶羽琋发现顾殇在测试新的着色器。屏幕上,一朵虚拟的宝相花正在缓慢绽放,花瓣的褪色过程精确还原了矿物颜料经氧化产生的色变。她静静站在他身后,想起在莫高窟那个下午,他指着壁画上一处几乎看不见的修补痕迹说:所有的传承,都是无数个精心修补的瞬间。
窗外,A市的霓虹照亮了细雨。而在他们的代码与画笔之间,敦煌的月光正穿过一千三百年的时光,温柔地照进这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