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西陲牧马起宏图,慧眼识才霸业铺。

五羖赎贤开盛景,三良殉葬惹唏嘘。

崤山兵败终思过,函谷威扬始定局。

称霸西戎名万古,秦基奠定耀史书。

公元前659年,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宗庙内,气氛庄重又带着点微妙的兴奋。年仅二十来岁的公子任好,穿着黑色的礼服,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正式继承秦国国君之位,这便是后来名震春秋的秦穆公。

此时的秦国,跟中原那些老牌诸侯国比起来,简直就是个“边缘玩家”。自打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被封了个“伯爵”,秦国就一直守在西边,跟犬戎、义渠这些游牧部落打交道,中原诸侯压根没把这个“西陲蛮国”放在眼里——开会不叫它,结盟不带它,连史书上都很少提它。

秦穆公心里跟明镜似的:秦国要想不被人看不起,就得往中原闯,就得成为霸主!可刚继位,他连自家的地盘都没捂热乎,还没来得及琢磨“东出”的事,就先遇上了个棘手的问题——邻国晋国出事了。

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献公,正忙着扩张地盘,灭了虢国、虞国,势力越来越大。秦穆公知道,晋国是秦国东出的第一道坎,跟晋国搞好关系,比啥都重要。他思来想去,决定走“联姻”这条路——娶晋献公的女儿。

晋献公也想拉拢秦国这个西边的邻居,免得自己跟中原诸侯打架时,秦国在背后捅刀子,就痛快地答应了。没过多久,晋国的公主就带着嫁妆,风风光光地嫁到了秦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晋之好”的开端。

可秦穆公没想到,这桩婚事不仅给他带来了老婆,还带来了一个改变秦国命运的人——百里奚。

百里奚本来是虞国的大夫,虞国被晋献公灭了后,他就成了俘虏。晋献公把他当陪嫁的奴隶,一起送到了秦国。百里奚心里憋屈啊:我好歹是个大夫,怎么就成了奴隶?半路上,他趁人不注意,偷偷跑了,结果跑到楚国边境时,又被楚国人抓了,当成奸细,让他去放牛。

秦穆公结婚后,清点陪嫁名单,发现少了个叫百里奚的奴隶,就问手下:“这个百里奚是谁啊?怎么还跑了?”有个大臣知道百里奚是个贤才,就跟秦穆公说:“大王,这个百里奚可不一般,懂治国,懂兵法,虞国要是听他的,也不会被晋国灭了!”

秦穆公一听,眼睛都亮了:“这么厉害的人,必须给我找回来!”他本来想派使者带着重金去楚国赎人,可又怕楚国人知道百里奚是贤才,不肯放。最后琢磨出个主意:就按奴隶的价格,给楚国送五张黑羊皮,说要把这个“逃跑的奴隶”赎回来,好好教训一顿。

楚国人一看,就五张羊皮,还以为百里奚真是个普通奴隶,没多想就把人放了。等百里奚被带到秦穆公面前时,已经是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头了。秦穆公有点失望,忍不住问:“先生今年多大岁数了?”

百里奚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大王要是想让我去打猎,我确实老了;可要是想让我帮您治理国家、称霸诸侯,我比当年的姜子牙还年轻十岁呢!”

秦穆公一听,这话有气势!赶紧请百里奚坐下,跟他聊治国之道。百里奚从如何安抚百姓、如何训练军队,到如何跟诸侯打交道,说得头头是道。秦穆公越听越佩服,当场就任命百里奚为“上大夫”,让他主持国政。

因为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老百姓都管他叫“五羖大夫”(羖就是黑羊)。后来,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叔,秦穆公也重用了蹇叔,让他和百里奚一起辅佐自己。

有了贤才,秦穆公的“东出梦”终于有了底气。他开始整顿内政,鼓励百姓种田养蚕,训练军队,秦国的国力慢慢强了起来。可他没想到,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会因为晋国,一次次欢喜,又一次次失望。

秦穆公想东出,绕不开晋国;可晋国偏偏在这时候,乱成了一锅粥。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君,结果奚齐被大臣里克杀了;荀息又立卓子,里克又把卓子和荀息杀了。晋国没了国君,里克就派人来秦国,想请公子重耳回国继位。

秦穆公本来想答应,可百里奚和蹇叔劝他:“重耳身边有狐偃、赵衰这些贤才,要是他当了国君,肯定会把晋国治理得很好,到时候秦国想东出,就更难了。不如立公子夷吾,夷吾这个人贪财又忘恩负义,肯定好控制。”

秦穆公觉得有道理,就改派使者去梁国,请夷吾回晋国。夷吾一听能当国君,立马拍着胸脯跟秦穆公保证:“要是秦国能帮我回国,我就把晋国的河西之地(今陕西、山西黄河西岸)割给秦国!”

秦穆公乐呵呵地派军队护送夷吾回晋国,夷吾继位,就是晋惠公。可刚当上国君,晋惠公就翻脸不认账了,派使者跟秦穆公说:“我本来想把河西之地给您,可大臣们不同意,说土地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随便割让,我也没办法啊!”

秦穆公气得差点摔杯子:“这小子,竟敢骗我!”可话又说回来,晋惠公已经当上国君,秦国也不能再出兵打他,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没过几年,晋国又出事了——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都快饿死了,晋惠公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派使者来秦国借粮食。

秦国的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说“晋惠公忘恩负义,不能借”,有的说“天灾是老百姓的事,不能因为国君不好,就不管老百姓”。百里奚和蹇叔也劝秦穆公:“借粮给晋国,既能让晋国百姓感激秦国,又能让晋惠公欠咱们一个人情,将来总有机会要回来。”

秦穆公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派了大量的船只、车辆,把粮食从秦国运到晋国,史称“泛舟之役”。晋国老百姓吃到救命粮,都夸秦穆公是个仁君。

可秦穆公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第二年,秦国也闹了大旱,他派使者去晋国借粮,晋惠公不仅不借,还跟大臣们说:“秦国闹旱灾,正是咱们攻打秦国的好机会!”他亲自带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肺都气炸了:“晋惠公这白眼狼,我不打他,他倒打我来了!”他亲自披挂上阵,带着秦军迎战晋军。两国军队在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展开了一场大战。

晋惠公仗着晋军人数多,一开始打得挺凶,可秦军将士憋着一股劲,个个奋勇杀敌。打着打着,晋军就乱了阵脚。晋惠公想坐车逃跑,结果马车陷进了泥里,动弹不得。秦穆公一看,立马带着人冲过去,把晋惠公活捉了。

秦军大胜,秦穆公带着晋惠公回到雍城,想把他杀了,祭祀祖先。可秦穆公的老婆(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姐)听说后,穿着丧服,抱着太子罃(ying),跪在秦穆公面前哭:“大王要是杀了我弟弟,我就跟他一起死!”

秦穆公看着老婆哭得伤心,又想:杀了晋惠公,晋国肯定会立重耳为君,重耳比晋惠公难对付;不如放了晋惠公,让他把河西之地割给秦国,再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

晋惠公一听能活命,赶紧答应了所有条件。秦穆公就放了他,晋国的河西之地,终于归了秦国——这趟“投资”,虽然一波三折,总算没白忙活。

可秦穆公的“晋国攻略”还没完。晋惠公回国后,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秦穆公为了拉拢太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本以为这样就能控制太子圉,可没想到,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重,太子圉怕自己的国君之位被别人抢了,偷偷跑回了晋国,连怀嬴都没带。

秦穆公又一次被“坑”了,气得大骂:“太子圉这小子,跟他爹一个德行!”他觉得晋惠公父子都不可靠,就想起了还在楚国流亡的公子重耳。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重耳扶上晋国国君之位,彻底跟晋国搞好关系。

秦穆公派人去楚国,邀请重耳来秦国。重耳正愁没地方去,一听秦穆公愿意帮他,立马带着狐偃、赵衰等人,赶到了秦国。

秦穆公一见重耳,就觉得这人气度不凡——虽然流亡十九年,头发都白了,可眼神里透着一股坚韧和智慧。他热情地招待重耳,还把怀嬴(太子圉的前妻)和另外四个女儿一起嫁给了重耳。

重耳一开始有点犹豫:怀嬴是太子圉的前妻,自己娶她,不就成了侄子的“后爹”?狐偃赶紧劝他:“大王,您现在要靠秦国回晋国,娶怀嬴就是跟秦国绑在一条船上,这点小节算啥?”重耳想通了,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秦穆公更高兴了,觉得重耳懂变通,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晋惠公刚去世,太子圉继位,就是晋怀公。晋怀公派军队阻拦,可晋国百姓早就恨透了晋惠公父子,纷纷投靠重耳。晋怀公吓得逃跑,最后被重耳的人杀了。

重耳顺利继位,就是晋文公。他当上国君后,没忘了秦穆公的恩情,不仅跟秦国保持友好关系,还经常跟秦国一起出兵,攻打中原诸侯。“秦晋之好”这下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秦国也借着晋国的光,慢慢被中原诸侯认可。

可秦穆公的“东出梦”,并没有因为跟晋国交好而停止。他看着晋文公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在践土会盟成为霸主,心里既羡慕又着急:啥时候秦国也能像晋国这样,在中原露脸啊?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继位。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晋文公活着的时候,自己还能给几分面子,现在晋文公死了,晋襄公年轻,说不定能趁机拿下郑国,打通东出的通道。

当时郑国跟晋国结盟,又偷偷跟楚国来往,秦穆公就想以“郑国背叛盟约”为由,出兵攻打郑国。他找百里奚和蹇叔商量,可这两个老臣都反对:“大王,郑国离秦国太远了,咱们的军队要走千里路去打仗,士兵肯定疲惫,而且晋国肯定会在半路上埋伏咱们,太危险了!”

秦穆公这会儿满脑子都是“东出”,根本听不进去:“我等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怎么能放弃?你们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他没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任命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将领,带着三千精兵,偷偷去攻打郑国。

军队出发那天,百里奚和蹇叔哭着来送他们,百里奚拉着孟明视的手说:“儿子啊,我看着你出兵,却看不到你回来了!”秦穆公气得骂他们:“你们这两个老东西,敢诅咒我的军队!”

可没想到,百里奚和蹇叔的话,还真应验了。秦军走到滑国(今河南偃师)时,遇到了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弦高正要去洛阳做生意,看到秦军,知道他们是来打郑国的,就急中生智,假装是郑国国君派来的使者,带着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

孟明视一看,以为郑国早就知道秦军要来,已经做好了准备,就跟手下说:“郑国已经有防备了,咱们再去也打不下来,不如顺手把滑国灭了,也算没白来一趟。”秦军就灭了滑国,带着战利品,准备回秦国。

可他们不知道,晋国早就知道了秦军的动向。晋襄公召集大臣商量:“秦国趁着我国君刚去世,偷偷攻打咱们的盟国,这是不把咱们晋国放在眼里!必须教训他们!”大臣们都同意,就在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设下埋伏——崤山山势险要,是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

秦军走到崤山时,天已经黑了,山路又窄又陡。突然,晋军从山上冲下来,箭如雨下,秦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个将领,也被晋军活捉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

崤之战的消息传到秦国,秦穆公傻眼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东出”之战,会输得这么惨。大臣们都劝他:“大王,孟明视他们打了败仗,应该把他们杀了,给死去的士兵报仇!”

秦穆公却沉默了很久,然后叹了口气说:“这次打败仗,不怪他们,怪我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是我的错啊!”他不仅没杀孟明视等人,还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哭着说:“都是我不好,让你们受委屈了,你们放心,我还会重用你们的!”

孟明视等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说:“大王,要是您能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一定报仇雪恨!”

秦穆公说到做到,继续让孟明视负责训练军队。孟明视也憋着一股劲,每天跟士兵一起吃粗粮、睡帐篷,亲自教士兵射箭、骑马,秦军的战斗力慢慢恢复了。

过了一年,孟明视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向秦穆公请战,要去攻打晋国,报崤山之仇。秦穆公同意了,派他带着军队去攻打晋国。可没想到,晋军早有准备,秦军又打了个败仗,灰溜溜地回来了。

大臣们又开始抱怨,说孟明视是个“常败将军”,应该把他换掉。可秦穆公还是力挺孟明视:“胜败乃兵家常事,再给他一次机会!”

孟明视更愧疚了,他把自己的家产都拿出来,分给死去士兵的家属,每天更加刻苦地训练军队。他还跟士兵们说:“下次再打不赢,我就战死在战场上,不回来了!”

公元前624年,孟明视再次请战。这一次,秦穆公亲自带兵,跟孟明视一起出征。秦军将士们士气高涨,渡过黄河后,孟明视下令:“把船都烧了!咱们要么打赢,要么战死,没有退路!”

秦军就像一群饿狼,向晋军发起猛攻。晋军上次打赢了,有点骄傲,没料到秦军这么拼命,一下子就被打懵了。秦军一路势如破竹,不仅收复了之前被晋国占领的土地,还打下了晋国的几座城池。

晋襄公看着秦军这么厉害,赶紧下令:“别跟秦军硬拼,躲着他们!”晋军躲在城里,不敢出来。秦穆公带着军队,来到崤山,把上次战死的秦军士兵的尸骨收起来,埋在崤山脚下,还亲自祭奠他们,哭着说:“兄弟们,我来晚了,你们的仇,我终于报了!”

崤山之败,对秦穆公来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但也让他彻底清醒了:秦国要想东出,光靠跟晋国硬拼不行,得先把西边的游牧部落收拾了,扩大地盘,增强实力,再图中原。

从那以后,秦穆公把重心放在了西边,开始攻打犬戎、义渠这些部落。犬戎的国君叫赤斑,自以为实力强大,没把秦国放在眼里。秦穆公派孟明视带兵,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先拉拢犬戎的几个小部落,再集中兵力攻打赤斑的主力。

赤斑没想到秦军这么厉害,节节败退,最后被秦军活捉了。其他部落一看犬戎都败了,纷纷向秦国投降。秦穆公一口气征服了十二个部落,开辟了千里疆土,西边的土地,差不多都归了秦国。

周天子听说秦穆公征服了犬戎,特意派人送来金鼓,祝贺他,还封他为“西方诸侯之长”。这下,秦穆公虽然没当上中原霸主,却成了实实在在的“西陲霸主”,秦国的实力,也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秦穆公能把秦国从一个“西陲蛮国”,打造成“西陲霸主”,除了他自己有野心、能反思,最关键的还是他会用人——不管你是奴隶、是外国人,只要有本事,他就敢用。

除了百里奚和蹇叔这两位“核心智囊”,秦穆公手下还有不少厉害角色,孟明视就是其中一个。这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刚投奔秦国时,其实没啥实战经验,第一次带兵就打了崤山大败仗,第二次又输了,换作别的国君,早把他拉出去砍了。可秦穆公不这么干,他知道孟明视有潜力,只是缺历练,不仅没降罪,还一次次给机会。

第三次出征前,孟明视把家里的财产全捐了,说是要给战死的士兵家属补家用,秦穆公听说后,立马追加了一笔钱,还跟孟明视说:“士兵跟着你打仗,是信你;你心疼他们,我更得心疼你和士兵。”就这一句话,把孟明视感动得差点哭了,打仗时拼了命地往前冲,最后才打赢了晋国。后来有人问秦穆公:“为啥敢赌孟明视能成?”秦穆公笑着说:“我赌的不是他一次能赢,是他输了还敢站起来的劲儿——这种人,只要给够机会,早晚能成事。”

还有个叫由余的,原本是西戎的大臣,因为西戎国君不待见他,才跑到秦国来。秦穆公跟由余聊了一次,就被他的才华折服了——由余不仅懂打仗,还懂怎么治理游牧部落,这正是秦国需要的人才。为了留住由余,秦穆公没少下功夫:先是天天请由余喝酒聊天,听他讲西戎的情况;又给西戎国君送美女、送乐器,让西戎国君沉迷享乐,没时间管政事。

西戎国君果然上当,天天抱着美女喝酒,把国家大事抛到脑后。由余回去劝了几次,国君不仅不听,还骂他多管闲事。由余心灰意冷,就彻底投靠了秦穆公。后来秦国能顺利征服西戎十二国,由余的功劳最大——他给秦穆公出了“先拉后打”的主意,让秦国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千里疆土。

秦穆公用人,还有个特点:不看出身,只看本事。百里奚是奴隶出身,蹇叔是宋国来的“外乡人”,由余是西戎的“降臣”,孟明视一开始是“常败将军”,可秦穆公都不管这些,只要你有能耐,就给你舞台。当时秦国的大臣里,有不少是从其他国家来的,人们管他们叫“客卿”,这“客卿制度”,其实就是从秦穆公这儿开始的。

后来《史记》里说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能做到这一步,靠的就是这些“客卿”的帮忙。要是秦穆公像其他诸侯那样,只重用自己本家的人,秦国说不定还在西边跟戎狄瞎折腾呢。

除了重用贤才,秦穆公对老百姓也很好。有一次,他的几匹好马跑丢了,手下人找了半天,发现马被一群农夫杀了,正在煮马肉吃。手下人气得要把农夫抓起来杀了,秦穆公却拦住了:“君子不会因为几匹马就杀人。再说,吃了马肉不喝酒,容易伤身体。”他不仅没怪罪农夫,还让人送了几坛酒过去,让农夫们好好吃肉喝酒。

农夫们都很感动,觉得秦穆公是个仁君。后来秦国跟晋国打仗,有一次秦军被晋军包围了,秦穆公也被困在里面,眼看就要完蛋。就在这时候,一群农夫拿着锄头、镰刀冲了过来,拼命帮秦军打晋军。晋军没料到会突然冒出这么一群“杂牌军”,一下子乱了阵脚,秦军趁机突围,还反杀了晋军不少人。事后秦穆公才知道,这群农夫,就是当年吃他马肉的那些人——他们是来报恩的。

这件事传开后,老百姓更拥护秦穆公了。有人说:“秦穆公连几匹马都舍不得怪老百姓,咱们跟着他,肯定不会吃亏。”那时候秦国的百姓,种地的积极性高,当兵的也愿意拼命,国家自然就强了。

秦穆公还特别重视农业。他让百里奚制定了“重农政策”,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还兴修水利,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当时秦国的粮食产量,比周边的国家都高,就算遇到小旱灾,也不用怕没饭吃。有了足够的粮食,军队打仗才有底气——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道理秦穆公比谁都懂。

可以说,秦穆公这一辈子,不仅给秦国打下了“霸西戎”的基业,还留下了两样更宝贵的东西:一是“知人善任”的用人传统,后来秦国的国君,都学着他重用客卿,像商鞅、张仪、范雎这些厉害角色,都是外来的客卿,最后都帮秦国办成了大事;二是“重农强兵”的治国思路,让秦国的根基越来越稳,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已经是个快七十岁的老人了。这一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卧病在床。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把太子罃(ying)和百里奚、蹇叔、由余这些老臣叫到身边,开始交代后事。

当时秦国虽然已经是“西陲霸主”,可秦穆公心里,始终有个遗憾——没能实现“东出中原”的梦想。他拉着太子罃的手,叹了口气说:“我这辈子,跟晋国打了不少仗,赢过也输过,可终究没能把秦国的旗子插到中原去。你继位后,别着急东出,先把西边的地盘守好,把国家治理好,等实力够了,再慢慢图中原。”

太子罃含着泪点头:“父王放心,儿臣记住了。”

秦穆公又看向百里奚和蹇叔:“我死后,你们要好好辅佐太子,别让秦国的基业毁在他手里。还有,咱们秦国的‘客卿制度’,一定要坚持下去——秦国本土的人才少,得多从外面招揽贤才,才能让秦国一直强下去。”

百里奚和蹇叔也都哭着答应:“大王放心,我们一定尽力。”

其实秦穆公心里清楚,秦国要想东出,最大的障碍还是晋国。当时晋襄公虽然年轻,可晋国的国力还很强,手下还有赵盾这样的能臣,秦国暂时还打不过晋国。他之所以不让太子着急东出,就是怕太子重蹈自己当年“崤山之败”的覆辙——急于求成,反而会吃大亏。

除了交代国事,秦穆公还做了一件让后人争议很大的事——让一百七十七个活人给他殉葬。其中还包括三个很有才华的大臣: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个人是秦国的“良士”,老百姓都很喜欢他们,听说他们要给秦穆公殉葬,都很伤心,还编了首诗骂秦穆公,就是《诗经·秦风·黄鸟》里的“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后人对这件事的评价不一:有人说秦穆公太残忍,为了自己的身后事,杀了这么多人才;也有人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活人殉葬是很常见的事,秦穆公只是遵循了当时的习俗,不能全怪他。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确实是秦穆公一生的“污点”,也让秦国损失了不少人才,后来秦国的国力,也因为这件事,稍微下滑了一段时间。

不过,总体来看,秦穆公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位三十九年,把秦国从一个被中原诸侯看不起的“西陲蛮国”,变成了一个“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强国;他重用贤才,开创了秦国“客卿制度”的先河;他重视农业,让秦国的百姓安居乐业;他虽然有过“崤山之败”的失误,可也能及时反思,最后报仇雪恨。

公元前621年夏天,秦穆公在雍城去世,太子罃继位,就是秦康公。秦康公按照秦穆公的嘱托,继续重用百里奚、由余等人,虽然没再像秦穆公那样大规模扩张,可也守住了秦国的基业,没让晋国占到便宜。

秦穆公去世后,秦国的百姓都很伤心,很多人自发地到他的陵墓前祭拜。有人说:“要是没有秦穆公,咱们秦国说不定还在跟戎狄抢地盘呢,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还有人说:“秦穆公虽然走了,可他留下的那些规矩、那些人才,还会帮秦国走下去。”

秦穆公虽然去世了,但他给秦国留下的“遗产”,却影响了秦国近三百年,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首先是“霸西戎”的地盘。秦穆公征服西戎十二国后,秦国的疆域一下子扩大了千里,从原来的雍城周边,扩展到了今天的甘肃、宁夏、陕西西部等地。这片土地不仅肥沃,适合耕种,还盛产战马——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战马就是“战略物资”,有了足够的战马,秦国的骑兵就能比其他国家强。后来秦国能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跟这片“西戎之地”提供的战马,有很大关系。

其次是“客卿制度”。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这些“外来户”,让后来的秦国国君都明白:要想国家强,就得不拘一格降人才。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客卿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商鞅是卫国人,在秦国实行变法,让秦国一下子变成了战国最强国;张仪是魏国人,用“连横”的计策,破了六国的“合纵”,帮秦国化解了危机;范雎是魏国人,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让秦国一步步吞并六国的土地;李斯是楚国人,帮秦始皇制定了统一六国的计划,还在统一后帮秦始皇治理国家。可以说,要是没有秦穆公开创的“客卿制度”,秦国就不会有这么多厉害的人才,也不可能统一六国。

还有“重农强兵”的治国思路。秦穆公时期制定的“重农政策”,后来被商鞅发扬光大,变成了“重农抑商”的国策——鼓励老百姓种地,抑制商人,让秦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有了足够的粮食,秦国就能养活更多的士兵,打起仗来也不用担心粮草问题。后来秦国跟六国打仗,经常能打“持久战”,就是因为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而六国往往因为粮食不够,打不了多久就撤退了。

秦穆公的“反思精神”,也影响了后来的秦国国君。秦穆公在崤山之败后,没有怪别人,而是自己承担责任,还继续重用打了败仗的孟明视,这种“勇于认错、善于用人”的态度,后来成了秦国国君的“传统”。比如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遇到阻力,秦孝公没有放弃,而是全力支持商鞅;秦惠文王时期,虽然杀了商鞅,可还是继续实行商鞅的变法政策,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毁掉国家的根基。

当然,秦穆公也有遗憾,比如没能东出中原,没能当上中原霸主,还因为活人殉葬损失了人才。可这些遗憾,也让后来的秦国国君吸取了教训——秦康公、秦桓公时期,虽然也跟晋国打过仗,可再也没有像秦穆公那样,急于求成地千里奔袭;到了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国更是把重心放在了内部改革上,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足够强了,才开始东出中原,一步步吞并六国。

后世对秦穆公的评价也很高。《左传》里说他“秦穆之善,诸侯称之”,意思是秦穆公品德好,诸侯们都称赞他;《史记》里说他“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意思是秦国从秦襄公开始,到秦文公、秦穆公时期开始强大,再到秦献公、秦孝公之后,慢慢蚕食六国,过了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时期才统一了天下——这里把秦穆公当成了秦国强大的“关键人物”。

就连后来的秦始皇,也很佩服秦穆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人去雍城祭拜秦穆公,还下令修缮秦穆公的陵墓,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位“西陲霸主”。

要是秦穆公泉下有知,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看到秦国的旗子插遍天下,他肯定会很欣慰,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秦穆公的陵墓还在雍城(今陕西凤翔),他的故事,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他就像一颗星星,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闪耀了三十九年,可他的光芒,却照亮了秦国后来的百年基业,也照亮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参考《史记》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